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育合一背景下幼儿家园共情共育的推进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5
/ 2

三育合一背景下幼儿家园共情共育的推进策略

刘虹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朝阳幼儿园215300

摘要:家园共育是幼儿成长的关键举措,家园共情是共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为了推动家园共情共育,要通过强化育教师、育家长、育幼儿的三育合一举措来实现。本文主要论述了要教育教师多与家长共情,教育家长要多与教师交心,多将教育幼儿作为幼儿园和家庭串联的润滑剂,从而将教师和家长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推动家园共情共育。以此实现较高的幼儿教育成效,助力幼儿全面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共情共育;有效举措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教师要能以尊重、平等为家园合作的原则要求,积极争取家长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支持、理解,并能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素质,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作用。可见,幼儿成长需要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共同发力,更需要推动教师和家长能通过共情来共育幼儿。

一、育教师,奠定家园共情共育的基础

教师是推动家园共情共育的主力军,正如前文所述,教师要能以平等、合作的态度来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事业中,能通过科学有力的家庭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延伸与拓展。在教育现实中,幼儿家园共育之所以成效不高,集中体现是教师没有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要么不能与家长充分交流,要么以命令的语气布置家庭教育任务,这些都无法推动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工作中。为此,幼儿园要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引导教师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鼓励教师能以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流,要尊重家长的观点与想法,与家长多交流,有意识传授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这样才能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让家长愿意配合教师开展家园共育。

例如,教育幼儿学会分享是幼儿园主要教学内容,也是幼儿高尚品行的重要体现,幼儿分享品行的养成主要在幼儿园,但是分享行为多发生在生活中,这就需要通过针对性的家园共育来落实这一教育任务。为实现高质量的家园共育,需要幼儿园加强对教师的教育与引导,让教师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完成这一教学任务过程中的重要补充作用,能畅通家园交流的渠道,能放低姿态多听取家长的建议。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园还需要加强评估,评价教师能否与家长共情共育,对存在的不足要能及时提醒,以此通过不同角度推动教师愿意与家长共育。

幼儿园要把做好家长工作视为教师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要能鼓励教师能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创造机会来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并且能提出合适的教育教学建议,还需要教会家长如何开展好家庭教育。

二、育家长,推动家园共情共育的发展

在现实中,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有限,教育理念有时也不够科学,在家园共育过程中存在“拖后腿”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形,需要加强育家长,通过教师的讲座,或者借助互联网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来实现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增强。还需要家长能自我学习、自我提升,通过向教师学、向网络学、向先进学等路径,掌握更多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在育家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教育内容是观念上的转变、思想上的革新,家长要能认识到教师教育理念的科学性,教育活动的有力性,能理解教师的严厉,认可教师的教学方法,要能经常与教师交流互动,以实现情感上的共鸣,自然就能与教师一起对幼儿实施科学的教育,从而有效推动家园共情共育的发展。

例如,绘本阅读是幼儿获取知识、培养素质的主要路径。在幼儿园,教师会为幼儿提供合适的绘本读物,也能通过合适的途径引导幼儿了解绘本内涵,但是毕竟幼儿园时间有限,需要发动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多带领幼儿阅读绘本。为了增强家长的亲子阅读意识与能力,并且能与幼儿园的绘本教学衔接起来,需要对家长开展这方面的教育,一方面增强家长的亲子阅读能力,能教会家长如何开展绘本阅读,并且能与教师的绘本阅读举措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培养家长的亲子阅读意识,将绘本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剖析给家长,让他们意识到绘本阅读的重要性。通过这两方面推动,家长在生活中就会配合教师要求开展亲子绘本阅读。

教师是育家长的主力军,要能通过家长会的机会耳提面授,要能借助网络及时将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传递给家长,以此推动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教师同频共振。

三、育幼儿,深化家园共情共育的成效

幼儿是家园共育的受益者,也是推动家园共情的润滑剂,在幼儿的串联下,可以深化家园共情共育的成效。教师在教育幼儿的时候,要考虑幼儿家庭教育的现实情况,能主动将教育举措向适应家庭教育的方向推进。家长在教育幼儿的时候,要考虑幼儿园的教育实际,所采取的家庭教育举措要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延伸与补充。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幼儿园教育,其根本目标是促进幼儿的成长,这就可以通过幼儿教育情况反思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是否协同一致,所以,家庭教育协同幼儿园教育最终体现在幼儿发展过程中是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大班幼儿需要接受幼小衔接教育,以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这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发力,实施好家园共育。在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判断幼儿的生活习惯是否达到了小学阶段的要求,并且能向家长提出合适的家庭教育建议;家长要评价孩子的学习习惯是否达到了小学阶段的要求,并且能将孩子的不良表现反馈给教师。通过家园的紧密合作,可以教育幼儿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各项要求。可见通过育幼儿成效的体现,可以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联系起来,深化了家园共情共育的成效。

为此,教师要经常审视幼儿接受家庭教育情况,家长也要经常审视幼儿园教育情况,判断的标准就是幼儿是否得到全面发展,评价的信息要及时反馈给对方,以便家园共育的科学性。

综上所述,三育合一的家园共育改革机制,促使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在方向达成统一、在作用上高度互补、在行动协同高效,以此有力实现家园共情共育。在三育合一过程中,关键是教育好教师、家长,并且能以教育幼儿为推动家长和教师共情共育的媒介。从而通过家园的紧密合作,凝聚强大的家园共育力量,从多个方面、多个层面推动好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蒋丽梅.家园融合模式下推进家园共育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2023(02).

[2]朱璐.家园共育中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天天爱科学,2022(11).

[3]郑竞翔,祝莉.幼儿园课程建设促进家园共育的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