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课研课改 师幼互助共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2

推进课研课改 师幼互助共长

承红霞

张家港市滨湖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新课改经验,围绕课题研究活动,在研讨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随着课题研究逐层推进,课程构建的纵深发展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的提升,促进幼儿学习品质和生活能力的发展,。本文对幼儿园课题研究的着力点和实践性进行了简明阐述。

关键词:课题研究 专题研讨 课改活动

一、点面共进聚焦常态课研

(一)理论学习持之以恒

幼儿园力求将科学教育理念、课程游戏化精神,落实到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去,对幼儿一日生活活动案例和教师指导策略进行研究。课题研究的推进过程,也是教师的学习过程。教师通过专家指导、阅读文摘读书交流等活动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明确课题核心概念。幼儿园成立读书会,教师利用每天中午时间阅读教育书籍通过阅读获得经验与启发,撰写读书心得、分享教育感悟与同事展开阅读讨论。从理论到实践,积极探讨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组织策略,由点到面的汇聚、由下而上的提炼,让课题研究内容有深度、有新意、有趣味。

(二)教科教研紧密相融

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师幼对话,是学习探究、分享情感交流思想的过程是生活过程教师通过与孩子互动,充分关怀、尊重孩子,拓展孩子生活视野和经验这就需要教师自身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幼儿园针对幼儿生活活动通过现场集体观察和记录小组及时讨论和思维碰撞、、集体进行案例解读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制定教师成长档案和教师考核方案,营造有助于发挥教师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良性循环模式和互助共长的成长氛围,在多样化、多层次的探究过程中不断突破,提升教科研实践能力。

二、量质并举,关注科研实效

(一)活动观摩引发契机

幼儿园的活动有很多环节,其中来园离园、午餐午睡、喝水盥洗如厕、散步一个个生活活动贯穿于一日活动始终。幼儿园活动观摩发现班级生活活动的过渡环节存在设计不合理、幼儿排队等待时间长,缺少自主性等现象。针对出现的问题,老师们结合现场观摩,展开即兴研讨。年级组进一步开展小组讨论,研讨前阅读相关书籍,寻找理论支撑;研讨中结合案例,激发思维碰撞;研讨后追踪观察,总结实践经验。通过梳理思路,再次进行半日活动观摩,我们发现幼儿的生活活动逐渐变得自主、有趣、多元。

(二)专题研讨定期开展

幼儿园围绕生活活动申报微型课题研究,主持人召集组员每月进行课题研究交流活动,针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一起进行剖析和讨论对策调整调整课题的研究进度和实施方法。幼儿园每学期开展微型课题专题汇报组织课题沙龙活动,鼓励老师研讨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质疑对于同事的发言展开即兴点评和辩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逐渐深入课题研究,推动课题研究进展幼儿园课题工作的评估参照我园考核制度要求,一方面来源于幼儿的发展评估,另一方面来源于老师研究的成果,每周的观察记录、每月的教育心得、每学期的专业发展评估,围绕课题研究内容而展开。

三、纵深推进,整合课程内容

(一)完善课程目标体系

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幼儿园遵循教育原则研究生活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支持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一是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了解幼儿生活和幼儿园课程的关系;二是研究贯穿于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如来园离园、餐点午睡、穿衣如厕散步谈话挖掘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实现生活的教育价值;三是确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研究并付诸系统化实施。

(二)充实课程活动内容

幼儿园关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教育价值,班级根据幼儿的需要,抓住适合幼儿的兴趣,结合课程目标体系,寻找适合幼儿年龄段的教育内容,原本的幼儿被动接受变成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并解决问题枯燥的书面知识转变为幼儿亲身经历并获得感性经验,同时更新我们的教育观,教师努力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实行家园共育,将传统的成人期待转换成尊重幼儿天性追随幼儿需要,让幼儿依靠内驱力积聚能量,在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完成自身的发展。充分挖掘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幼儿园从教师的指导策略入手,教师科学的教育理念引领下,通过同事之间、师幼之间的相互激励,共同成长,真正领悟课程的内涵,总结出经典的生活活动案例课例,充实完善课程内容。

四、并驾齐驱,蕴育人文内涵

(一)自主申报共享话题

幼儿园制定教科研计划,统筹安排教科研主题教师自主申报成为主持人,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重视临时生发的问题,组织全体教师研讨。围绕课题研究生活活动的内容通过问题的提出、现场的观摩和影像的观察,研究幼儿的经验兴趣需要,深度领会课改精神,优化一日生活活动,对幼儿生活活动的案例和教师指导策略进行思考和交流,老师们群策群力,互助共长。幼儿园结合教师自身情况,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规划,骨干教师引领团队,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二)论文诊断指点迷津

课题论文每月开展诊断活动,有效提高教师的论文发表率。诊断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现场诊断,由作者读文章,其他教师写优点、提不足,进行集体式诊断,老师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二是采用师徒结对形式,由师傅对徒弟一对一辅导。幼儿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和具有写作特长老师的优势,调动每一位老师的积极性,利用集体的智慧推动团队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系统设计,促进幼儿发展

(一)学习故事追溯本质

幼儿生活的过程是通过自由、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学习方式,获得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幼儿园教师针对幼儿生活中的发现、问题、设想,生发一个个短小、精炼、丰富的学习故事。老师针对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通过观察与倾听、交流与分享、回应与支持三部曲,鼓励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学习,激发幼儿成为一个有能力的学习者,主动、积极地投入生活。

(二)班级课程呈现多元

为本,幼儿园教师首先具有的儿童观教师高效整合周边环境、家长、社区派出所、消防大队等多方教育资源,帮助幼儿探究、拓展、延伸生活的宽度。班级微课程《掉牙了》《热闹的马路》《小山坡奇遇记》《蔬菜畅想曲》……幼儿兴致勃勃的探究中、热烈欢欣的讨论下生发、延续、应然而生,成为各班鲜明的亮点。由于话题的产生源自于幼儿,教育变得接地气,学习变得有深度,生活也变得更加有意思。

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不断深化课题研究内容、提高整体科研能力日常活动中,加强教师的专业理论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课题研究者,激发教师的自主性,进入自我成长的研究状态课程实施中,引导教师积极反思,获得教育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全体教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参考文献:

[1]幼儿园课题研究/张晖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

[2]教师行为研究/唐松林.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陶行知教育文集/胡晓风编.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4

[4]幼儿行为与观察指导这样做/侯素雯,林建华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