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体系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构建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体系的研究

陈蒙蒙

枣庄市建设路小学西校区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实施,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模式也有很大改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打破“唯成绩论”传统教育观念,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活动课”教学方式逐渐被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然而,有些教师的实践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我国中小学教师过分依靠“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对活动课运用掌握程度并不高,因而,在数学教育中存在着相当大的改进余地。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活动课”进行探讨,有效构建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体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体系

小学数学教学重点是怎样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思想进行适当的训练,怎样才能让学生形成合理的思维习惯。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把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和原理给学生讲清楚,同时也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们应该结合已有的数学教科书,在实践中,灵活地使用各种有效的手段,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活动课”就是要让数学课本里的东西“活”起来、“动”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种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科学地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水平。

一、活动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质把握和理解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素质教育,小学的数学教学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更深刻认识。在小学数学的课程中开展深入的教育,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的本质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建立起自己的完整的知识结构,让所学到的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有机整体,让学生能够对数学的本质有一个正确的把握,为未来的数学实践与实际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1]

(二)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过去,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的授课效果并不理想,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采用了活动化教学方式之后,教师既可以指导学生主动探究课程内容,又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方式的弹性,例如,可以采用小组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大大减轻了学生对数学课程的掌握程度,使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得到全面提升。

(三)有利于转变思想,发挥其潜力

在小学数学中开展“深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开发学生的潜力。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无论是哪一种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思考。如果没有思想的活跃,那么,数学的教育就会处于一种比较沉闷的状态。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堂上做到真正地深入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进行思维,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四)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对课堂进行改革,才能真正实现其应有的目标。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若能将活动化教学模式的功能有效地利用起来,就能在常规的数学课堂情境下,培养各种创造性的思想,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方式的桎梏,促进了学科教学的革新。尤其是运用了活动化的教学方式之后,不仅能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完全确立,而且还能让课堂的开放程度得到提升,使整个数学课堂的结构都发生变化。

二、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体系构建策略

(一)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改革与优化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包括活动程序、活动调整、活动评价等,给学生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当学生们开始参加活动之后,教师要继续进行观察和管理,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及时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保证数学活动的成功进行。由于学生频繁参加各种活动,存在着“审美疲劳”现象,因此如何有效地安排好相应的教学计划,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当前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从教学实践出发,以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2]。在上《长方形的周长》这节的时候,教师可以找一条线,先用尺子量一量,把它围成一个矩形,再用尺子量一量它的长、宽,用算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并对其进行检验。在接到活动作业后,学生们会积极地去进行日常的观察,发现许多矩形的例子,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测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分析学生的实际运用状况,并加以引导。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要从宏观上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在课堂上对其进行总结,为认知内化提供有利的条件。从学生的具体行为来看,教师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更具有科学性,对学生产生一定的精神影响。通过一项简易的度量和运算,可以顺利地激发出“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探究”过程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在学生们进行了活动之后,教师要继续进行对学生的观察与引导,整理、归纳重点知识,让学生有系统学习的经验与认识。

(二)在活动中融入游戏因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这个时期,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没有得到很好发展,所以学生对抽象的东西的了解也是十分有限。在课堂情境中,要采用更为简洁、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而从实际的教学实践来看,在目前的学生中,最流行的就是游戏式的教学方式,并且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运用“活动化”教学方式时,可以通过设计“寓教于乐”的方式,促进学生在愉快地玩耍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在进行教学活动的具体设计中,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这些因素来选择相应的游戏种类。在此过程中,教师们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到现有的数学游戏,但是在将其导入的过程中,必须与课堂的教学内容相联系,并针对班级的实际状况作出相应的调整,确保所选择的数学游戏能够顺利地在教室中进行。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维护比赛的秩序。尤其是有些学生自制力不够好,而且没有养成很强的规则意识,这就使得学生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违规行为,对最后的结果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引导功能,增强学生参与数学游戏的整体经验,实现以数学游戏为基础的“活动化”教学方式。

(三)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内化为己有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如果教师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很难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还需要通过开展实际工作来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们对课堂上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理解,并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己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安全问题,防止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不应有的安全风险,对学生造成安全隐患[3]。在进行操作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首先进行演示,并对其中包含的一些数学知识进行解释,以便在以后的实践中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恰当的言语指导,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效地开展。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作业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想,当学生做不到的时候,学生才会插嘴。在操作活动的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将这些操作中所包含的知识进行归纳,并将学生以前的经验进行全面地讲解,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将课程的内容进行综合处理,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制定出一套活动化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安排更多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此同时,教师们还要利用更多的帮助工具,推动教学过程的进行,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过程中,构建起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在深度的探究中,培养出自己的核心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崔振成,吴娟.小学数学课程育人的功能维度与整合[J].教学与管理,2024,(02):34-37.

[2]唐斌.指向一致性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J].教学与管理,2024,(02):38-40+72.

[3]李志.《小学数学与语文学科整合案例研究》成果报告[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4,43(01):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