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理念指导下看见儿童:基于自由美术的集体活动优化探究——以大班美术集体活动《石头河畔》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陶行知理念指导下看见儿童:基于自由美术的集体活动优化探究——以大班美术集体活动《石头河畔》为例

张倩芸

江苏省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利民幼儿园  江苏太仓  215400

摘要:在本园开展课题《看见儿童:基于自由美术的班本课程开发研究》过程中,积极探究支持基于自由美术集体活动策略的优化。但在实施中,出现了忽视儿童多感官通道运用、资源利用缺乏儿童视角、自由美术的理解出现偏差,缺少关键经验的支持等问题。借鉴陶行知先生儿童观理念的指导,六大解放策略的使用,解放幼儿空间及多感官,立足儿童视角,夯实理论寻得核心经验,从而提升基于自由美术集体活动的质量。

关键词:看见儿童;自由美术;集体活动;基于自由美术的集体活动

“自由美术”指向幼儿从自身出发,不由外力,源于内心意愿进行的美术表征活动,给予幼儿自由表达与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在自由、自主的状态下,进行自由的想象、表达、创作。基于自由美术的集体活动给了儿童充分自由表现表达的机会,促使幼儿体验到多种形式自由美术,提升了幼儿的审美能力,激发幼儿对于不同形式的美术的兴趣。

随着课题的不断推进实施,基于自由美术的集体活动开展的频次不断增加,在班本课程的整体活动中占比越来越大,基于自由美术的集体活动对于幼儿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基于自由美术的集体活动的优化与改进迫在眉睫。

一、聚焦:现阶段基于自由美术集体活动中的问题分析

㈠幼儿感官通道运用单一,忽视多感官通道运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在各年龄段目标中明确提出声音对于幼儿感受与欣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前期调查,基于自由美术的集体活动中幼儿参与其中的感官多数以眼为主。而听觉、触觉、嗅觉等多感官运用极少,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感受的渠道受限,特别是对于自然界的中美多维度感受缺乏了接收的通道。

㈡基于自由美术的集体活动教学环境单一,没有解放幼儿自由表达与表现的空间,削减了幼儿的表达自由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基于自由美术的集体活动开展的场所基本囿于教室、课桌。美术集体活动中相对固化的场地和位置,导致幼儿无法多维度进行观察和欣赏。缺乏了幼儿对于美的真实的感受,特别是对于自然界的直接感知、亲身体验。

㈢幼儿园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全面,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缺乏儿童视角

在日常户外艺术活动集中在户外艺术园这一区域,对于这个区域的资源的开发利用比较充沛,如自然物拼摆、写生、涂鸦等活动。但是,对于园所中幼儿感兴趣的自然的资源却很少开发运用。

㈣对于“自由美术”认识出现偏差,出现“放羊式”的教学活动,自由美术集体活动核心经验的缺失

“自由美术”是给予幼儿自由表达与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在自由、自主、自愿的状态下,进行自由的想象、表达、创作。并不是“放羊式”的教学活动,将美术活动全部放权给幼儿,在基于自由美术集体活动没有任何的支架。这种活看似自由、自主、自愿,但对于幼儿的认知、能力、情感方面没有任何的提升,失去了集体活动对于幼儿核心经验方面有效作用。导致幼儿在过度自由的情况下,反而无从下手,不敢大胆想象、表达、创作。

二、优化:基于陶行知理念下,看见儿童:基于自由美术的集体活动实践探究

㈠解放自由美术集体活动空间,为多感官的运用提供可能

首先,解放了幼儿的空间,在大班自由美术集体活动《石头河畔》,打破了原有美术集体活动单一的空间,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石头河畔。空间的自由带给幼儿创作的更多可能性。

其次,解放了幼儿的听觉。一方面幼儿感受自由的空间所带来创作时心理环境的宽松,另一方面又为幼儿多维度地发现石头河畔的美提供了客观条件。

接着,解放了幼儿的触觉。幼儿触摸了石头河畔的树皮、草地、石头河中的鹅卵石,充分感受了光滑、粗糙、柔软、坚硬等不同触感。而这些触觉的感受,在幼儿的作品中也有体现。

最后,解放了幼儿的嗅觉与味觉。幼儿对于石头河畔的小花十分感兴趣。除了触摸小花,她们还会凑上去闻闻花朵的味道,对于他们垂涎已久的枇杷树上未成熟绿绿的果子,恒恒也尝了一口。于是,在他们的作品中有些花旁时增加了粉色的线条(代表香味),有的花旁时增加了黑色线条(代表臭味),最童趣的要数枇杷树旁一张皱着的脸,恒恒说:这是他酸掉牙的表情。

㈡追随儿童视角,全面开发运用自然资源

大班自由美术集体活动《石头河畔》就是基于儿童视角出现的。在日常散步活动中,小朋友发现了石头桥边掉落的红色山茶花,绿绿地未成熟的枇杷,小河中褐色、白色、灰色、黑色的鹅卵石,河中漂着的彩色香樟树叶,白粉的樱花映衬着蓝天,迎春花山茶花掉落的“鲜花”河,更是路边的小黄花,大型玩具旁五彩斑斓的香樟树叶衬着绿草……这些日常中自然资源在幼儿的眼中是宝贵的,但却是被教师忽视。基于自由美术集体活动需要追随孩子的兴趣、经验开展,倾听儿童的声音,寻找幼儿眼中熠熠生辉的“宝石”。立足儿童视角,集体活动的内容、场地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石头河畔。

㈢进一步夯实丰富教师理论知识储备,明晰自由美术集体活动的核心经验

首先,重视学前儿童艺术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的相关理论的学习。持续的理论的学习,对于教师寻找教育契机,发现儿童最近发展区,有效助推幼儿的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次,拓展理论学习的广度,活学活用。在大班自由美术集体活动《石头河畔》中,基于幼儿在发现自然美中不同的角度这一关键经验。引入了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的三种视角是“飞鸟之眼”“蜻蜓之眼”和“蚂蚁之眼”,即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进行观察感受。通过感受美发现美不同的视角运用,建立自由美术活动中感受与欣赏美角度运用的支架。改变了原先“放养式”的自由美术集体活动,为自由美术集体活动注入了价值。

在看见儿童:基于自由美术集体活动的创设中,把握自由的真正含义。首先,充分解放自由美术集体活动空间,为解放幼儿多感官的运用提供可能。其次,尊重儿童,立足儿童视角开发资源。最后,夯实教师理论,为基于自由美术集体活动的开展明晰经验,提供支架。为基于自由美术集体活动赋能,助推幼儿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德藩.《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