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已由传统的开放手术转变为目前的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LCBDE有经胆总管(LCD)和经胆囊管(LTCBDE)两种途径,LCD+T管引流术适用范围广,LCD+胆管一期缝合术免除了T管、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LTCBDE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但创伤小,腔镜技术的提高与新型器材的应用也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本文就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胆总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D模板在125I粒子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中的安全性及剂量研究。方法选取陕西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自2018—2019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98例,采用4D模板导航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前放疗计划、术中优化、术毕即刻剂量验证,术后评定植入剂量。观察治疗结果。结果98例肿瘤患者全部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术,植入部位行外照射和未行外照射的大体肿瘤体积植入剂量分别为(12 489±414) cGy和(15 036±514) cGy,V100%分别为84.7%~94.1%和88.2%~93.7%;临床靶体积植入剂量分别为(7 450±621) cGy和(9 080±761) cGy。剂量植入质量评估优91%(89/98)、良7%(7/98)、中2%(2/98)、差0。疼痛患者症状缓解率为92%(36/39)。行外照射和未行外照射1、2年局控率分别为61%、36%和82%、54%(P=0.02)。48例肺部植入者气胸发生率为19%(9例),咯血发生率为10%(5例),其他部位植入者均未出现相应并发症。结论4D模板辅助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安全有效,术中实时针道角度调节和剂量优化使植入剂量得到精准控制。

  • 标签: 四维模板 实时可调角度模板 剂量学 恶性肿瘤,晚期/125I粒子植入术
  • 简介:摘要心室辅助装置置入后泵血栓形成是其长期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治疗泵血栓并发症对置入术后效果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综述心室辅助装置置入术后泵血栓形成的预测因子和危险因素,探讨泵血栓形成的临床监测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小儿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外科矫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2月—2020年10月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9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小儿ALCAP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7例,年龄0.2~12.3岁(中位年龄1.7岁),体质量5.7~44.3 kg(中位体质量11.6 kg)。患者采取个体化手术策略(肺动脉内隧道技术、主动脉壁和带蒂肺动脉壁缝合、带蒂直接移载、左主干开口成形术)恢复双源冠状动脉供血,其中4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观察指标:监测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反流程度,并比较其在术前、术后早期、末次随访时的变化。结果全组患儿均手术顺利,无死亡。2例重症婴儿术后延迟关胸6 d和9 d。9例患儿出院后获随访1个月~4.5年,均未出现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症状。患儿术后早期与术前LVEF分别为62.1%(39.0%,63.5%)和59.0%(40.0%,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00,P=1.000);末次随访LVEF为64.0%(60.5%,67.5%),较术后早期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50,P=0.034)。术后早期二尖瓣反流与术前、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13、1.41,P=0.257、0.157)。结论对于小儿ALCAPA采用个性化外科矫治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的近中期效果。

  • 标签: 心血管畸形 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心力衰竭 二尖瓣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血流左心室辅助装置(CF-LVAD)植入后泵速对主动脉瓣功能状态的影响和预测价值。方法以4例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构建动物模型,将心率控制在50~100次/分,以2 000 r/min为初始泵速,以50~100 r/min为增量改变泵速。多通道生理记录仪、双通道超声流量仪和心脏超声分别记录心率、主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左心室收缩压、人工血管流量、主动脉瓣功能状态等。根据主动脉瓣功能状态将观测值分为主动脉瓣开放(AVO)组与主动脉瓣关闭(AVC)组,并进行Durbin-Watson检验。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两独立样本t检验。通过Logistic回归构建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泵速对CF-LVAD植入后主动脉瓣功能状态的鉴别意义。结果实验过程共计产生52个观测值,AVO组共33例,AVC组共19例。研究显示,在心率一致的情况下,泵速的增加导致AVC的风险加大。统计分析显示,AVC组的泵速高于AVO组[2 450.00(2 400.00,2 550.00) r/min比2 400.00(2 300.00,2 475.00) r/min,Z=-2.314,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随泵速的增加,AVC的风险加大(比值比>1)。ROC曲线分析显示,泵速对CF-LVAD植入后主动脉瓣功能状态的鉴别有意义(AUC=0.691,95%置信区间=0.548~0.812,P<0.05)。结论CF-LVAD植入后,泵速对主动脉瓣功能状态的鉴别有意义。

