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34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4例,伤口及感染1例,癫痫大发作1例、脑积水3例。通过精心的护理,34例患者康复出院,出院时GOS评分13分—15分。结论有效的评估、专业的健康宣教和及时观察、护理可降低动脉瘤术后致死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颅内动脉瘤术后 并发症 护理
  • 作者: 刘丹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1-18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10期
  • 机构: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北京100043
  • 简介:目的:探讨并分析产科初产妇产后乳房护理对产后泌乳及并发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 年1月到 2021 年12月期间的 60 例初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初产妇,对照组初产妇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初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产后乳房护理。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泌乳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产后48h泌乳量显著多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妇产后并发发生情况,主要包括乳腺炎、乳房胀痛、乳头损伤以及退乳等情况的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差异显著。结论:将产后乳房护理应用于产科初产妇的护理过程中,有效促进产妇产后泌乳情况,有效减少并发的产生,值得在目前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产科初产妇;产后乳房护理;产后泌乳;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胃癌手术患者护理期间应用临床护理措施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措施,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经护理后的不良情绪评分更低;研究组并发率更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0.05)。结论:在胃癌手术患者护理期间,通过临床护理措施的应用,有利于帮助患者充分降低并发的发生几率,其对于患者健康的保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普及应用。

  • 标签: 胃癌手术 临床护理路径 不良情绪 并发症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血管内介入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微小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微小破裂动脉瘤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介入组与开颅组,每组34例。开颅组采用开颅夹闭术,介入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影像学指标、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压、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脑损伤指标、并发。结果介入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颅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颅组(P<0.05)。术后7 d,介入组动脉瘤瘤体高度和瘤颈长度之比(AR)、动脉瘤瘤体直径和载瘤动脉平均直径之比(SR)、入射角均低于开颅组(P均<0.05);术后7 d,介入组MCA血流速度、压水平低于开颅组(P<0.05);术后3个月,介入组NIHSS评分低于开颅组,MMSE评分高于开颅组(P<0.05);术后24 h,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蛋白)均较术前增高,但介入组增高幅度低于开颅组(P<0.05);开颅组并发发生率(17.65%,6/34)与介入组(2.94%,1/34)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颅夹闭术比较,血管内介入术治疗微小破裂动脉瘤,可减轻患者脑组织损伤,改善脑组织血流和压,并可改善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术 开颅夹闭术
  • 简介:摘要总结4例婴幼儿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的诊疗经验。4例患儿中,男3例,女1例;年龄为9~34个月。肿瘤均为巨大占位,最大径>5 cm;其中位于小脑幕上左侧颞岛叶1例,小脑幕下3例。肿瘤全切除3例,活组织检查术1例,术后均经病理确诊。4例患儿的随访时间为3~12个月,术后化疗1例,该患者目前仍存活但肿瘤复发;余3例拒绝化疗,于术后3~4个月死亡。婴幼儿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是相对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总体预后很差,手术加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直径≥1 cm)行内镜全层切除术,并采用单钳道镜对吻缝合法闭合消化道全层缺损的62例患者临床资料,评价内镜全层切除术后单钳道镜对吻缝合技术闭合创面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显示:所有术后创面成功闭合(100%),未发生术后吻合口漏及其他严重并发;瘤体平均最大长径3 cm(1~7 cm),13例(21%)瘤体最大长径≥5 cm;62例患者平均止血夹应用个数25.7枚(7~78枚),平均手术时间168 min(44~300 min),平均缝合时间63 min(13~211 min);患者术后平均7 d(4~12 d)出院;术后3~6个月复查镜,手术创面均愈合良好。以上结果提示,单钳道镜对吻缝合方法闭合消化道全层缺损安全、有效、简单、可行。

  • 标签: 缝合技术 对吻缝合 内镜全层切除术 黏膜下肿瘤
  • 简介:摘要表皮囊肿为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恶变报道较少。报道1例表皮囊肿并发鳞状细胞癌患者诊治经过,以提高对表皮囊肿恶变的认识。

  • 标签: 表皮囊肿 鳞状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发生脓毒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产后脓毒血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并生产的产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99例产后患脓毒血患者作为病例组,应用简单随机方法选取同期不伴有产后脓毒血患者212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查阅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脓毒血的危险因素。结果99例产后脓毒血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为生殖道、呼吸系统,分别占28.28% (28/99)、26.26%(26/99);99例产后脓毒血患者血培养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比例最高,占58.59%(58/99),其中以链球菌为主,占23.23%(23/99)。革兰阴性菌占38.38%(38/99),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1.31%(31/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糖尿病(OR=2.643,95% CI 1.123 ~ 6.276)、合并生殖道感染(OR=7.542,95% CI 3.571 ~ 15.959)、阴道试产(转剖宫产)(OR=1.218,95% CI 1.008 ~ 1.493)、胎膜早破(OR=1.152,95% CI 1.019 ~ 1.449)、产后出血(OR=1.562,95% CI 1.263 ~ 1.881)及剖宫产分娩(OR=2.074,95% CI 1.442 ~ 2.993)是产后脓毒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产后脓毒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生殖道感染、阴道试产(转剖宫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及剖宫产分娩,针对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加强预防,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防治产后脓毒血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脓毒血症 产后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CT诊断胆总管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胆总管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CT技术进行影像学检查,记录胰腺形态、梗阻部位、结石密度和梗阻末端形态等观察指标。结果:24例患者中,4例出现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其CT影像学检查显示出密度不均匀,出现出血坏死病灶,并伴有肾脏周围积液及胰腺周围组织积液;20例患者为间质水肿型胰腺炎,其中胰腺尾部肿大4例,胰腺头部肿大6例,胰体肿大10例;胆总管结石的梗阻部位中,上段梗阻占9例,胰段梗阻占1例,壶腹部梗阻占14例;在结石密度方面,16例为高密度结石,6例为略高密度结石,2例为混合密度结石;胆总管结石梗阻末端形态中,11例患者呈现高密度圆形或椭圆形阴影,2例呈高密度靶征,4例呈半圆形突入腔,7例为低混杂密度影。结论:CT诊断胆总管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通过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胰腺形态、梗阻部位、结石密度和梗阻末端形态等信息,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手术决策。

