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1
/ 2

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

赵天明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同福学校

摘要: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思维来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数学素养不仅体现在学习成绩上,更会体现在应用方面,比如说:举一反三的能力。一直以来,数学教学一直沿袭着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小学生会感觉枯燥,时间久了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本文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探讨如何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达到提升数学素养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数学;数学素养;教学效果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作用

(一)激发数学兴趣和好奇心

实践活动课程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多样化的数学问题和自主探究的实践机会,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比如:教师设计“拼图游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几何拼图,让学生自由组合,拼出各种有趣的图案。在拼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思考不同图形之间的组合关系,理解图形的性质和特点。这种游戏化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究数学知识。除了拼图游戏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游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验,探索数学规律和原理,如:三角形面积公式、对称图形原理等等。通过此类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家庭预算计划,让他们了解家庭收入和支出情况,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预算和结算。在制定预算计划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加减乘除、比例等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了解家庭的收支状况和财务状况。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提高数学应用能力。除了家庭预算管理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其他形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比如:测量活动、制作活动等,农村的学生可以帮着家人丈量土地和房屋面积,或者帮家人设计某种物品,通过画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强化数学基础知识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更好地理解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基础知识的驾驭能力。教师在组织相关活动时,应该考虑到学情特点和教学难度,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点,例如:组织学生研究如何优化设计纸箱,最大程度地节约材料。在建模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瓦楞纸的特点,理解并熟练使用比例、面积等相关数学知识。这类活动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会主动去发现问题,并用数学思维加以解决。

二、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具体策略

(一)设计适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事实上,开展此类教学必然会受到教材内容的限制。设计此类活动时,必须具备有效的信息技术环境,这样才能在海量资源中撷取出有价值的素材。当然,综合实践活动要依托于教材内容,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仍然以图形为例,我们可以让学生用木条制作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然后对比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学生会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特别强,长方形则能够“变形”,但在变形的过程,周长始终是不变的,但是面积则不固定。从而更好地理解图形的特点,在计算相关习题时,脑海中会浮现出对应的图形。

(二)转变教学观念,强化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与传统知识讲解与记忆截然不同,它属于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学目的必须围绕学习问题展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应用数学知识。这就需要教师从观念上加以调整,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点,这样才能让学生与学习活动保持同步。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以及探索精神,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人教版“认识物体与图形”这一知识点为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辨析和认知各种几何图形与物体,并理解它们的特征,教师可以引入实践活动教学方式。在备课阶段,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具体的物体模型,比如:球体、圆柱体和圆锥等,以及一些与这些形状相同的杯子、铅笔和钟表等日常物品。学生在观察和比较这些物体的过程中,了解这些物体的特征,比如:计算一个放在桌面上圆柱体的面积,学生会马上反问“和桌面接触的那个面,需要计算吗?”。另外,还可以在测量、对比、实验中分析物体的稳定性、阻力、摩擦力等各种跨学科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例如在“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在建筑中的应用”案例中,教师可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然后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份建筑图纸,要求小组根据图纸用积木搭建出相应的建筑模型。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表意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共同解决问题。期间教师巡视各小组的搭建过程,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搭建完成后,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搭建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了解几何图形在建筑中的应用,还可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效果和整体质量。为此,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传统观念、加强教学。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长期的努力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