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送检痰标本质量管理[1511]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9
/ 2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送检痰标本质量管理[1511]的效果观察

张 萍  李雪梅  吴 平(通讯作者)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重庆  404000

摘要:目的 评估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送检痰培养标本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观察2023年3月至6月重庆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196例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纳入98例,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试验组运用医护一体化模式,针对试验组与常规组的指标实施组间对照。结果 (1)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常规组患者护理前痰培养标本采集相关事项掌握水平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试验组患者运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后痰培养标本采集漱口方式、有效咳嗽方法、吐痰方式、标本收集掌握水平高于常规组,期间校验值显示为P值<0.05,充分证实组间差异存在。(2)试验组(3.06%)患者痰培养标本不合格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11.22%),其P值<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实施,能够显著提高标本质量管理,提升患者痰培养标本合格率。

关键词: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医护一体化模式;痰培养标本;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痰培养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分离和鉴定痰中存在的细菌、真菌或病毒[1]。通过痰培养,可以测试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对痰中病原体的敏感性,从而指导医生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减少过度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耐药问题[2]。本研究就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质量管理方法进行分析,讨论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的应用效果。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工作选取院2023年3月至2023年6月期间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纳入标准:自愿参与;年龄>18岁;内科住院时长≥3d。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精神类疾病;沟通能力欠佳。纳入数量为1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成2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分别纳入98例。试验组性别为男51例、女47例;年龄均值为(63.28±10.73)岁常规组性别为男53例、女45例;年龄均值为(63.31±10.76)岁。就试验组与常规组患者年龄、性别应用统计学软件予以对照,P>O.O5,2组间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具体措施包括:(1)采集方案制定与培训。医生和护士共同参与制定标本采集方案,明确采集时间、方法和所需材料等,通过沟通和讨论,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以便选择最合适的采集方法。(2)医护交流与质量评估。医生和护士定期进行标本质量评估,检查标本的外观、容器封闭性等因素,并记录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以不断提高标本质量。(3)患者沟通与宣教。护士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详细解释痰培养标本采集的重要性和步骤,针对每个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确保其理解和掌握。排除可能的污染、其他物质混入等情况,为确保痰培养标本的准确性,应尽量将标本在采集后2小时内送检到实验室,避免送检时间延长导致标本质量的退化和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痰培养标本采集相关事项掌握水平,包括漱口方式、有效咳嗽方法、吐痰方式、标本收集,每项满分均为100分,分数高则说明患者对于标本采集事项掌握水平越高。

(2)记录痰培养标本不合格情况,包括混有唾液、混有卫生纸、培养盒未加盖、留取超时等。

1.4 统计学分析

196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资料采取SPSS 21.0加以分析,计数资料(痰培养标本混有唾液、混有卫生纸、培养盒未加盖、留取超时等不合格)通过X2检验方式统计,写作形式为n(%)。计量资料(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前后痰培养标本采集漱口方式、有效咳嗽方法、吐痰方式、标本收集等相关事项掌握水平)通过t检验形式对比,写作形式为(x±S),组间检验结果呈现P<0.05,证实具有组间差异。

2 结果

2.1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前后痰培养标本采集漱口方式、有效咳嗽方法、吐痰方式、标本收集掌握水平比较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前痰培养标本采集相关事项掌握水平对比结果显示为P值>0.05,不具备显著的二组差异性。试验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后痰培养标本采集漱口方式、有效咳嗽方法、吐痰方式、标本收集相关事项掌握水平高于常规组患者,P值<0.05,结果充分证实组间差异存在。见表1。

表1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前后痰培养标本采集漱口方式、有效咳嗽方法、吐痰方式、标本收集掌握水平比较

组别

例数(n)

漱口方式

有效咳嗽方法

吐痰方式

标本收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试验组

98

62.19±7.43

90.14±5.30

59.62±7.84

89.46±5.47

55.27±8.26

87.89±6.27

53.87±8.36

87.80±6.35

常规组

98

62.40±7.66

83.25±6.32

59.17±7.79

82.32±6.37

55.48±8.02

79.13±7.46

53.59±8.74

79.26±7.31

t

0.1948

8.2694

0.4030

8.4182

0.1805

8.8989

0.2291

8.7310

P

0.8457

0.0000

0.6873

0.0000

0.8568

0.0000

0.8189

0.0000

2.2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混有唾液、混有卫生纸、培养盒未加盖、留取超时等不合格情况比较

试验组(3.06%)患者痰培养标本混有唾液、混有卫生纸、培养盒未加盖、留取超时等不合格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11.22%),P<0.05,具有显著差异。见表2。

表2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混有唾液、混有卫生纸、培养盒未加盖、留取超时等不合格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n)

混有唾液

混有卫生纸

培养盒未加盖

留取超时

总不合格

试验组

98

1(1.02)

1(1.02)

1(1.02)

0(0.00)

3(3.06)

常规组

98

4(4.08)

3(3.06)

2(2.04)

2(2.04)

11(11.22)

X2

4.9230

P

0.0265

3 讨论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送检痰培养标本的质量管理对于诊断呼吸道感染、指导抗生素治疗以及控制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标本采集技术等因素的差异,标本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后续的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为提高临床痰培养标本合格率,本研究给予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医护一体化模式是指医疗机构内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之间密切合作、协同工作的模式。传统上,医生负责诊断和治疗,而护士则负责照顾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提供基本护理。

综合以上结果,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质量管理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戴婧,祝存奎.流程再造管理对提高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留取质量的价值[J].中华养生保健,2021,39(9):176-178.

[2]徐应芳,黄洁,肖成,等.全程输血质量管理在血液标本2次血型鉴定结果不一致中的应用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42(11):148-152.

作者简介:张萍(1977—),女,汉族,本科,副主任护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重症及慢病管理。


[1511]选题不符合本刊收稿方向,故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