  • 标签: CT诊断 胆总管结石 急性胰腺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多用于口腔癌转移至颈部淋巴结的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在治疗后有一定概率会出现乳糜漏,虽然少见但是是较为严重的并发。乳糜漏通常发生在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的数日内,因此早发现乳糜漏的症状,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对疾病的愈合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在此浅谈有关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乳糜漏患者的相关护理。

  • 标签: 口腔癌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乳糜漏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升农村高中生学习动力,以培养其核心素养。首先,我们界定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分析了其在农村高中生中的意义。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包括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以及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等。这些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从而提升其学习成效和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 标签: 农村高中生 学习内动力 核心素养 学习策略 学习环境
  • 简介:摘要2017年6月—2019年9月,5例良性重度幽门狭窄患者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了镜下全覆膜支架置入新技术治疗,5例均成功完成幽门处全覆膜支架置入,无并发发生,术后行上消化道造影显示支架位置良好、造影剂通过顺利。5例患者于术后1~3 d开始进流食,进食后均无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出现,随访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增加,营养状态获得明显改善。4例于术后3~4个月行支架取出术;余1例于术后3个月发现支架移位至胃,取出支架后观察幽门口略狭窄,行球囊扩张术+黏膜切开术。随后5例继续随访3个月,均无症状反复及再狭窄。以上结果初步证实,镜下全覆膜支架置入新技术治疗良性幽门狭窄安全、有效。

  • 标签: 幽门狭窄 良性幽门狭窄 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疗机构恶性暴力伤医事件的成因与防范现状,为制定与防控医疗机构暴力伤医事件的预防性措施提供有力策略与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人员采取现象统计学中的定性研究办法,对36名分布在不同临床、医技科室中且均遭受过患者或其家属暴力伤医事件的一线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深入而细致的访谈和心理疏导。结果医疗机构所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的主要原因为:患者或家属对护理诊疗工作某些方面的误解及部分护理人员由于理论知识不扎实直接导致在临床诊疗操作技能上能力不足、病区护理单元中护理人员总量缺乏、社会中部分不负责任的新闻媒体为博人眼球在舆论上进行误导、患者家庭经济状况欠佳、医疗机构科室与科室之间内部沟通不畅通、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和家属之间缺乏信任,患者对其所患疾病治疗预期结果期待值过高。结论医疗机构管理决策层要深刻重视发生在医疗机构中的暴力伤医事件,及时进行介入疏导并查明暴力伤医事件的成因,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从根本上减少、杜绝和控制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降低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概率,减少对一线护理人员所造成的精神、情感、身体上的伤害。

  • 标签: 医疗机构管理决策层 临床护理工作人员 暴力伤医恶性事件 预防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镜合并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胃溃疡出血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4例,对照组开展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连联合消化镜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以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就治疗总有效率而言,观察组为93.18%较对照组75.00%高且差异明显,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生理机能、社会功能、健康状况和精神健康评分较高且差异明显,P<0.05;就再出血情况而言,观察组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20.45%,P<0.05。结论针对胃溃疡出血患者,消化镜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效果理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再出血率,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消化内镜 四联疗法 胃溃疡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点对点护理用于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瘘自我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2年5月-2023年5月本科接诊血液透析动静脉瘘病人(n=20)。试验组采取全程点对点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关于自我效能感: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达到了(26.68±2.78)分,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21.37±3.05)分,相比较下,试验组的自我效能感更好(P<0.05)。并发:试验组发生率低至0.0%,而对照组数据则达到了30.0%,相比较下,试验组的发生率更低(P<0.05)。满意度:试验组数据达到了100.0%,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70.0%,相比较下,试验组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瘘自我护理干预用全程点对点护理,并发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自我效能感提升也更加明显。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全程点对点护理 血液透析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在对自闭儿童的研究中发现社会交往障碍是自闭儿童的核心障碍之一,主要体现为在与他人进行社会性互动时存在困难,对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对他人情绪缺乏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等,严重制约自闭儿童的社会交往活动。本研究采用单一被试实验设计法,在临沂市某自闭康复中心选取三名被试,以打招呼和分享零食等社会故事绘本作为媒体材料,开展自闭儿童社交技能干预实验,干预实验分为基线期、干预期、维持期三个阶段,在具体情境中培养自闭儿童的社交能力。研究表明社会故事绘本教学对改善三名自闭儿童的社交技能有明显作用。

  • 标签: 社会故事绘本,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2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60例,采用针刺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对照组 60例,单纯采用传统针刺手法治疗。结果:根据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治疗组总有效率 96.7%,对照组总有效率 8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针刺治疗 穴位注射 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