  • 标签: 左心室辅助装置 主动脉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左室辅助装置(LVAD)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1月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在TEE监测下接受第三代LVAD—HeartCon血泵植入手术的23例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病因包括扩张型心肌病21例、心肌致密化不全1例和缺血性心肌病1例。患者均在体外循环转机前和停机后行TEE检查,监测左右心腔大小、左右心内径比值、心功能、排气、瓣膜反流、室间隔位置、套管位置、设备功能等。对LVAD植入前后左右心参数测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3例患者LVAD植入前左心明显增大,右心不同程度增大。二尖瓣反流中量以上者16例,中量以下者7例。主动脉瓣反流微少量13例。三尖瓣反流中量以上4例,中量以下16例。合并左心耳血栓2例。TEE显示,与术前相比,装置植入后左室内径明显减小(42.0 mm/m2比32.8 mm/m2),左室射血分数增高(22.2%比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室径值及面积变化率在LVAD植入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室/右室内径比值较术前减低(2.09比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间隔由术前的向右偏移恢复至中线位置。LVAD植入后二尖瓣反流程度均不同程度减轻。全部患者均接受三尖瓣成形术,术后残余少量反流8例。结论HeartCon血泵可以充分有效地卸除左心室负荷,并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足够的心排出量。TEE对于LVAD植入术中决策有重要价值,可评价LVAD植入前的心脏病变、术中气栓、流入管位置、流出管通畅性和心功能,尤其是容量及左右心室平衡的评估,对于优化血泵功能至关重要。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经食管 左室辅助装置 HeartCon血泵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多种免疫细胞发挥了重要作用,巨噬细胞是其中之一。肺泡巨噬细胞(AM)作为肺部免疫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于肺泡微环境中,其表型、功能和表型转化等均受到肺泡微环境的影响。AM既可作为促炎者(M1)释放炎症因子、氧化剂和蛋白酶,也可作为抗炎者(M2)吞噬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和凋亡细胞碎片。了解COPD中AM的变化并将其作为干预或者治疗靶点或许是COPD治疗的新思路。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巨噬细胞,肺泡 炎症网络 微环境 平衡
  • 简介:摘要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已由传统的开放手术转变为目前的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LCBDE有经胆总管(LCD)和经胆囊管(LTCBDE)两种途径,LCD+T管引流术适用范围广,LCD+胆管一期缝合术免除了T管、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LTCBDE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但创伤小,腔镜技术的提高与新型器材的应用也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本文就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胆总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热病毒17D减毒株在人二倍体细胞2BS株上的传代适应性。方法通过噬斑检测法检测黄热病毒滴度,观察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和连续传代时黄热病毒17D减毒株在2BS细胞上的增殖情况。结果黄热病毒17D减毒株在2BS细胞上连续传5代可适应在2BS细胞上的生长,并以病毒感染复数0.005~0.010接种、培养温度在35~37 ℃、pH在7.4时,出现最高病毒滴度。结论初步确定了在人二倍体细胞2BS株上培养黄热病毒17D减毒株的适宜条件,为进一步研发使用人二倍体细胞制备黄热病疫苗奠定了基础。

