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初中开展创造性劳动教育的区域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2

关于农村初中开展创造性劳动教育的区域探索

徐辉华

苏州市吴江区莘塔中学  江苏苏州  215213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加强农村初中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劳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了满足新时代学生成长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践路径和建议,包括农田劳动、手工制作、实验室操作、校园美化和劳动技能培训等。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全面发展并深入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农村初中;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强农村初中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还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上。传统的劳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劳动技能为主,而新时代劳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劳动过程,掌握一定的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劳动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劳动教育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劳动过程,深入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珍惜劳动成果、尊重他人劳动的态度。同时,劳动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懂得为集体利益付出努力。这些都是塑造良好公民素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新时代劳动教育还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现代社会的高强度学习和竞争环境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劳动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放松身心的机会,调节学生的情绪和压力。通过劳动,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可以培养耐心和毅力,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适应能力。

新时代劳动教育对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劳动形式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劳动教育将帮助学生了解劳动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同时,劳动教育还有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社会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意义是多方面的。它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同时还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因此,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对于促进人才培养、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初中开展创造性劳动教育区域探索的策略

(一)加强学科渗透

整合课程,在各学科的教学中,适时地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例如,在生物学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的种植和养护实验;在化学课程中,可以进行实验室安全操作的培训;在物理课程中,可以进行简单的机械制作或电路连接实验等。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理解,并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学科内容的记忆。

选题设计,老师可以结合学科的核心知识点,设计一些与劳动相关的选题。例如,在地理课程中,可以选择有关农业、能源或环境保护方面的话题,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来完成课题。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增加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实践活动,组织各种实践活动是加强学科渗透的有效方式。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写一篇关于劳动经历的文章;在数学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涉及计算和测量的劳动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数学运算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又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实际意义。

跨学科教学,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融合。例如,在音乐课程中,可以结合劳动教育的内容,设计一个乐器制作的实践项目;在美术课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手工制作,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对多学科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

农田劳动,组织学生到农田进行农作物的种植、施肥、除草、收割等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农民劳动的辛苦与重要性,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农田管理技术,并体验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手工制作,组织学生学习和实践各种手工制作技能,如木工、织工、陶艺等。通过亲自动手制作物品,学生可以培养创造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体验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

实验室操作,在科学实验课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操作训练。学生可以学习并掌握实验操作技巧,了解实验的原理与方法,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精神。

校园美化,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的美化和维护工作。例如,学生可以参与栽种花草、植树造林、校园清洁等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善校园环境,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观念。

劳动技能培训,邀请专业人士或行业工人来学校开展劳动技能培训课程,如焊接、电工、厨艺等。学生可以学习实际的职业技能,了解各行各业的劳动要求和技术要点,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需要学校和教师注重组织安排,确保活动的具体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这些劳动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面向未来的人,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用心去思考和实践。教师必须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质,把握好劳动教育的目标任务,依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规律特点,构建科学有效的劳动教育校本模式,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开花,不负新时代赋予教师的历史重任。

(三)厚植劳动文化,明亮劳动精神

学校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劳动文化氛围,通过开设“劳动小达人”的社团活动,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我爱家乡美”系列评比等活动,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接受劳动教育、养成劳动习惯、学习劳动技能、弘扬劳动精神,并将其转化为美好的情感体验与成长中的动力。在“劳动小达人”社团活动中,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学习烹饪、制作美食等,并在社团活动中学会分享和协作,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快乐;在“我爱家乡美”系列评比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评比的方式学习修剪、除草等技能,并通过展示作品与其他班级同学交流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劳动技能。

同时学校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比如,在学校的“劳动墙”上,展示了同学们打扫教室、做家务、去图书馆帮助整理书本的图片等等,并在图片后面加上了文字,这样就能更好地把同学们的劳动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了校内展板、横幅等,对学生们展开了与之有关的内容的展示和宣传,并将各种校园文化与劳动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结束语

通过校园中的聚焦劳动教育,孩子们可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和带动身边的人;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引导和影响,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掌握自己的劳动技能;加强农村初中劳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体验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并在实践中培养出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品质。未来,我们应当积极倡导和推动农村初中劳动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本文系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第十批学年课题《农村初中通过劳动教育培塑学生优秀品格的实践探究》,课题立项号:1023CD0016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22:398.

[2]赵枫.把好学科课程渗透劳动教育的“度”[J].基础教育课程,2021(11):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