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8
/ 2

土木工程材料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黄 诗

合肥铁路工程学校,安徽省合肥市230012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工科人才培养正面临着新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作为工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本文深入剖析了全国高校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现状,揭示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构建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新模式的策略。通过课程改革,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性专业知识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通过这些努力,为工科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出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1.课程现状

1.1教学内容偏重理论

在土木工程材料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中,课程内容设置往往显著倾向于理论部分,详尽地讲解了材料学科的基本理论、各类建筑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包括对材料的各种物理和化学特性、耐久性、强度以及它们如何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等深入分析。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以期对材料行为有一个全面的理解。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理论的强调可能过于强烈,以至于忽视了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去的重要性。学生在没有足够实践机会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现自己虽然了解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在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具体工程问题时却显得力不从心。

1.2教学、考核方式单一

当前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法,这种方法通常涉及教师在讲台上进行长时间的单向讲解,学生的参与度很低。这种教学方式不但限制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影响了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发展。当涉及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时,考核方式的单一性成为另一个问题[1]。绝大部分评估是通过闭卷考试进行的,这类考试通常只能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情况,而不能充分反映他们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实际应用的能力。缺少多样化的教学和考核形式,难以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1.3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缺乏应用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包括了各种传统建筑材料,如混凝土、钢材等的性质和应用,还涵盖了现代新型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复合材料等的介绍。此外,课程还需要教授材料的测试方法、标准和规范等应用技术。这些内容繁杂且课时有限,使得教师在授课时面临巨大的压力,难以覆盖所有相关的主题,尤其是那些新兴的材料和技术。由于课时不足,学生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深入理解和实践操作,这限制了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的过程。这种情况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是不利的,因为他们可能没有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材料的足够经验。

2.土木工程材料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能力是土木工程材料专业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然而,在当前的课程教学中,实践环节往往受到忽视,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应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实际工程。首先,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这样,学生可以在企业现场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实际应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与行业内的优秀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锻炼自己。其次,课程改革应注重校内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的设计。学校可以增加实验课时,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和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质、性能和应用。

2.2完备教学思路,丰富教考方式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程改革应注重丰富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传统的讲授方式虽然重要,但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考核方面,课程改革应增加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除了期末考试外,教师可以设立课堂参与、作业、实验报告、实践环节等评价指标,将学生的表现纳入总成绩。这样既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平台、在线课程等,拓宽教学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与学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通过以上措施,课程改革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职场的需求。

2.3突出教学重点

在课程改革中,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突出教学重点。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加关注核心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筛选和整合教学资源,以模块化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掌握关键知识点,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对教材进行精选,确保所选教材能够反映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和阶段性任务。最后,教师还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课程改革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突出教学重点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方法,进一步突出教学重点,以提高土木工程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2.4融合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感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改革也应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价值观的引导。通过阐述土木工程材料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工程案例,讲解优秀工程师在项目中展现出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担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职业追求。其次,课程改革应关注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土木工程材料领域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企业文化,使他们在未来工作中能够遵循职业道德,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2]。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思考土木工程材料领域面临的伦理问题,培养他们的伦理素养。最后,课程改革还需关注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他们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协同合作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土木工程材料专业所需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

3.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演进,工科人才的培养显得愈发关键,同时,新时代也为工科人才设定了新的标准和期待。土木工程材料,作为专业学习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亟需与时俱进,以满足新时代的各项需求。本文全面剖析了土木工程材料在教学、学习及考核等各个环节的现状,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建设性的课程改革策略。这些策略旨在助力高校塑造具备出色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和科研能力的专业人才。展望未来,将继续深入探讨培养新工科人才的有效途径,并不断完善和优化更具实效性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王美平.“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改研究[J].广东化工,2016,43(1):154.

[2]宋杨.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材料”双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9,32(1):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