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7
/ 2

探索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林荣邦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岗美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阳江市 529636

摘要: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强调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本文以生活化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总结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教育创新理念,旨在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数学作为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日常生活的元素显得格外重要。

一、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1.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化教学,顾名思义指的是通过将教学的知识点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从而在生活中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将抽象的知识点与学生熟悉的情境相结合。如此一来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发展规律,数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欲望。

2.提高实践能力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让学生们知道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可以更容易理解所学的概念。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创设情境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培养创新精神

生活化教学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小学数学科目教学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的实际场景中察觉问题、剖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同时激励学生勇于提出疑问并积极进行探究。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现状

1.应用的生活化程度不够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实际融入教学的做法尚需加强。大部分教师已经重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具体操作过程中,仍未能充分融合生活元素。

2.生活化教学资源匮乏

在我国,由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教育体制的局限等种种因素,生活化教学资源存在明显的匮乏,教师对生活实践和技能培养的关注度不够,这使得生活教学难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

3.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生活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才能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然而,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师队伍中,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使得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化教学首先要做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测量》为例,在导入环节,我选择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家庭装修。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幅房屋装修的设计图,并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想要知道这个房间有多长、有多宽,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要用尺子量,有的说要用卷尺量。我趁机引入了测量的概念,并解释了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接下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测量,我设计了一个实践环节。我准备了一个模拟的花园,让学生分组测量花园的长度和宽度。学生在测量过程中,不仅要用到尺子和卷尺,还要学会如何计算面积。通过这个实践环节,学生不仅掌握了测量的方法,还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学习了测量之后,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测量大比拼。我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测量出教室的长度和宽度。测量结束后,小组成员要共同计算出教室的面积。这个游戏既检验了学生对测量知识的程度,又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总之,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了测量的方法,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通过游戏和问题情境,他们的思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运用生活素材,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生活化教学注重运用生活素材,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与数学教学相关的生活素材,制作成教具或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以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收集和整理了一些生活中与本课相关的素材和资料,例如,课本、模型、手机等实物。课堂上,我组织学生观察我所展示的素材,积极引导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征。结合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理解,让他们明白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接下来,我调动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观察自己的文具盒,测量和比较文具盒的长、宽和高,以更好地呈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点,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完成课堂总结。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特殊之处,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我还设计了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例如,我让学生设计一个自己的房间布局,要求学生使用长和正方形来表示房间的各个部分。这可以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进而优化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利用日常生活资源作为教学辅助材料,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快速掌握所学知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开阔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生活化教学强调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可以构建一系列需要学生实际操作的数学实验,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数学概念。

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为例,在教学中,首先,我拿出了一张纸,让学生计算这张纸的表面积。如此一来,抽象的教学内容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可以联系实际生活,直观的感受面积的概念。接下来,我通过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增强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和计算教室的面积,或者计算课本的面积,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锻炼了动手能力。此外,我还组织学生进行面积计算的比赛,并设计了一些有趣的面积计算游戏,学生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学习。总的来说,教师通过设计具体的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知识。

四、结语

总的来说,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让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更具有实际意义。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综合利用生活中的各种素材,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潘瑜.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2

[2]张熙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

[3]吴聪聪.浅议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J].学周刊,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