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在户外角色游戏中与同伴分工合作能力的观察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大班幼儿在户外角色游戏中与同伴分工合作能力的观察与研究

陈蕊洁

杭州市澎博幼儿园

结合《纲要》中社会性领域的教育目标,角色游戏能够给儿童带来极大的快乐,儿童按自己的意愿玩角色游戏,对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角色游戏中,儿童认真地模仿着各种角色的最优品格,可以促进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发展,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纠正不良行为;儿童通过游戏有助于巩固与加深知识,发展各种认识能力;角色游戏提供儿童获得社会交往能力的机会等。同时,角色游戏是幼儿在园一种非常重要和主要的自由游戏形式,强调幼儿在模拟的社会情境中模仿各种社会角色,体验各种社会角色语言和行为,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协商、合作、问题解决等多种社会性技能,有效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以幼儿园大班户外角色游戏中的游戏行为观察与实践研究,重点是细致观察并记录幼儿游戏的整个过程,再分别从角色扮演、使用材料、游戏情节、社会性互动等方面分析和评价幼儿的游戏水平并对幼儿的游戏水平做出初步的判断,力求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角色游戏科学开展,正确引导幼儿培养协同合作能力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一、观察目的

1.对角色游戏有兴趣,有积极参与角色游戏的愿望以及对角色的理解逐步加深。

2. 乐于与同伴分工合作,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二、观察方法

轶事描述记录法、照片记录法、图片故事记录法等。

三、案例观察分析与推进

(一)案例一:宝宝生病了

案例描述:

今天户外娃娃家里好热闹啊,安安和凡凡小朋友扮演家里的爸爸妈妈,家里的爸爸妈妈都在忙忙碌碌,原来是家里的宝宝生病了,只见妈妈急匆匆的在给宝宝熬药。安安妈妈对家里得到爸爸凡凡小朋友说:“宝宝生病了,应该怎么办呢?”凡凡说:“我在家里发热的时候,妈妈会给我去医院,医生会开药。安安说:“可是今天没有人开医院。”张凌壹小朋友走过去说:“你们的宝宝生病了吗,我是医生我来看看。”“你们需要给宝宝喂药,宝宝发烧了”安安听后就回到了娃娃家,抓起一把泥土放进碗里,边搅拌边说“这是宝宝的发热要,要搅拌一下,等凉了喂给宝宝。”  

案例分析:

  1. 随着孩子的成长,大班的孩子对于生活经验方面的积累更加多,在日常的谈话活动中,孩子们对生病这一状况有所了解,因此在游戏中,可以发现孩子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出现了照顾生病的宝宝的游戏情节。

2.大班的孩子渐渐能根据游戏情节的发展,尝试采用替代物进行游戏,例如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同伴给予提醒暗示,孩子就能自我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跟进支持:

在讲评中,请小朋友们来集体讲述自己如何照顾生病娃娃的过程。把幼儿的个体经验转化成集体经验,丰富其他孩子的游戏行为。在娃娃家增添一些医药用品,例如发热药、体温计、口罩等等,让孩子的游戏紧贴生活的变化。

案例二:小厨房做大餐

案例描述:

今天是热热闹闹的户外娃娃家游戏,一来到场地琳琳、淏淏、梓钰就自由组队在一起,她们来到小厨房准备做一顿大餐,首先由梓钰“出门”为做大餐寻找食材,先是捡了捡树叶、后又挖点泥土,准备好食材后梓钰就回到小厨房啦说到“我找来了丰富的食材,现在可以做大餐啦~”淏淏说到“我和琳琳是厨师,我们要做饭给张凌壹吃,”梓钰说到:可是我也想要做饭,这个锅是我拿的好不好,你都玩了好久啦”。琳琳说“淏淏先炒吧,他炒了我们再炒饭”。他们三个同意这个想法,淏淏先是把石头放进锅里,不一会儿又加入了一些泥土和树叶,说到“这是我做的蔬菜汤,小猫咪你来尝一尝吧,紧接着琳琳也去做饭啦,梓钰做了一会儿,就出去找别的小朋友一起游戏啦, 淏淏看到旁边的娃娃,说到”那我要去给娃娃洗澡我最喜欢娃娃啦!”

