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浅谈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路径

张月云   李君霞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063000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063000

摘要: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是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讨的一个永恒课题。在二十一世纪国际大环境异常复杂的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应如何不断地引导红色文化资源进入校园,使其更好的融入和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中的独特作用,是摆在我们在每一个高职院校人面前的亟待认真思考和踏实践行的时代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资;校园文化

作者简介: 张月云,副教授,唐山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

当前,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忽视红色文化的传承教育和传播的现象。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不断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将是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 

一、彰显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价值

1.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我们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充分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理想和信念。在新的征程上,赓续红色文化资源对提升高职大学生的政治觉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坚定“四个自信”,筑牢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将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价值。 

2.加快民族复兴步伐

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可以有效引导高职大学生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念,激励高职大学生奋发有为、不畏困难、积极进取,牢固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成为专业技能型人才,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对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3.提升高职生道德素养

中国共产党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带领革命军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带领人民群众不惜一切,坚定地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靠的就是精神。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在校园内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弘扬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的红色精神,形成庞大的正能正量,对提升高职生道德素养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二、高职校园文化的现状 

1.校园主流文化引导减弱

随着多媒体产业急速发展,文化交流迅捷,各国尤其是美国凭借科技优势、综合实力优势、文化传播途径的优势,对我国进行的不同形式的西方价值理念、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西方文化的唯利是图、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和自由主义等“非主流文化”不断渗透,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学习与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制约着校园文化“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功能的发挥。 

2.校园红色文化教育不足

新时代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许多高职教育模式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不能满足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发展的要求,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足。在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中,只注重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模式单一,导致很多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识模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锐意进取、踔厉奋进的精神动力不足。

3.校园文化价值取向混乱

近些年,西方某些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打压不断升级,部分大学生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价值观扭曲错位,轻视劳动、攀比炫富,导致大学生缺乏责任感,迷失精神方向。部分高职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生活中奢侈浪费,缺乏艰苦奋斗的作风,遇到问题和困难选择逃避,出现了课桌文化、寝室文化、饭圈文化低俗,甚至道德败坏,文化价值取向趋向功利、低俗。 

三、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路径

1.加强高职制度建设,构建文化精神家园

高职院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红色文化教育,健全由校党委副书记负责的校园红色文化建设保障机构,配备专门组织机构。学院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团委、学生处等,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形成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发挥宣传部联系纽带作用,负责“红色文化”宣传报道活动的规划组织工作。思政课教师要丰富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讲好红色故事;团委积极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开展红色文化知识演讲比赛;学生处联动各系支部书记、辅导员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班会等。全院齐抓共管,使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 

2.发挥主阵地作用,筑牢校园文化根基

思政课堂是思政课教师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思政教师应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只有使红色文化资源只有潜移默化的融入课堂,真正的做到入脑入心,才能体现课程资源的价值,打造思政魅力课堂,更好地为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发挥校园网络传播红色文化另一主阵地的作用。很多高职生非常关注本校网站,学校应规划建设好校园红色文化网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众号、微信、QQ群等平台的交流,在课堂之外,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同时还需加强对网站的监管,明确红色文化网站建设的方向与目标,筑牢校园文化根基,使红色文化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3.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将具有地域性,本源性的区域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本地区红色纪念馆与景区社会实践活动,走出去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高认识。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开展走进来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的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实践教育活动。邀请红色文化资深研究者来学院讲座,邀请抗战纪念馆演出单位来宣传队来校展演;开展红色文化征文并设奖项,鼓励学生领悟红色文化精神;开展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红色文化演讲比赛、红歌比赛、红色诗歌朗诵大赛等,让学生在说、学、思、唱中使红色文化精髓深入每个学生身心。

参考文献: 

[1]黄光文,朱龙凤.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红色文化传承[J].求实.2008,(06). 

[2]渠长根,翟佼.思想政治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的另一视角[J].学习论坛.2009,(04). 

[3]李建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今社会思潮———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研讨会述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