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与探索

赵建荣   倾学义

金昌技师学院  甘肃金昌 737100

 [摘要]  中职学校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本文分析了中职学校学生平价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了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必要性,从评价的指导思想、原则、评价流程、评价方法、评价内容与主要参考因素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思考探索。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学生综合素质  评价  思考  探索

前言  近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继出台了《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等多部有关推进职业教育的政策文件,目的是持续推进职业学校开展以“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和实践,转变教学模式和学生的评价模式。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普教思维和教育的影响,学生和老师和学校还沿用或者大部分沿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学生考核体系和评价方法还在沿用传统普教的模式,评价单一;在德、体、美、劳等体现人的综合租养方面的教学和评价严重缺失,与工学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模式和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不符,教、学、评不科学;所以,学校应积极推动“工学一体化”教育改革和实践,引导老师积极投身一体化教学研究,转表教学理念,持续探索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建设。

一、 中职学校学生评价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是全面发展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的学生评价模式不能反映职教学生的真实能力,无法激发学生的学校积极性和创造创意性,所以建立以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学生评价模式,就显得很紧迫和不要。

二、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

要遵循职业教育特点,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为根基,科学设置德、智、体、美、劳、创等综合素质提升教育课程为载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挖掘相结合,全教学过程构建有利于学生充分、全面、终身发展的学生评价模式;将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和学习吸收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向导和激励作用,引导学生崇尚劳动之美、实践工匠精神的之路,树立成为大国工匠的理想和技能报国的情怀。

三、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

(一)客观真实:要建立真实的评价模式和评价参数,真实记录、客观反映。以事实为依据,对学生或者班级的主要经历和典型事例做写实事求是的描述。。

(二)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从学生德、智、体、美、劳、创等全面职业发展来设计评价因子,将综合职业能力生全面发展和特长发挥相融合,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的学生评价模型,能够激励学生全面发展,能够引导老师促进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积极性。

(三)基础坚实:评价模式和方法、模型要能切实评价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创、身体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基础素质,要经得起学生本人、家长、老师等诸多质疑和挑战,能够成为师生教学效果评价的评价基石。

(四)多层次和多元性:要多层次、多维度从职业教育的特点挖掘学生的优势和特点,设计个性化的评价因子;将基础性评价和全面评价相结合,考试课评价和考评课评价相结合,百分制和学分制评价融合,从德育、体育、美育、劳动、创造创意、志愿者、互帮互助等多维度进行教育评价,从而提高评价的相对合理性。

(五)建立公正的专家团队:应成立学生综合评价专家团队,建立评价管理组织机构;资料搜集、整理、发布、修正必须做到:透明、公正、客观、公开。

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流程设计

  

五、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步骤

(一)设计并建立《在校学生成长手册》,根据评价原则,制定评分细则,定期评价;指导学生客观记录集中反映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将学生简介、军训、社会实践、党团活动、荣誉称号、违纪违规、课程成绩等将德、智、体、美、劳、创等反映学生特色的素养数据导入作为素材。

(二)科学整理遴选。每学期末教师指导学生整理、筛选自我介绍的材料。“自我介绍”主要是列举典型事例,介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发展与才能和突出表现,

(三)公示确认。由学校统一录入的内容及相关实证材料在信息录入之前必须于每学期末在教室、公开栏等显著位置进行公示。

(四)建立《学生个人评价报告》,形成档案。学生毕业前根据评分情况,生成《学生个人评价报告》,并供后期推荐就业参考使用。

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及主要参考因素

综合素质评价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过程评价、学业成绩和学期评价相结合,由学部具体组织实施。“过程性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学期评价重点关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公民素养六个维度,其操作程序如下:

(一)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录标志性成果

学校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着重收集由学生自己选择的、最满意的、能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标志性成果。

(二)日常班级评价

日常评价由学习习惯和行为养成两方面组成,学习习惯可以由班级评定小组组织完成。行为养成通过日常规检查由学生会组织完成。包括纪律、两操秩序、礼仪、仪表、课间活动、卫生区清洁等。

可以建立学生操行评价参数,参考因子包括:早操、间操、晚自习(住校生),迟到、早退、病事假、旷宿、学校/班级违纪处理、个人管理、学校/班级奖励等;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设计权重。也可以建立行为养成教育参考因子:升国旗、文明用语、校内举止;饮食文明;实习规遵守、内外整、考试。文体活动,互帮互助。喝酒吸烟自我管控,晚自习和两操。文明节制上网个、个人集体卫生、公共场合文明等,可以设计合适的权重进行评价

   (三)学期末评价

学期评价由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学期结束时,让学生评出自己各项目等级,写好自评报告,建立《学生自评表》。学生自评结果作为学期评价的一部分,按班级商定的合适比例合成到学期评价成绩中。学生互评即为小组内部评价,小组成员根据小组成员的日常表现评价。

(四)班级评价小组对成绩进行合成

班级评价小组对日常评价、期末评价、学业成绩、标志性成果四部分进行合成,按照班级商定的合适比例进行合成。

(五)评价结果的认定

评价结束后,将评价结果及时公示,无异议后由学校评价小组对每位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确认。学期末,将学生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等必要的考评项目填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学生毕业时,确定毕业评价等级。

总之,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评价的系统工程,是中职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中职学校教学的特点要求职教工作者,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而与之相适应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也应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要将包括德、 智 、体、 美、 劳、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参与教学能力 、行为养成、操行评定等能够反映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因素设计进入考评体系,对学生进行持续引导,持续推进,以便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适合国家需要的工匠人才。

  参考文献:

[1]龚卫娟.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评价的方法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5;3.

[2]马红玲.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评价[J]. 新课标(中)。2005(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