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让表征回归本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2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让表征回归本真

徐丹

绍兴市上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

【摘要】近几年,“表征”风靡幼儿园,主题墙、区角、种植园地处处都有幼儿“表征”,但我们发现孩子并不喜欢“表征”。深思背后原因,一是表征形式单一,二是表征使用场景泛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尝试从正确理解表征概念、正确定位表征作用入手,转变教师的观念;并通过智慧地展示表征内容、优选表征方式等策略,让表征回归本真。

【关键词】:正确解读  智慧表征  回归本真  促进发展

一、表征中的问题

幼儿园非常注重幼儿的“表征”,环境中处处有“表征”。但孩子不喜欢表征,原因分析如下:

  1. 表征呈现形式单一教师对表征的理解通常停留在一种形式上——绘画。忽略了其他形式的表征:动作、语言、表演构建等。限制了幼儿的多维表达。
  2. 表征使用场景泛化:老师为了呈现幼儿游戏、学习的痕迹,大量使用“表征”,导致孩子面临两大问题:处处要“表征”——好累呀;做不擅长的“表征”——好难呀。

二、解决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让表征成为幼儿喜欢且又能促进其发展的的手段。我们改进如下:

(一)正确理解——转变观念

1.正确理解表征概念,拨开第一层云雾

老师狭隘地把表征理解成画画,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图形表征便于展示孩子学习痕迹,所以就下意识地把表征等同于画画。因此正确理解表征概念,让其他形式的表征回归,是拨开笼罩与表征之上的第一层云雾。

布鲁纳认为,认知中的“表征”指儿童将知觉到的外在物体、事件,转化为内在的心里事件的过程。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经历了动作表征、映象表征、符号表征这三大阶段。

那么幼儿常用的表征形式有哪些呢?整理归类如下:

IMG_256

2.正确定位表征作用拨开第二层云雾

现在很多表征存在的意义是展示给别人。这并不是说不可以,但过犹不及。我们应该认清两点:

(1)表征最主要的受益者是谁?——幼儿!

(2)表征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是帮助幼儿构建对外部世界的工具之一,它能促进幼儿语言、情感、社会、思维发展,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是老师(家长)认知孩子、了解孩子的有效途径。

(二)智慧表征——回归本真

1.智展表征内容——让孩子不累  见日策略一

所谓“智展”指的是只展示那些能够促进幼儿成长和发展的表征。具体探索如下:

1)能给予别人启示的表征要留痕

给人启示的表征一般是指让人看了后,能给人有所启发,有一定参考的那一类表征。这类表征留痕展示,不但梳理了自身的经验,同时也让看者能直接获得些许自己想要的新经验。

如值日生拖地时,我们发现有的拖得干干净净,有的这边留点,那边拉点。于是我们就请拖地干净的孩子进行经验交流,并请他们把经验画下来,这样既让孩子梳理概括了成功的经验,又与其他孩子共享了他们的经验。

2)有助于厘清思路的要表征留痕

表征可以帮助幼儿理清思路,使幼儿从感性认识逐渐转向理性认识。幼儿通过不断地整理、运用表征,能帮其逐渐将零散的感性认识概括为更为具体和抽象的理性认知、形成一定概念等。

如农场里的萝卜丰收了,孩子们决定做腌萝卜,那腌萝卜怎么做呢?我们请孩子把做腌萝卜所需的材料、腌制调料的投放比例、制作的步骤等都梳理记录了下来。制腌萝卜的经验通过表征逐渐清晰、成体系。

3)具有持续引导性的表征要留痕

幼儿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幼儿在游戏、学习时,能主动持续进行的并不多,需要一定外力的助推。表征就是助推策略之一。

如主题《快乐魔法》中,为了让所有的孩子对于快乐有深切的认识。我们让孩子每天记录自己的心情,记录自己的快乐、不快乐、怎么解决不快乐。通过持续的记录表征,不断加深孩子对快乐的体验,不断拓展如何变快乐的经验。

2.优选表征方式——让孩子喜欢   见日策略二

1)能力不同,做会做的表征

《指南》提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因此面对幼儿的表征,我们应充分关注这一点。支持幼儿用自己喜欢、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

不会说的,我来比

这种方式适合那些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孩子。教师可以陪他们一起进行比划,让他们通过动作向我们传达他们的思想和体验。

画不出的,我来说

这种方式适合那些不善于绘画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从而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

说不清的,我来演

这种方式适合那些想法深入但不知道如何表达的幼儿。教师可以陪他们一起进行情景模拟和表演,让他们在演绎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都不会的,图像替

这种方法适合那些不喜欢说、不喜欢演、更不会画但喜欢玩手机类电子产品的孩子。教师可以抓住这点喜好,让他们以拍、录的形式来展现他们认知,促其发展。

2)场景不同,选乐做的表征

激情之时,说、动为主

幼儿在激情时刻往往会表现出一些生动、活泼、积极的行为表征。因此语言和动作是非常适合的表征方式。如在大班《恐龙》主题中,小朋友对火山喷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玩时,孩子们热烈讨论:“快,我们玩火山喷发游戏了,我们用石头垒座火山。”“我去准备水管,待会岩浆就要从这个火山口喷出来的。”“岩浆是往上四散喷发的吧,待会要让它四散喷发哦”……孩子们奔着自己喜欢的游戏,通过几句简单的对话,就把游戏的主题、所需的材料、所要达成的效果,安排的明明白白。

深思之时,记、画为主

绘画是幼儿独立思考的开始。通过绘画,将孩子的思维可视化,幼儿在面对自己外化的思维的同时,是对信息的再次接收,进而又可能会里外碰撞引发新的或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大班主题《成长你我他》中,孩子们为了证明自己在不断长高,他们去医生阿姨那边调来了《幼儿生长发育动态表》。并设计了一张入学三年的身高汇总表,记录了自己各阶段的身高数据。在统计过程中,孩子发现有的长得高,有的长得矮,长高的秘诀是什么?孩子产生了新的问题开始了探秘身体长高的行动。

结束语:表征对促进幼儿的学习、发展重要且必要。关键是如何用好表征,我们不要从成人的需求去要求幼儿表征,应坚持以儿童为本,追随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尊重和关注幼儿个体的情感和兴趣,助其建立真实、准确、全面的认知模型,让表征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