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括约肌手术治疗肛瘘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2
/ 2

保留括约肌手术治疗肛瘘的临床效果观察

王章生  高俊玲

盐城德馨医院  224001

【摘要】目的:观察括约肌保留手术治疗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将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80例肛瘘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瘘管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括约肌保留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括约肌保留手术治疗肛瘘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该手术方法可在保证疾病治愈率的基础上,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同时有效减轻术后疼痛表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约肌保留手术;肛瘘;肛门功能;瘘管切除术

肛瘘主要是指发生于肛门直肠周围的脓肿破溃或切口引流所引起的后遗病变表现,该病患者在发病后多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肛周疼痛、流脓、感染等机体症状,进而可对患者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以往,临床方面多采用传统肛门瘘管切除手术为肛瘘患者开展临床治疗,上述治疗术式虽可起到一定的治疗干预效果,但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可对括约肌功能带来一定不良影响,进而不利于患者的整体临床疗效及预后恢复情况。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括约肌保留手术这一新型治疗术式现已在肛瘘疾病治疗中得到了有效应用,其可于手术期间避免影响患者的正常肛门功能,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为进一步验证上述治疗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分析了括约肌保留手术治疗肛瘘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80例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进行平均分二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有男20例,女20例,年龄为31~64岁,平均年龄为(47.65±3.19)岁,病程时长为1~4年,平均病程为(1.9±0.6)年。观察组中,有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31~64岁,平均年龄为(47.65±3.19)岁,病程时长为1~5年,平均病程为(2.1±0.5)年。纳入标准:(1)病情符合肛瘘手术治疗的相关指征;(2)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并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既往肛瘘手术治疗史;(2)合并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表现;(3)合并患有严重的脏器功能疾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瘘管切除术治疗,具体手术流程如下: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应首先为患者开展连硬外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将患者体位调整为侧卧位姿势,并使其膝部维持屈曲状态,同时于其机体肛周部位处进行消毒铺巾处理。待上述准备工作结束后,即可于患者的肛瘘外口部位处作一卵圆形手术切口,接着沿肛瘘瘘管方向实施瘘管切除处理,并保证创面呈现开放状态。术后给予患者常规引流及抗感染处理。观察组给予括约肌保留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流程如下:首先进行常规手术部位的消毒及连硬外麻醉处理,待麻醉起效后,协助患者取侧卧位体位,同时使其膝部维持屈曲状态,并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处理;之后应用指检、肛门镜等检查方法有效明确内口位置,并充分探查括约肌及瘘管的具体情况,接着于肛缘位置处作一放射状人造外口。待上述手术操作均结束后,即可向内口部位妥善置入探针,同时于齿线上方5mm至括约肌沟下方5mm位置处作一放射状小切口,之后逐层切开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并有效切除内括约肌,最后彻底清除感染病灶。术后给予患者常规引流及抗感染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估。针对临床疗效,可以根据以下具体评价标准进行评估:(1) 治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已完全消失,肛门功能已恢复正常;(2) 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创面基本愈合;(3) 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创面未得到明显缓解。

在评估临床相关指标时,可以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来观察术后疼痛的表现,并进行相应的评价。该评分量表的范围为0至1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术后疼痛越严重。此外,还需要关注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可以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优劣,并为进一步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名

例数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40

20

15

5

35

对照组

40

19

17

4

36

X2

-

-

-

1.938

P

-

-

-

0.16

  1. 讨论

肛瘘是一种临床发病率较高的肛管直肠疾病,该病患者在发病后可逐渐出现明显的肛周肿痛、瘙痒、排便困难等症状表现,若未能及时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对症治疗干预,则可进一步加重病情,进而可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手术治疗现已成为上述疾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不同手术治疗术式存在一定的疗效差异,因此,依据肛瘘患者的疾病特征,为患者选用一种疗效显著的手术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瘘管切除术是一种过往较为常用的肛瘘手术方法,其需于手术期间对肛门外括约肌自控肌层实施勒断治疗处理,进而可对机体肛门功能带来一定的治疗损伤,从而易导致患者术后出现肌肉受损及疼痛表现,由此无法得到理想的手术治疗效果。而括约肌保留手术作为一种新型肛瘘治疗术式。手术可将原内口经齿状线移动至肛缘附近,进而可明显降低手术期间的内口压力水平,由此可显著保护肛门括约肌,而在有效疏通瘘管引流通道后,则可对病变组织及感染物进行更为彻底的清除处理,从而可显著改善整体疗效。为进一步验证括约肌保留手术在肛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于研究期间为观察组肛瘘患者开展了括约肌保留手术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观察组,但组间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为肛瘘患者开展括约肌保留手术治疗可有助于保证整体治疗效果,避免影响患者的治愈率水平。且观察组治疗的手术时长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其术后疼痛程度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从而证明,为肛瘘患者实施括约肌保留手术治疗可明显加快机体康复速度,同时有效减轻病灶部位的术后疼痛表现,提升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根据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评估,应用括约肌保留手术在肛瘘治疗中显示出较为突出的效果。这种手术方法能够避免对肛瘘治愈率的影响,并且在缩短治疗时长、减轻术后痛苦感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表现出优势。因此,它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这些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在肛瘘治疗过程中,选择括约肌保留手术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这种手术方法有望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并且能够减少治疗时间,使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减轻,同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然而,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来确定。

总之,括约肌保留手术在肛瘘治疗中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但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特点和需求,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

【参考文献】

[1]马爱文.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前位肛瘘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20,47(14):49-51.

[2]蒋文华,施晓萍,黄静,等.基于King达标理论的心理干预结合亲情干预模式对BPH患者行PKEP术后恢复情况及GQOLI-74、IPSS评分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5):16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