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课赛证融合的高职汽车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岗课赛证融合的高职汽车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策略研究

马晶 马庆彪

山东公路技师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4

摘要:高职教育不同于学历教育,其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能够为社会作出实际贡献的实用型人才。相关教育部门于2019年正式要求各大高等职业院校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即要把学历证书和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探究二者的制度实施策略。在这一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推进“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高职汽车技术专业的“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情况进行了改革研究。

关键词:高职;岗课赛证;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经济的日益加强,各行各业都强调可持续性的综合发展,汽车产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其发展趋势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对专业岗位的人才要求也更加综合多元。面对这一行业变化,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深化“岗课赛证”互融互通,以期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当前,高职院校汽车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通教学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做好校企互通,用证书增强学生的职业自信。

一、高等职业院校汽车技术专业“1+X”证书制度开展现状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在相关教育部门的指导下积极部署启动了“1+X”证书制度,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1+X”证书制度的顺利实施需要将各类专业技能证书的培养措施纳入既定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并能将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各类证书的内容大都包含于特定的专业课中,如何有效区分二者、把知识上升到专业考证的层面也至关重要[1]。当前,由于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和科学的改革手段,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1+X”证书制度开展工作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教师直接选择将证书中涉及的专业知识覆盖到学生的理论课程教学中,甚至用考证内容直接代替所有专业课程,教学重点大都放在“考证突击”上,缺乏对证书的正确认知。同时,针对校企合作板块,不同企业之间对“X”证书的行业认可度并不一致,这就造成企业在挑选高职院校学生的选拔标准不一致,不利于“1+X”证书制度的继续推行。此外,学生仍然处于接受教育的阶段,虽然高职教育专业性和职业性都很强,但其学习思维仍然具备一定的规律性,对待各类课程都有自己独到的学习思路,而“X”证书主要以技能考核为准,需要学生反复实操练习,很多学生并不能自如转换学习思维,将二者融合在一起开展综合性学习。

二、岗课赛证融合的高职汽车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策略

(一)对接行业企业证书,健全教学标准体系

汽车行业对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专业需求和职业标准等都有特定的人才要求,不同的专业岗位有不同的技能标准,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内容也有一定的要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和教师紧扣岗位需求,对接行业企业证书,并根据行业变化趋势动态调整高技能人才评价证书体系,健全教学标准体系[2]。首先,高职院校需要针对行业企业提出的证书要求科学设计汽车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大纲、专业课程以及具体教学方案,多多举办技能大赛提升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引导其将理论转化成具体实践。其次,还要注重证书考核内容与既定培养方案的融合统一,保障学生既能顺利拿到学历证书,又能通过各项技能考核取得“X”证书。

(二)融合证书教学模块,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岗课赛证”融通教学重在融通二字,并不是单纯地将各式各样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学模块原封不动地照搬到课程教学中,而是要在可以让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学业的前提下按照行业提出的岗位需求培训指定的岗位技能,换而言之,即要将证书教学模块渗透进学生的课程学习中,寻求二者的有机平衡点。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日益发展,汽车行业的变化速度极快,其发展趋势也越发捉摸不透,“岗课证赛”融通教学更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丰富教学资源支持。这就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做好教学资源建设,利用社会资源为汽车技术专业“岗课证赛”融通教学提供富裕的资源保障,为三教改革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和场所[3]

(三)对接企业职业标准,合理调整课程内容

为了推动高职院校汽车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学校可以从对接企业职业标准、合理调整课程内容的角度出发,探究“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改革的策略。首先,需要深入了解企业对汽车技术专业的职业标准和需求。通过与企业进行密切合作,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术要求,并据此及时调整课程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相匹配。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其具备与企业职业标准相符的技能和知识。其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可以在实际项目中进行实践操作,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这种实践教学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举办职业技能比赛,深入推进“岗课赛证”融通

为了引导学生将专业性强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具体实践,很多高职院校都会举办一些职业技能比赛。对于汽车技术专业,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更高,机制合理、高水平高质量的技能比赛不仅能推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还能实现以赛促教,促使教师作出更多课程设计优化。基于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举办技能比赛,以期深入推进“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改革。各大高职院校需要在“培养人才服务产业发展”理念指导下实现以赛促学,即将校地比赛实操转化为具备教学价值的课程资源,这类资源可以以竞赛心得、比赛机制、成果展示等形式呈现出来

[4]

(五)改变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汽车行业的发展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改善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需要与时俱进,要依据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综合运用一系列先进的教学方式切实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行业实践的要求。首先,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通过项目实践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环境。其次,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专业知识,学生可以从实际案例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分析和判断能力,提升实际操作技能。此外,还可以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多媒体教学等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学生可以进行真实场景的模拟实验,加深对汽车工作原理和技术的理解。

结语:

当前,汽车行业在各方面都出现了崭新变化,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育也提出了更加多元化的要求和期望。在这一改革趋势下,“岗课赛证”融通必然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各大高职院校和教师针对当前汽车行业的岗位需求、产业链等实际情况紧扣岗位技能标准,大力推行实施“1+X”证书制度,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实现校企强强联合,精准对接行业人才需求,以期为汽车行业培养出更多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龙龙,张晓瑞.“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例[J].内燃机与配件,2024,(07):153-155.

[2]覃纯,邱思维.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才智,2024,(01):82-85.

[3]朱成永.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究[J].汽车维修技师,2023,(12):83.

[4]蒋志伟,彭勇,彭新,等.“1+X”证书制度下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汽车维修技师,2023,(1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