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研培结合过程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扎实研培结合过程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丁世英

吉林市吉化第二小学校   132022

内容摘要:“研培结合”是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有效方式,在实践中需要以校为本,在教科研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培训,把握时机、任务驱动,不断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深化活动效果,以达到提高教师能力及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研培结合  专业成长  校本研修

正文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科研能力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但在研修过程中仍存在教师科研意识弱,缺乏参与热情的现象,教师科研意识与能力的不足,使科研对学校形成办学特色的独特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作为学校科研管理部门,需要通过有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研培结合的内涵

在各类培训范式中,“研培结合”是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受推崇的热门话题,“研”是教研与科研,“培”是培训,指将教科研与培训有机融合,发挥整体优势,谋求共同发展目标的一种培训模式。无论是教科研活动还是培训活动的服务对象都是广大教师,其目的和本质都是促进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研培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实现同一目的的不同手段。

二、以校为本,扎实研培过程

学校教科研活动为培训提供了基础、条件和资源,培训为教科研的开展提供了需求、方向和动力;教研的成果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检验,培训实现了教科研成果的转化。教科研促进培训效果的提升,培训效果的提升又会促进教科研水平的提高,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相辅相成。

1.分析需求 全面规划

首先对全体教师专业层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教师已有科研知识与意识的摸底,对本校教师已有科研知识与意识已大体,掌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使培训方式与内容更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

2.结合实际 分层施策

针对本校教师实际,结合学校对教师培养目标,分层施策。

(1)面向全体教师:结合教师专业组成要素及新的教育政策要求,对全体教师进行职业素养、教科研方法、新课标、新政策等各级培训,加强科研理论培训,奠定小学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基石。如科研知识方面进行通识培训与测试、分学科进行“双新”培训与测试、进行如何把教学与科研行动相结合的研究指导。

(2)培养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是学校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更是校本培训的重要人群。可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师基本功、备上课、观研课等必备能力的培训,指导青年教师进行如何写反思等内容培训,开展汇报课、竞赛课等活动,以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3)培养骨干教师:教学骨干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坚力量,在校本研修活动中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使这部分教师既参培又提高。可对骨干教师给任务,进行参与式培训,以师徒结对的方式带领青年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以点带面发挥辐射作用,促进教师整体科研素养提升。

3.问题为引 任务驱动

教而不研则浅,学校以校本研修为依托,以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引导教师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去实践,带着问题来反思,形成“以解决真问题为核心主题”的常态化科研工作模式。为提高研修能力,以问题为引,确定研究主题,组织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课题研究,构筑研究型教师群体,发扬群体教师的合作优势,规范研究的过程管理,巧用奖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提高小学教师的科研实施能力。

(1)鼓励人本研究

研究的问题来自于教师的教学实际,鼓励教师从自身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本质、提出解决措施并在行动中加以验证,最后通过反思确定问题解决的程度,并进行下一步研究,继续践行问题解决的行动。

(2)组织组本研究

以学科组为单位组织校本主题教科研活动,启发教师以科研的眼光去设计目标与活动,分析反思效果,进行选题、反思等关键环节的指导,力争做到课题研究覆盖学校各学科及每一个教研组,做到组组有课题,人人做科研,群策群力,共研共进,形成科研与教学有效结合的氛围,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

(3)助力立项研究

结合省市级课题研究活动,鼓励任课教师以个人或学科组、学年组为单位,申报并开展上一级课题研究,以科研的方法促进教研的开展,引导教师在备课研课中寻找策略、在实践应用中提炼方法、在总结反思中获得成长

三、以赛促研 深化研培效果

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融入科研思想,创新比赛活动,丰富内容形式,深化活动效果,为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提供源头活水,提高教师研究与反思意识和能力。

赛前有培训:为提高比赛质量,需要在赛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明确要求。如论文评比活动,可先进行如何选题的培训,使教师认识到文章选题可与课题研究、日常反思、活动交流、热点追踪及活动征稿同步,要体现创新性、可行性、价值性、科学性的原则。动笔前要理清思路、拟定题纲、准备材料,写作时要讲究章法、把握结构、反复打磨,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格。

赛中要公正。为保证比赛结果的可信及活动的延伸性,活动的评比环节必须公正,要请专业权威人士参与。如文章的评比可请校级学术委员参与,遵守“公开、公正”原则,多位评委、层层选评,力争使真研究者不埋没。

赛后有总结。为使活动不流于形式,比赛结果要有公示,对参赛情况要有分析,必要时进行展示观摩,使活动有目标、有行动、有思考、有收获,具有感染力与说服力,体现出真实的研究成果,体现专业能力的提升。

(1)组织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写作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必要组成,优秀的文章如优秀的课堂一样,能体现教师的思想与责任心。通过组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观评课、教学论文等内容的比赛,可以促进老师们扎根实践、小处着眼、深入探索。

(2)组织“师徒结对”活动。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在青年教师中开展内外功相结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及结对汇报活动,使青年教师有人带、尽快提升专业能力,有经验的教师在共研中提高理论底蕴,实现双向提升。

(3)组织骨干教师专项技能竞赛与展示活动,促进教师形成厚重的教学功底、独特的教学风格、精湛的教学技能、鲜明的教学主张,加强骨干教师对新理论的研究、推进实践应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引领、辅射、示范作用,从而带动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

(4)搭建交流平台,在推门课、研究课、汇报课、观摩课中组织观课评课、进行研讨与反思,调动教研组的集体力量,提高教师的合作能力及整体把握教材的专业能力。

“研培结合”的方式在教科研工作中的扎实应用,可以促进管理的人文化与规范化,促进个性发展与共性发展相结合,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系吉林省“十四五”规划课题研究,课题名称:《研培结合提高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GH2200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