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教育如何做加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4
/ 2

试论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教育如何做加法

林婷婷

平潭麒麟小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教育教学领域也在不断改革创新,在此背景下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振学生学习自信心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围绕着课前导入巧设疑问、课堂教学关联生活、积极开展科学实验进行阐述,希望对新课标下小学科学做加法的实现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科学;巧设疑问;生活元素;科学实验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核心素养的四大方面,分别为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这是学生了解、掌握、深化、应用科学知识的最终目标。然而在以往的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秉承的教学理念较为滞后、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导致了课堂氛围的沉闷无趣、枯燥乏味,久而久之消磨了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客观存在的情况,教师需要适时转变自身教学思维,致力于为小学科学教育做加法,善于利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更为强烈的体验感、参与感、获得感。

一、课前导入巧设疑问,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新课标下为小学科学教育做加法,有赖于课前导入巧设疑问的进行,在此基础上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科学知识的好奇心理与探究欲望,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目标感与针对性,从而将有限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重难点知识的探析之中,促进学生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的培养。基于此,教师应当通过课前导入巧设疑问、课堂讲解有效提问、随堂训练设置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得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之中,实现学习效率与质量的双向提升。

例如,在学习“运动与位置”时,我首先在课前导入环节向学生提出了思考问题,即“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运动,思考一下,常见的运动都有哪些形式呢?”在问题式课前导入指引下,学生思考后回答道:“人的步行、马的奔跑、鱼的游动、火车的行驶以及星球的运动,都在以不同的形式运动着。”我对学生的回答予以了充分肯定与由衷赞赏。在后续的课堂讲解环节我融入了有效提问,如“怎样判断乘电梯的人是否在运动?在行驶的汽车里,乘客运动了吗?为什么你这样认为呢?有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呢?”在一系列“提问+回答”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了问题探索、问题回答、思维碰撞等环节,了解到“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由此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运动与位置”相关知识的探究意识。

二、课堂教学关联生活,培养学以致用意识

小学阶段的科学知识内容相对而言较为基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性,这为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自觉联想到生活中的见闻与经历,产生认知共鸣,在降低理解难度的同时提升个人认知水平。基于此,教师应当采用语言陈述、情境创设、实例引入等方式,在学生的科学知识探析与实际生活经历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与联系的纽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意识、增强知识迁移能力。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电”时,我首先通过语言陈述创设了生活化情境,即“现代生活离不开电,生活中的电脑、电视、电冰箱、电动玩具等,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它们与电的关联性,那么从科学的视角来看待,生活中的电蕴含着哪些科学知识呢?”在生活化情境中学生自觉联想到了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产生了认知共鸣。此后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对“电池里的电是直流电,插座里的电是交流电”进行了强化记忆。为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我布置了生活化任务,如“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橙子制作一个简易水果电池,确保可以点亮小灯。”在任务驱动之下,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与生活用品,尝试制作了“水果电池”,完成了学以致用、知识迁移任务,充分印证了生活化教学的可行性、优越性。

三、积极开展科学实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科学实验的积极开展是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教育做加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要以在于为学生搭建理论结合实际的平台,让学生以科学实验的方式验证所学理论知识,产生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深化认识的效果。基于此,教师应当立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兼顾学生的客观学习水平、主观心理意愿、实践操作能力等要素,引导学生在科学实验中领悟科学知识的真谛。

例如,在学习“力与运动”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关于运动的视频,包括“运动中的自行车停下来、风车转动起来、磁力小车拐弯……”在看得见、听得到的氛围当中,学生的视觉感官与听觉感官得到了显著调动。此后则对学生的客观学习水平、兴趣爱好趋向等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科学研判,将学生划分为了若干学习小组,为科学实验的开展奠定了组织架构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参与到了“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的科学实验当中,在实验中学生发挥个人智慧、整合团队力量,提出假设“拉力大,小车前进快;拉力小,小车前进慢。”按照实验设计与记录、结论整合与讨论、分享成果与借鉴的步骤,依托主观能动性与协作探究能力,共同完成了科学小实验。

总而言之,新课标背景下广大任课教师为小学科学教育做加法,不仅是顺应教育教学发展创新趋势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举措。有鉴于此,教师应当摒弃传统教学理念、模式中的不合理成分,灵活运用新课标以来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为学生科学学习水平的提升、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懿,陈莉,谢伯岩.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内容重构 [J]. 教育科学论坛, 2022, (28)

[2]张媛. 新课标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2,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