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桥隧工”能力要求的对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7
/ 2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桥隧工”能力要求的对接

郑昊

330302199001081612浙江省  温州市 325600

摘要:

结合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要求,重新设计核心课程标准,以确保与技能鉴定和职业岗位的要求相匹配。在这个过程中,着重改进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法。这样的改进不仅填补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不足,也提升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了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之间的对接,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开发的课程体系不仅适用于在校学生,也为社会人士和企业在职员工提供了广泛而有效的学习培训机会。

关键词:课程标准;职业岗位技能;对接

引言:基于充分结合现场实际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职业标准,课题组成员制定了与技能鉴定和岗位技能相对应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涉及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进。这样的改进使得课程与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之间的对接更加紧密,从而填补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不足,有助于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对接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与实际岗位需求不匹配

部分高校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较为理论化,注重基础知识和理论研究,而缺乏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这导致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毕业后难以适应“桥隧工”职位的实际工作需要。现实岗位中,“桥隧工”需要具备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操作技能,而传统课程设置未必能够有效满足这一需求。

1.2更新速度跟不上行业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技术的日新月异,道路桥梁工程领域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对于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部分高校的课程更新速度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导致教学内容滞后于实际应用需求。一些高校的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相对僵化,缺乏灵活性和更新机制。行业发展的速度往往较快,涉及到多个领域的交叉融合。一些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较为固化,缺乏跨学科的融合和交叉培养。这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的知识和技能相对单一,无法全面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难以适应多领域、跨行业的工作需求。

1.3缺乏职业素养培养

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偏重于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素质包括但不限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除了技术方面的要求,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责任心和专业道德。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较为功利化,偏重于技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职业素质的培养。这使得一些毕业生在进入职场后可能面临着职业素质不足的问题,道路桥梁工程领域的发展越来越注重团队合作和跨学科融合,现有课程往往缺乏对团队合作和跨学科交叉培养的系统安排,导致学生在校期间缺乏与他人合作的机会和跨学科学习的平台,难以培养出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1.4实习环节不足或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高校存在实习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即使有实习环节,但部分高校的实习安排不够合理,实习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不匹配,或者实习单位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较差,无法提供良好的实践学习平台。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无法获得有效的实习经验,实习效果不佳,无法达到预期的职业能力提升效果。由于道路桥梁工程领域的复杂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需要专业人士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然而,一些高校的实习安排较为简单,往往只是简单的实地参观或模拟操作,无法真正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标准与岗位技能对接的实践探索与研究

2.1调研需求和更新课程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与“桥隧工”能力要求的对接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需要进行深入的调研需求分析和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以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职业岗位。

(1)调研需求分析:

需要深入了解桥隧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要求。这包括了解新技术的应用、工程管理的变革以及安全标准的更新等方面。对不同岗位的需求进行分析,包括设计、施工、监理等不同职责的技能要求。这可以通过与行业企业、从业者的交流和调研来完成,以便更好地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调查市场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期望,了解雇主对应届毕业生的技能需求,以便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2)课程内容更新:

根据调研结果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这包括增加新技术、新理论的学习内容,强化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入跨学科的知识,如工程管理、环境保护、安全管理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实习、毕业设计等,使学生能够在真实工程项目中进行实践操作和应用所学知识。只有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才能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具有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2.2行业合作与实践基地建设:

通过与行业合作,提供符合实际岗位要求的教育培训;而建设实践基地则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和操作场景,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

(1)行业合作:

学校可以与桥隧工行业的企业、机构、专家进行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与行业合作,学校可以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为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提供有力支持。开展行业论坛、研讨会等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参与,就行业发展趋势、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促进学校与行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2)实践基地建设:

学校可以与行业合作伙伴共建实践基地,提供符合实际工程需求的实践环境和设施。实践基地可以包括模拟工程场地、实验室、工程项目现场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操作和实践机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应该紧密结合行业实际,根据行业需求和技术特点进行设计和规划。同时,要注重设施的更新和维护,保证实践基地的设施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学校还可以与行业合作开展工程项目实践,让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等环节,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种合作模式也有利于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2.3评估与反馈机制建立:

建立评估反馈机制有助于学校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情况以及课程与职业岗位需求之间的对接程度。通过确定评估指标,可以明确评价课程的目标与职业技能的需求是否一致;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法,包括考试、项目作业、实习报告等,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能力;及时反馈评估结果,则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帮助学校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根据行业需求调整课程内容,可以确保课程与职业岗位技能的有效对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结语:

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直接投入企业工作,减少了企业的岗前培训时间,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了急需的“职业型、岗位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教学模式也得到了革新,强调岗位技能的培养,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潜能。这种创新的教育方法有助于满足行业需求,培养出更具实践能力和适应性的人才,推动了职业教育与实际工作岗位的紧密结合,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国家职业标准汇编[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2]吕华盛.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