  • 标签: 黄热病毒 二倍体细胞系 连续传代 适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以及术前血压水平对AK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980例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行CABG的患者资料,其中男706例,女274例,平均(61.9±8.0)岁。依据AKIN标准诊断AKI,根据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急性肾损伤组(AKI组,86例)和无急性肾损伤组(non-AKI组,894例),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围手术期相关资料。同时按照术前平均收缩压(SBP)水平分为低水平收缩压组(LSP组,374例,平均收缩压<120 mmHg,1 mmHg=0.133 kPa)、中水平收缩压组(MSP组,481例,平均收缩压120~140 mmHg)和高水平收缩压组(HSP组,125例,平均收缩压≥140 mmHg),作为分类协变量,应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AKI的影响因素。结果全组患者AKI患病率8.7%(86/980)。与non-AKI组比较,AKI组术前SBP水平[(129.8±13.8)mmHg对(124.4±13.3)mmHg,P=0.000]、平均动脉压[(91.9±8.8)mmHg对(88.8±9.1)mmHg,P=0.004]和平均脉压差[(56.9±10.7)mmHg对(53.2±9.8)mmHg,P=0.001]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术前不同水平SBP(LSP、MSP和HSP)、高血压病史、体外循环、IABP的使用、二次开胸、术前应用利尿剂、术中输血和低肾小球滤过率是CABG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与LSP组相比,HSP组发生CABG术后AKI的相对危险度为2.743(95%CI:1.595~4.715)。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中,HSP组AKI患病率显著高于LSP组(18.4%对8.1%,P=0.001),否认高血压病史患者的术前血压水平对术后AKI发生无影响。结论术前SBP是CABG术后AKI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术前SBP控制在140 mmHg以下能显著减少CABG术后AKI的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急性肾损伤 收缩压 高血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济南市6~18岁健康儿童呼出气一氧化氮正常值范围。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1日至26日济南市6~18岁在校健康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采用电化学原理的检测方法分别测定50 mL/s流速时口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50)、200 mL/s流速时口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200)、肺泡一氧化氮(CaNO)及10 mL/s流速时鼻呼出气一氧化氮(FnNO10)水平。分析FeNO50、FeNO200、CaNO和FnNO10分布情况,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指标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MI)的关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72名健康儿童,其中男364名,女408名;年龄12.1(11.8~12.3)岁,身高154.8 (153.6~156.0) cm,BMI 20.3(20.0~20.6) kg/m2。FeNO50、FeNO200、CaNO、FnNO10测量值分别波动于3.0~168.0 ppb、2.0~44.0 ppb、0.5~44.2 ppb、0~1 253.0 ppb。FeNO50、FeNO200、CaNO均呈偏态分布,其95%上限值分别为35.0 ppb、13.3 ppb和8.5 ppb。FeNO50在男童中的几何均值(95%CI)为14.6 (13.7~15.5) ppb,高于女童[13.3 (12.7~14.0) pp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70,P=0.027);在多元线性回归中,FeNO50与年龄、身高均呈正相关(β=0.023、0.007,均P<0.05),与BMI呈负相关(β=-0.016,P<0.05)。FeNO200在男性中几何均值(95%CI)为7.1(6.8~7.4) ppb,高于女童[6.4 (6.1~6.6) pp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47,P=0.004);在多元线性回归中,FeNO200与身高呈正相关(β=0.005,P<0.05),与性别呈负相关(女童:β=-1.126,P<0.05)。男童与女童间CaN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性别、年龄、身高、BMI均无相关性(均P>0.05)。FnNO10呈正态分布,其均值为456.2 ppb,95%CI为29.3~863.4 ppb,男童均值(95%CI)为408.7 (377.1~443.0) ppb,高于女童[368.8 (339.0~401.3)pp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22,P=0.005);在多元线性回归中与性别相关(β=-36.098,P<0.05),与年龄、身高、BMI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济南6~18岁健康儿童FeNO50、FeNO200、CaNO和FnNO10指标的正常值范围分别为3.0~35.0 ppb、2.0~13.3 ppb、0.5~8.5 ppb和29.3~863.4 ppb。FeNO50与年龄、身高、BMI相关,FeNO200与性别、身高相关,FnNO10与性别有关,CaNO及FnNO10与年龄、身高、BMI均无相关性。

  • 标签: 呼出气一氧化氮 正常值 儿童 气道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与贫血和铁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0例BICE患儿为观察组,同期无惊厥发作的急性胃肠炎患儿为对照组。检测其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网织红细胞(Re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分析贫血、铁代谢及炎症相关指标与BICE发生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炎症相关指标(CRP、PCT)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Hb、MCV、Ret、MCH、MCH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提示BICE患儿同时伴有贫血的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SF和SI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体铁元素的缺乏与BICE的发生密切相关,铁代谢指标或可作为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的常规检查项目,铁剂补充可能成为BICE防治的新手段。

  • 标签: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 贫血 铁代谢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现代建筑技术的进步,混凝土成为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材料之一。为了达到良好的使用效果,研究机构在混凝土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通过对混凝土的配料及其配合比进行调整,开发出高性能混凝土,不仅能够提高施工质量,而且使用寿命更长。本文从研究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出发,研究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供参考。

  • 标签: 高性能混凝土 配合比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