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国教育事业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为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进步贡献力量。融合信息技术,培养“文明有礼、责任感强、乐观自信、富有爱心”的阳光少年,形成“乐学、勤学、博学”的学习风气,建立“尚礼、善学”的校风文化;建立以学生发展为统领,以办学理念为引领的家长学校工作实施体系,家校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 标签: 融合信息技术 家校共育新模式
  • 简介:摘要:评价丹参提取物、绞股蓝提取物和三七提取物复配的辅助降血脂作用。 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设计。根据随机盲法的要求随机分为试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试食组服用丹参绞股蓝复方制剂,每日2次,每次1粒,对照组服用相同剂量的安慰剂,连续30d,测定血清TC、TG、HDL-C、LDL-C水平。 结果 试食组试食前后自身比较,TC平均下降0.71mmol/L(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ACEI/ARB)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为COVID-19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月22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58例COVID-19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将患者分为ACEI/ARB组和非ACEI/ARB组,比较两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表现,病程转归及预后的差异。结果ACEI/ARB组患者26例,非ACEI/ARB组32例;两组中位年龄[64.0(49.5,72)岁比64.0(57.0,68.8)岁]、发病时间[5(3,8)d比4(3,7)d]、入院时重症/危重症比例(19.2%比15.6%)、病情恶化(15.4%比9.4%)和好转出院(92.3%比9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症状均以发热、咳嗽为主,两组均存在淋巴细胞计数低,C反应蛋白高,乳酸脱氢酶及D-二聚体大部分正常,胸部CT以双侧受累为主。与非ACEI/ARB组相比,ACEI/ARB组肌酐较高[80.49(68.72,95.30)μmol/L比71.29(50.98,76.98)μmol/L,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CEI/ARB对COVID-19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基线(肌酐、肌红蛋白除外)、转归及预后无明显影响,这类患者在入院时降压药物暂可不用调整,但ACEI/ARB潜在、功能性的升高血肌酐需要引起临床医生关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针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进行针灸和康复的联合医治所带来的临床效果。 方法 抽取 2019年 3月到 11月因脑卒中在本院医治后出现偏瘫病人 7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9例,在病人经手术医治后,对照组病人采取传统术后康复训练疗法;观察组结合对照组的医治方案,配合以针灸医治,观察并研究分析其医治效果。结果 两组病人经医治后,观察组病人医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都远比对照组高,而对照组的无效率却比对照组高,两组病人医治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认知能力评分均比对照组高,两组医治评分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针灸与康复疗法配合医治脑卒中偏瘫病人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显效率,促进病人康复,降低偏瘫延后给病人和家庭带来的 极大负担, 加快病人认知功能的恢复,以及提高病人日后生活质量。

