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姜浩 

(石家庄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内容摘要]当前,我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意识形态领域所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人工智能的发展、资本意志的裹挟以及西方意识形态的不断侵入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形成巨大挑战。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人工智能的发展的同时,限制资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过度影响,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袭。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挑战  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推进,我国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更加复杂,意识形态领域所面临的挑战愈发严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形成严重挑战。意识形态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关系着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1]面对政治生态、经济格局以及新科技革命等众多领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采取切实有效积极策略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与挑战,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证,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 意识形态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与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同向同行。新时代,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这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实践证明,意识形态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正相关联系。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各种矛盾、冲突进行叠加,人们的思想日益多元化,社会心理不稳定情况加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遗余力地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侵入,旨在扰乱民心,动摇我们的社会基础,这对我国长治久安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在当前严峻、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下,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且异常繁重。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守住意识形态安全底线,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当前意识形态建设的严峻挑战。

二、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面临的挑战

(一)人工智能对意识形态话语的挑战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新的渗透工具,成为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新的危险因素,构成一种新形式的隐性意识形态。人工智能以其独特的信息生成方式,超越了工具属性,它对收集的内容进行系统整合,产生了意识形态偏向,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进行重构。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预设特定的价值选择,从而有效地进行信息筛选。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承载着应用者的好恶偏好,导致其长期输出带有价值偏向的观念信息。人工智能的交互对话式传播方式,以其严密的逻辑、完整的形式和准确地表达,逐渐树立其意识形态传播的权威,对人们的影响更加深刻、隐蔽。人工智能的上述特征对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严峻的挑战,它使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变得“力不从心”,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遭到削弱,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受到威胁。

(二)资本意志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袭

虽然资本的本质属性是追求利润,但是在其经济逻辑的背后,一定程度上却具有话语的力量。“资本全球化逻辑背后隐藏着一种不易觉察的意识形态召唤”。[3]资本可以主导社会舆论、观点,制造社会民众关注的“引爆点”,介入甚至主导意识形态。资本衍生的经济理性以及工具理性产生的巨大力量,对大量传播媒介和媒体平台进行着控制,对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击,“野蛮”地瓜分了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地位、传播优势以及凝和功能。资本催生着欲望,追求欲望的满足体现了合理性,致使资本逻辑与政治意志出现模糊。资本的嵌入使社会结构发生分化,在资本作用的加持下,一元化的主导思想逐步演化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意识形态也出现了多样化趋势。资本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垄断和控制,致使民间资本与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形成共情,资本逻辑的指向——利益,主导了人们价值判断,给主流意识形态披上一抹功利化的“底色”,这使得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有了可乘之机,俘获了一部分受众。

(三)西方错误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冲击更加激烈

二战后至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从未停止过,而且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美国为了维护其日益衰微的霸权地位,通过各种途径输出其价值观念,将此作为遏制我国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美国对我国的制约和遏制也不断升级,我国成为其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对象。美国扯着“自由、平等、人权”的幌子,对我国进行大肆批判,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更加尖锐和隐蔽,舆论战更是此起彼伏。美国依仗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其在掌握了网络控制权的同时,影响着众多主要的媒介平台,网络传播信息成为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途径。另外,英语是网络世界的通用语言,语言符号的强势覆盖更为美国意识形态的广泛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美国还拥有者强大的文化产业,各种蕴含西方元素的文化产品输出到我国,使人们不知不觉受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打破西方话语垄断,使中国模式、中国理念、中国话语在国内生根、向国际传播,考验着我们执政党的智慧。

三、新形势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策略

(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在任何时代、任何领域都要加强而不能削弱,人工智能产业也不例外。“如果在某个领域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导致灾难性后果.”[4]马克思主义绝不是高高在上的书本理论,它更是回应现实关切,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是人类在实现自由全面发展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在我国如火如荼发展起来的人工智能产业,必须要保证鲜明的社会主义底色,必须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才能健康发展。固然人工智能以其特有的“强大”,推动了社会的变革,但其技术属性决定了其必然从属于人的发展。我们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伦理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统摄,坚持人本思想,引导其向“善”的方向发展。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引领人工智能时代的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以科学的理论来引导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合理的开发与应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优化意识形态供给端的改革,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场景之中,从而保证人工智能技术作用下的意识形态内容不走偏、不走样。

(二)限制资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过度影响

面对全球化带来的资本话语强势输出,我们要针对具体的场景,进行现实的逻辑梳理和历史还原,以科学理论解构资本话语的框架体系,以政治逻辑在源头上来揭示资本话语的结构缺陷和内在矛盾,使其失去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基础。要认清资本的本质,它只是人们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工具,而不是目的,更不能充当人们生活的价值追求。要加强对资本运营进行管理,对以资本为底层逻辑建立的信息运行机制进行引导和规范,限制资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无序扩张,控制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范围和影响力度。要防止寡头资本对传播媒体的垄断,促进各类媒体平台的良性发展。要加强舆论引导和社会道德风尚的引领,防止社会陷入消费主义陷阱,坚决抵制实用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对人们思想的侵蚀,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人生意义,防止在资本的迷雾中迷失自己。

(三)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袭

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社会主义文化的软实力和竞争力。要对西方文化思想保持清醒的态度,辩证科学地进行理性判断,既不能盲目崇洋媚外,也不能一刀切全盘否定,要精准地进行“扬弃”,认清西方文化的本质。要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建设,在国际国内各种主流媒体上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巧于发声。要加强理论创新,将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实际,增强意识形态内容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让广大人民群众真听、真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外,要充分利用全媒体来传递党的声音,重视网络空间内主流意识形态作用的发挥,利用各种新型媒体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全方位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多形式渗透。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17(2).

[2]2013年11月9日,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3]袁三标.资本逻辑背后的意识形态迷雾[J].社会主义研究,2017,(1).

[4]朱继东.科学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10).

基金项目:2023年度石家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sjzkt2352)成果

作者简介:姜浩(1981-),男,河北沧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