案例分析:

  1. 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意识较为清晰,互动性较小大班相比有了明显的提升,关于开小厨房这个游戏,孩子们对于厨师这一角色存在争吵,游戏中琳琳小朋友相处的方法就是轮流进行,最后大家都同意了这个方法。
  2. 在游戏的后来,淏淏小朋友选择了更加喜欢的照顾宝宝游戏,而梓钰也选择去寻找其他的伙伴进行游戏。游戏的进行是不完整的。

跟进支持:

首先请幼儿介绍自己的角色,以及在游戏中是如何分工的,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请幼儿回答自己的游戏体验,比如在游戏中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遇到哪些问题;再此基础上观看娃娃家动画视频,学习别人在娃娃家是如何进行游戏的。

四、成效与思考

(一)成效:可以从幼儿在持续的游戏中有哪些发展?

1. 做好榜样示范,商量分工,明确职责。分工是合作的前提。但对于刚刚升入大班的孩子,要让孩子自己在一个主题中商量游戏内容,分工合作游戏是存在一定困难的。特别是在“娃娃家”的主题中,他们要从两两关系过渡到群体的游戏关系需要教师为他们搭建一个合作的平台。而游戏前的商量分工显得尤为重要。这时的商量,不仅是商量今天这一主题的游戏内容,而目还要让每一个家庭成员了解确立自己的职责。单纯放手让孩子自己商量显然不适合。因此,游戏初期时要由教师参与讨论,引发孩子进行角色之间的初步分工并让每个成员都知晓各自及他人的职责。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幼儿。

2. 提供材料,引发幼儿合作行为。材料是幼儿户外娃娃家游戏的显性元素,是诱发、支撑、发展幼儿合作行为的媒介,是幼儿形成能力、积累经验的载体,是活动目标的具体体现。要充分搜集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制作各种娃娃家的材料,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游戏器材,游戏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去创造或者想象的形式制作游戏材料(如:我们班级幼儿经常会把一些泥土当作是炒菜用的植物油等等)探索不同材料的多种玩法和功能。

3. 适时介入,创设情境,体验合作的快乐。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给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使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合作的快乐。老师要结合幼儿生活的环境和教学内容创建良好的氛围,给幼儿以合作的机会。游戏情境可以激发幼儿体育游戏的兴趣,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在情境中让幼儿相互协商,分配角色,开展游戏。教师的参与帮助孩子明白商量分工并不是自管自地表述一下自己的游戏想法,而是要让娃娃家的每一个成员相互了解同伴之间。

4. 有效评价,提升幼儿的合作经验。在胜利完成任务后,幼儿之间增进了友谊,为下一次合作打下了基础。游戏结束时要将“合作”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启发幼儿讲述合作时的感受,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喜悦和快乐;对幼儿游戏中的行为及感受进行评价,对不配合的现象和行为予以提醒,鼓励和赞扬幼儿间友好合作的行为,同时引导幼儿总结合作中的失败与成功,使幼儿更好地体会到合作的愉快。通过活动后的评价,能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合作水平。

(二)思考:

1. 在教师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应通过游戏分享的环节,引发幼儿讨论在户外娃娃家和同伴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根据幼儿的需要,引发幼儿不断调整,跟进幼儿需要的材料,引导幼儿思维的发展。

2. 幼儿创设了适宜的环境后,教师应多观察、少干预;多放手、少包办;多鼓励、少指责。教师是一个观察者,尊重幼儿的意愿和想法,活动中不打扰幼儿,不代替幼儿思维,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自己充分的操作、探索与体验,尽可能自己去解决问题,让孩子们游戏中变得更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