  • 标签: 针灸 康复医治 脑卒中偏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地区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进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月10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292例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重症患者21例,轻症患者271例。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流行病学史、基础疾病和实验室检查等指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患者进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结果292例患者中,重症患者21例,重症率为7.2%,死亡1例,重症病死率为4.8%。21例重症患者年龄为(65.5±15.7)岁,其中男19例(90.5%),11例(52.4%)合并有基础疾病,7例(33.3%)亲属中存在确诊患者;271例轻症患者年龄为(48.7±15.7)岁,其中男135例(49.8%),74例(27.3%)有基础疾病,36例(13.3%)亲属中存在确诊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30, χ2=12.930、5.938、4.744,均P<0.05)。与轻症患者比较,重症患者入院时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酐、血清胱抑素C、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D-二聚体、B型钠尿肽前体、肌红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较高(U=2 091.5、1 928.0、1 215.5、729.0、1 580.5、1 375.5、947.5、789.5、1 209.0、1 434.0、638.0、964.5、1 747.5、1 258.0),而淋巴细胞绝对值、白蛋白、转铁蛋白、CD3+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低(U=1 263.5,t=4.716,U=1 214.0、962.0、1 167.5、98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入院时白蛋白[比值比(odds ratio,OR)=0.80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75~0.961]、肌红蛋白(OR=1.010,95%CI 1.004~1.016)、C反应蛋白(OR=1.016,95%CI 1.000~1.032)、CD3+T淋巴细胞计数(OR=0.996,95%CI 0.991~1.000)、CD8+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OR=1.006,95%CI 1.001~1.010)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展为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上海地区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重症病例以老年男性居多,且多合并有基础疾病。白蛋白、肌红蛋白、C反应蛋白、CD3+T淋巴细胞计数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可作为重症患者的早期预警指标之一,值得更多临床关注。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重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阿比多尔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月6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3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134例患者均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其中52例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34例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48例患者不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34例患者中,男69例(51.5%),女65例(48.5%),年龄范围为35~62岁,平均年龄为48岁。阿比多尔组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中位时间均为6 d,对照组为4 d,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7,P=0.31)。3组患者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中位时间均为治疗后7 d,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第7天病毒核酸转阴率为71.8%(28/39),阿比多尔组为82.6%(19/23),对照组为77.1%(27/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 P=0.79)。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42.3%(22/52)]、阿比多尔组[35.3%(12/34)]和对照组[52.1%(25/48)]患者治疗后第7天影像学仍为进展表现(χ2=2.38, P=0.30)。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不良反应生率为17.3%(9/52),阿比多尔组为8.8%(3/34),对照组为8.3%(4/48),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3, P=0.33)。结论未发现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阿比多尔具有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症状或缩短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的作用,其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确认。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有效性研究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阿比多尔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上海地区32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入院初肝脏生物化学指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24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32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基线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按照病情分为轻症(轻型及普通型)和重症(重型及危重型)患者两组,描述并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和基线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差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率表示,并进行χ2检验。结果32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重症患者26例(8%),发病天数中位数为5 d,20例患者HBsAg阳性(6.2%),经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诊断为脂肪肝患者70例(21.6%)。324例患者基线丙氨酸转氨酶(27.86±20.02)U/L,天冬氨酸转氨酶(29.33±21.02)U/L,碱性磷酸酶(59.93±18.96)U/L,γ-谷氨酰转移酶(39.00±54.44)U/L,总胆红素(9.46±4.58)μmol/L,白蛋白(40.64±4.13)g/L,国际标准化比值1.02±0.10,其中丙氨酸转氨酶>正常值上限(ULN)占15.7%(51/324),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均> ULN占10.5%(34/324),碱性磷酸酶> ULN占1.2%(4/324),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均> ULN占0.9%(3/324),国际标准化比值> ULN比例最低为0.6%(2/324)。重症组与轻症组相比丙氨酸转氨酶(21.5 U/L比26.0 U/L,P = 0.093)、碱性磷酸酶(57 U/L比59 U/L,P = 0.674)、γ-谷氨酰转移酶(24 U/L比28 U/L,P = 0.10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天冬氨酸转氨酶(23 U/L比34 U/L,P < 0.01),总胆红素(10.75 μmol/L比8.05 μmol/L,P < 0.01)、白蛋白[(35.79±4.75) g/L比(41.07±3.80)g/L,P < 0.01]、国际标准化比值(1.00比1.04,P <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海地区32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基线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异常比例较低且肝损伤程度轻,胆管细胞损伤少见。

  • 标签: 生物化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SARS-CoV-2
  • 简介:摘 要: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路基边坡出现滑坡的问题,需要采用锚杆框架梁对高边坡进行防护 。近些年来, 公路的边坡在开挖以及防护的过程中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 也最大限度地保证公路工程的稳定性, 同时也保证了车辆来往的安全性,质量提高的同时,对于公路路堑高边坡的使用寿命也会大大延长,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分析了路堑边坡锚杆框架梁施工工艺和施工难点,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便提高边坡稳定性,保证锚杆框架梁质量要求 , 分析了公路路堑高边坡施工质量控制 , 以便提高边坡稳定性,保证锚杆框架梁质量要求。

  • 标签:   高边坡 锚杆框架梁施工 施工技术 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