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化卫生财务内控制度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3

浅谈优化卫生财务内控制度的几点思考

刘志刚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卫健委(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中心)

摘要: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卫生财务内控在维护机构财务安全和稳定运营中的作用愈发显著。在当前形势下,卫生机构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内部挑战,这使得卫生财务内控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优化卫生财务内控制度不仅是顺应改革趋势的必然要求,更是保障卫生机构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卫生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优化

一、引言

卫生财务内控作为卫生机构内部管理的核心环节,涵盖了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等诸多关键领域,对卫生机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优化卫生财务内控制度不仅关乎机构内部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更是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所在。通过完善内控制度,可以确保财务活动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优化内控还有助于提升机构的管理水平,增强社会信任度,为卫生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优化卫生财务内控制度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卫生财务内控制度的理论基础

1. 内控制度的概念与定义

内控制度是指组织内部为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保障资产安全完整、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促进管理效率提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和程序。它涵盖了组织内部的各个方面,包括人员、流程、信息系统等,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体系。内控制度的核心在于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流程,规范员工行为,防范和减少风险,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

2. 卫生财务内控的特殊性

卫生财务内控相较于其他行业的内控有其独特性。首先,卫生机构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其财务活动的目的不仅在于经济效益,更在于社会效益的实现。因此,卫生财务内控需要更加注重社会效益的考量。其次,卫生机构的业务涉及医疗服务、药品管理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使得卫生财务内控的难度加大。此外,卫生机构还面临着政策变动、市场需求变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也要求卫生财务内控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 内控制度在卫生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内控制度在卫生财务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有助于规范卫生机构的财务行为,确保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合法性。通过制定明确的制度和流程,内控制度能够约束员工的行为,防止财务舞弊和违规行为的发生。其次,内控制度能够提高卫生机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等方式,内控制度有助于提升卫生机构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此外,内控制度还能够加强卫生机构的风险管理,及时识别和应对潜在的财务风险和业务风险,保障机构的稳健运营。

三、卫生财务内控的现状分析

1. 国内外卫生财务内控的发展概况

随着全球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卫生财务内控作为保障机构稳健运营的重要手段,在国内外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卫生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注重内部控制环境的营造和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同时,这些国家还通过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内控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而在国内,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卫生财务内控也逐渐成为卫生机构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卫生财务内控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2. 我国卫生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卫生财务内控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部分卫生机构对内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控意识薄弱,导致内控制度执行不力。其次,内控制度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使得内控工作难以有效开展。此外,内部控制环境不佳、内部控制活动执行不到位、信息沟通与监控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也普遍存在。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卫生机构的财务安全,也制约了机构的健康发展。

3. 问题成因分析

造成我国卫生财务内控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卫生机构对内控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内控文化和氛围,导致员工对内控的参与度和执行力度不足。其次,内控制度建设滞后,缺乏与时俱进的理念和创新精神,使得内控制度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此外,监管机制不健全、信息技术应用不足等因素也制约了卫生财务内控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加强内控意识、完善内控制度体系、优化内控环境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卫生财务内控的质量和效果。

四、优化卫生财务内控制度的策略

1.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体系是优化卫生财务内控工作的基石。这一任务要求卫生机构紧密结合自身的运营实际和业务特性,制定出一套全面而精细的内控制度。这套制度不仅需覆盖预算管理的科学规划,收支管理的严格监控,资产管理的细致入微,还需包含财务报告的准确编制等多个关键领域,从而构建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内控框架。在内控制度的具体设计中,卫生机构应特别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这意味着制度不仅要明确各项财务活动的具体流程,还要设定清晰的标准和责任归属,使得每一项工作都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确保内控制度能够真正落地生根,成为员工日常工作的有效指导。

此外,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业务需求的日益复杂,卫生机构建立一套内控制度的定期评估和更新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机制的核心在于确保内控工作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新的形势和挑战。通过定期评估,卫生机构可以全面审视现有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同时,根据业务发展的新需求和新法规的出台,卫生机构还可以对内控制度进行必要的更新和完善,确保制度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在定期评估中,卫生机构应重点关注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风险防控能力以及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方面。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评估内控工作的实际效果,并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漏洞。针对评估结果,卫生机构应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而内控制度的更新则要求卫生机构密切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政策法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制度内容。例如,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卫生机构可能需要加强对医疗数据的管理和保护,完善电子支付和在线报销等新型业务的内控流程。通过不断更新内控制度,卫生机构可以确保其财务内控工作与业务发展保持同步,为机构的稳健运营提供有力支撑。

2. 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内部控制环境作为内控制度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基石,其建设对于卫生机构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个积极健康的内控环境不仅能够提升员工对内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能有效促进内控制度的贯彻执行,进而确保机构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安全性。为了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卫生机构首先需要积极开展内控的宣传和培训活动。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编发内控手册、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向全体员工普及内控知识,使其深刻认识到内控的重要性及其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同时,机构还应结合实际案例,对内控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深入剖析,让员工从中汲取教训,增强内控意识。

