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海拾珠,学兴则明——打造学为中心的高效识字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字海拾珠,学兴则明——打造学为中心的高效识字课堂

谢冬琴

福建省厦门市蔡塘学校   361000

摘要:“学为中心”就是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是指导和支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面对一年级的儿童,如何以“学为中心”展开识字教学?从一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出发、精准定位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探索适合一年级学生高效的识字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独立识字的能力。

关键词:学为中心;高效; 一年级;识字教学;

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每个字不仅有其独特的发音,还有其特定的意义,在形、音、意上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和美感。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比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如其中了。” 汉字不仅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承载体,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学习汉字,不仅是语文学科的学习基础,更是一切学科学习的基础。面对一年级的儿童,如何以“学为中心”展开识字教学?笔者从一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出发,精准定位教学内容;探索适合一年级学生高效的识字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独立识字的能力。

一、识字教学现状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接受的是幼儿教育,以保育为主,这与小学教育的课堂形式和教学目标都不一样,加之部分一年级教师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汉字的教学,产生了教学的错位:讲解的过程不是过于深奥和抽象,就是过分拔高,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在识字的过程中出现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方法仅限于加一加,减一减,读一读等这样机械简单的形式,对汉字的理解过于浅显,止步于抽象的定义,没有深入地体会字形、字音和字义之间的联系,以及所形成的画面感和形象性,使原本生动有趣的汉字学习变得枯燥无味。缘此种种,直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成为一年级学生在识字写字学习中的“拦路虎”。

二、精准定位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即讲重点、难点,易错点;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掌握的内容,不讲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内容。《202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年级第一、第二学期会认的字大致安排在250-350个,其中二分之一的字会写。”几百个的汉字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既不现实,又枯燥乏味。因此,一年级识字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把握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才能实现高效识字。

在学习的过程中,“难点”通常指的是学习内容中学生难以理解、掌握或应用的部分。一年级学生的精细运动技能处于初级阶段,他们的手指力量、手眼协调能力及握笔控制能力还不完全成熟,影响学生进行精确的笔画控制。比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夏秋冬》一课时, “飞”这个字有一个新的笔画——横斜钩,这个笔画有一定的弯曲度和力度变化,不仅对学生观察能力有一定要求,对手部控制要求也比较高,写好这一笔画的字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因此,笔者将生字“飞”的书写作为本课重点教学的内容。

另外,关注学情,平时学生易错的读音,如:轻声、多音字,前后鼻音……易混的字形——晴、睛、请、情等都应作为课堂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正确发音,努力做到字正腔圆,辨清字形,正确使用汉字。从学情出发,以学定教,将学生的难点、易错点作为课堂重点的教学内容是提高课堂识字效率的重要保证。

三、合理选择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学习环境等因素,经过深思熟虑所采用的计划性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方法。教学策略通常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安排、教学资源利用、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

(一)字族识字——以一带多

识字教学中,识字方法多种多样:有字理识字、韵语识字、字族识字、随文识字、分散识字、循环识字、字谜识字等,教师应该明白每种方法各有利弊,取长补短,综合、灵活地使用一种或多种识字方法,帮助学生准确、快速地认识汉字,提高识字效率。

字族识字法是一种依据汉字构造特点和汉字之间的关联性来教授识字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理念是将结构相似或有共同部分的汉字归为一组,即一个"字族”,通过学习这个"字族"中的代表字,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该族的其他字,实现“举一反三”、“以一带多”地学习汉字。

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小青蛙》一课的教学,笔者借助思维导图,通过生字开花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青”字族的生字:“青、清、晴、睛、情、请”,再运用编口诀、组词等方式区分青字家族中每个成员不同偏旁的意思,并创设语言情境,请学生选字填空巩固字义;最后结合本单元《猜字谜》的第二篇课文:“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以猜字谜的小游戏结束本课的教学,既巩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奠定基础,巧妙地整合教材,单元整体设计,提高教学效率。课后通过识字转盘、识字转转杯等识字游戏,趣味识字。识字方法多样、有趣,充分调动学生族群识字的积极性,实现玩中学,学中乐。

(二)搭建支架,归纳方法

支架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在新课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中明确表示第一学段的学习内容:“尝试发现汉字的一些规律,初步学习分类整理课内外认识的字;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发展独立的识字能力。”因此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在学生的学习“吃力点”处搭建支架,提供学生学习汉字的拐杖,促进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例:《日月明》一课,教师提供图片支架和语言支架,让学生初步感受“会意字”的特点。教学伊始创设情境,以仓颉老爷爷的自我介绍开始,通过仓颉造字故事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日”“月”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共同特点——“亮”,结合生活经验,提供语言支架:“没有太阳也没有月亮的时候就暗暗的。所以‘日’和‘月’在一起表示‘明’的意思,可以组词:明亮,光明,反义词是‘暗’”。教师提供案例支架,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会意字的特点,

除外之外,还可搭建视频支架和故事支架,帮助学生梳理探究理解会意字内涵的方法。播放会意字“男、尘、从、众”的视频小故事,加深理解会意字的造字规律,再出示图片、词语等引导学生思考“尖、林、森”等课文中出现的会意字的含义,梳理识字方法。以“尖”为例,有的学生这样理解:上面小小的,下面大大的就是“尖”;有的学生画了个三角形进行解释;有的学生联系生活,拿出文具盒里的铅笔,找到了笔尖;还有的同学运用学过的词语“草芽尖尖”进行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学习的方法,同时板书梳理出理解会意字的方法:拆分部件,组词造句,借助图片、展开想象等。这样,学生在教师搭建的支架下,对“会意字”的理解便了然于心,同时也感受到了汉字的趣味和魅力,明白理解汉字的意思还可以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再学”。在识字教学的道路上,教师只有帮助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自主识字的能力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在汉字的海洋里徜徉。

五、结束语

学习汉字的过程是打破时空的限制,链接古人智慧的过程,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因此,识字教学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学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准定位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感受汉字的魅力,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爱上汉字,自主识字,独立识字,提高识字效率,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