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对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0
/ 2

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对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影响

陈倩 吕亮 

湖北省枝江市人民医院  443299

[摘要]目的  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对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9-2023.1月收治的80例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血气分析指标变化以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动脉氧分压(PaO2)、静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氢离子浓度(PH)水平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可提高其通气效果,加速患者肺功能的恢复,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建议推广。

【关键词】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血气分析;护理风险事件

重症肺炎是一种特殊的肺炎,临床表现较重,病情会逐步恶化,严重者可导致脏器功能衰竭,而造成重症肺炎的病因与年龄因素、机体抵抗力、基础疾病、轻症肺炎治疗不当等有关。据有关调查显示[1],大约有10%的重症肺炎会导致呼吸衰竭,从而死亡,多见于年龄增大且肺部器官功能衰竭的老年患者。目前,临床主要采取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在通气过程中极易出现一系列不良事件。研究发现[2],组建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能有效改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为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析了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9-2023.1月收治的80例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患者;②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精神病史的患者;②中途退出本次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23例,女17例,年龄62~75岁,平均年龄(68.11±2.02)岁;对照组男性22例,女18例,年龄61~74岁,平均年龄(67.33±2.01)岁。研究在本院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进行,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指导、病情监测等。

观察组采取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①对序贯机械通气护理质量实施四级质控管理,对重点人群及环节采取分级管理和落实责任制,开展轮班模式,以构建完整护理监管体系。②对气管插管固定情况进行定期检查,间隔7天更换1次呼吸机管路,并严格做好病房的消毒工作。③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加强呼吸道梗阻、反流误吸等护理风险事件的管理,及时将患者气管导管内和口腔内的分泌物清除,并加强气道湿化;协助病情稳定的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以避免出现下肢静脉血栓。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变化,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统计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以[n/%]描述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并用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描述患者临床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并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临床指标比较: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d)

组别

例数

有创通气时间

总通气时间

观察组

40

1.76±0.41

2.60±0.55

对照组

40

2.24±0.52

3.41±0.64

t值

4.584

6.070

P值

0.000

0.000

2.2两组干预前后血气指标比较干预后,观察PaO2、SaO2PH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血气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PaO2(mmHg)

PaCO2(mmHg)

SaO2(%)

PH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40

59.71±3.58

92.33±4.61a

48.13±1.96

36.31±2.01a

82.15±6.03

95.33±4.08a

6.27±0.81

7.66±0.35a

对照组

40

59.02±3.34

87.04±5.01a

48.20±1.87

40.54±1.89a

81.77±6.22

89.27±4.15a

6.33±0.75

7.20±0.41a

t值

0.891

4.914

0.163

9.696

0.277

6.585

0.343

5.396

P值

0.375

0.000

0.870

0.000

0.782

0.000

0.732

0.000

注:与本组干预前对比,aP<0.05

2.3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呼吸道梗阻

吸入性肺炎

再插管

合计

观察组

40

0(0.00)

0(0.00)

1(2.50)

1(2.50)

对照组

40

2(5.00)

2(5.00)

3(7.50)

7(17.50)

χ2

5.000

P值

0.025

3讨论

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出现换气及通气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需在常规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配合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和干预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才能提高临床疗效[3]

本研究所采取的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通过完善护理流程,制定规范化机械通气护理标准,确保护理及治疗工作的安全有效实施。刘旭[4]等研究中,对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明显缩短。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气分析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这与上述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提示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护理可提高患者的通气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此外,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采用跟踪督导的方法,将安全管理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确保序贯通气治疗的安全有序进行,做好护理风险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能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5-6]。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呼吸道梗阻、吸入性肺炎、再插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证明此护理干预手段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可提高其通气效果,加速患者肺功能的恢复,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静,罗蓝,何淑美,等. 基于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的护理干预在重症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 临床医学工程,2020,27(10):1399-1400.

[2]王娟. 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提高COPD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效果[J]. 当代临床医刊,2022,35(1):104-105.

[3]蒙斯雅,张婷. 专职危重护理团队模式对行序贯机械通气COPD继发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0):194-196.

[4]刘旭. 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对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22,43(12):3391-3393.

[5]曲曼古·买买提,开迪丽亚·亚合甫. 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 的作用研究[J]. 家庭医药,2019(7):273-274.

[6]郭萍,张香丽. 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对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影响研究[J]. 国际护理学研究,20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