此外,营造良好的内控氛围也是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关键一环。卫生机构应通过内部宣传栏、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广泛传播内控理念和要求,形成全员参与、共同维护内控的良好氛围。同时,机构还应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内控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优化。其中,进一步增强员工执行内控制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卫生机构还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对于在内控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员工,机构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彰,树立榜样效应;而对于违反内控制度的行为,则应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以儆效尤。通过奖惩分明的机制,可以激发员工自觉遵守内控制度的动力,推动内控工作的深入开展。

3. 提升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对于实现内控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卫生机构中,其复杂性和敏感性使得这一环节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确保内控目标的顺利达成,卫生机构必须聚焦于关键环节的控制,包括但不限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以及资产管理。

在预算管理方面,卫生机构应制定一套科学、严格的审批流程,确保预算的分配、使用和调整都经过严格的审查和批准。同时,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确保预算资金能够按照既定用途使用,防止资金的滥用和浪费。

对于收支管理,卫生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体系,对各项收入和支出进行实时监控和核查。通过制定明确的收支标准和操作流程,确保收支活动的合规性和真实性。此外,定期与相关部门进行对账和核查,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资产管理同样不容忽视。卫生机构应建立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对资产的采购、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通过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和盘点,确保资产的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和浪费。除了对关键环节的控制外,卫生机构还应加强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确保机构的稳健运营。同时,加强内部控制活动的监督和评估,不断完善内控制度,提高内控水平。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对关键环节的控制、建立严格的审批流程、加强财务监督、建立定期审计制度以及加强风险管理等措施,卫生机构可以确保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进而实现内控目标,保障机构的财务安全和稳健运营。

4. 强化信息沟通与监控

信息沟通与监控作为内控工作的核心环节,对于卫生机构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提升内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卫生机构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实现内控信息的实时共享和监控。

首先,通过构建高效的信息系统,卫生机构能够确保内控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准确记录。这一系统不仅能够整合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等关键内控环节的数据,还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和查询。这样一来,相关部门和人员能够随时了解内控工作的最新进展,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其次,信息系统的建立有助于促进卫生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通过系统内的信息共享功能,不同部门可以及时了解彼此的工作情况和需求,进而协同开展内控工作。这种跨部门的信息交流有助于打破信息壁垒,提高内控工作的整体效能。

此外,加强对内控工作的监督和检查也是确保内控制度有效执行的关键。卫生机构应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或岗位,负责对内控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通过对比实际执行情况与内控制度的要求,监督机构能够发现内控工作中的不足和漏洞,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最后,信息沟通与监控是卫生机构内控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完善信息系统、加强内部沟通、建立监督机制等措施,卫生机构能够不断提升内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为机构的稳健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五、优化卫生财务内控制度的保障措施

在优化卫生财务内控制度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和长期稳定运行,必须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这些措施旨在加强组织领导与责任落实,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建立长效的监管与评估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与责任落实

组织领导是优化卫生财务内控制度的关键。卫生机构应成立专门的内控领导小组,由机构高层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共同负责内控工作的规划、组织和实施。领导小组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内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内控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责任落实也是保障内控工作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卫生机构应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内控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和权限,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有人监督。通过签订责任书、建立考核机制等方式,将内控责任落实到个人,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内控工作的质量。因此,卫生机构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增强其业务水平和内控意识。培训内容应涵盖财务知识、内控法规、案例分析等方面,使财务人员能够全面了解内控工作的要求和操作规范。此外,卫生机构还应建立财务人员激励机制,对在内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其自觉遵守内控规定,维护机构财务安全。

3.建立长效的监管与评估机制

长效的监管与评估机制是保障内控工作持续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卫生机构应建立健全内控监管体系,明确监管职责和权限,加强对内控工作的日常监督和检查。通过定期审计、专项检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内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同时,卫生机构还应建立内控评估机制,定期对内控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评估结果应作为改进内控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完善。通过不断优化内控制度,提高内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卫生机构的稳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加强组织领导与责任落实、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建立长效的监管与评估机制是优化卫生财务内控制度的关键保障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水平,确保机构财务安全和稳健运营。

六、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卫生财务内控现状的分析和优化策略的探讨,本文认为优化卫生财务内控制度是保障卫生机构财务安全和稳定运行的必然要求。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卫生财务内控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卫生机构应不断加强内控工作的创新和实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许晔.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探索[J]. 中国卫生资源,2011

[2] 温继英,于琳.卫生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的难点及对策[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1

[3] 张德成,柳劲松,陈世强.卫生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后的人员安置[J]. 医学信息,2005

[4] 周新专.如何搞好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建议[J]. 青岛医药卫生,2003

[5] 叶锦明;伍展虹;刘志雄.卫生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及相关问题的探讨[J]. 中外医疗,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