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五育融合”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研究

张萌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  050000

摘要: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阶段各学科教育都应将“五育融合”理念视为核心思想,以为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进行教学优化设计,日常教学中除进行知识传授外,还应注重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引导。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五育融合”的理念为他们提供了创新教学的可能性,有效推进教学改革,在以生为本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出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将详细探索“五育融合”理念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并结合具体案例探索详细教学优化策略,以期达成理想化教育目标。

关键词:“五育融合”理念;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前言:新课改背景下,义务教育应坚持“五育融合”理念以及以生为本的根本育人原则,落实各项教学任务。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习学科,教师必须对其教学改革给予高度重视,在保留学科特点的前提下,将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现在课堂上,保证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主张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学习,保证他们在理解所学知识内涵的前提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形成良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获取审美能力,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基于“五育融合”理念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

新课改形势下,小学语文教材得到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内容更丰富,教育意义也更突出,在此基础上,结合“五育融合”理念完成教学设计,能有效对知识进行解析,对教材充分应用,助力学生获得更多知识,为他们未来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除此之外,小学阶段的学生三观还未成形,“五育融合”视域下,教师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解析以及实践活动的组织,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交互探索的机会,在自然状态下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正确思想驱动下养成良好学习及生活习惯,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最后,将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内容巧妙融合,借助生动的交互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陶冶学生情操,让他们在丰富精神世界的情况下,提高审美情趣,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五育融合”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德育素材挖掘,优化语文教育目标

立德树人、以生为本是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优化教学策略的两个主要方向,强调学科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在树立明确人生目标的前提下理解做人、做事的道理,打造健全人格,实现全面发展。因此,“五育融合”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明确德育的重要性,并且把握好语文知识教学与德育的关系,基于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合理组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坚定信念的前提下树立远大志向,获得综合素养的提升[1]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对文本中的德育元素进行深度挖掘与解读,该故事以“精卫”为主人公,讲述其为守护自己的家园而做出努力与牺牲,文章传达了精卫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勇气,教师基于以此为基础对教学目标进行进一步优化,学生除需掌握本文的语言文字知识,还需要深层次领会精卫填海的精神,在自然交互中培养他们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让所有人能在有效学习中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用现实生活中同样具备“精卫填海”精神的故事来辅助教学,再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深度体验、分享感悟的机会,自然理解故事内涵,并将其中的德育元素真正内化。

(二)重视问答互动,提升学生智力水平

智育同样是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重点目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一定需要经过思考、辨析、实践的过程,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帮助他们做到对所学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充分落实智育,教师需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思考与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学习意识驱动下,获得应变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发展,从而提升核心素养。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需重视对课堂问答互动环节的设计,用设置疑问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内涵,让他们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积极动脑、主动,也在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生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发展。

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中《少年中国说(节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于课程的导入部分设置疑问:你们认为“少年中国”是什么意思?你觉得“少年中国”应该具备哪些特点?而正式进入课文讲解时,还需继续提问:作者为什么会用“红日初升”比喻少年中国?作者怎样理解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在课文的时代背景下,作者认为少年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作者想借助这篇文章传递怎样的理想信念?用问答的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文章解读的过程中,他们会基于自己的基础认知和他人的观点,探索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也能逐渐将文章内容与当前阶段个人成长、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在多元化讨论中深化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能形成批判性思维。

(三)设置拓展延伸,增强学生体育意识

小学是学生身心成长与发展的关键阶段,体育运动不仅能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能基于丰富的体育实践,让学生对人、事、物产生深刻认知,并在享受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形成健康乐观的品格、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五育融合”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将体育与德育、劳动教育等融合,以对语文知识的讲解为载体,引入体育精神、体育文化,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实现高效教学目标。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拓宽教育的范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体育活动中感受知识的深层次内涵,如理解“规则”、践行“团结”等,在强化体育意识的前提下,获得综合发展[3]

(四)美劳教育融合,强化学生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包含丰富的美育与劳动教育资源,如对自然风光的描写中蕴含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在叙述某一故事时完成对劳动意义与价值的深度解读,在“五育融合”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把握好机会,利用美育与劳动教育的资料,既让课堂生动化、丰富化,也让学生获得审美素养和劳动意识的提升。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为学生呈现小兴安岭四季的变化以及其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让学生在注意力被吸引的前提下主动挖掘小兴安岭的自然之美,再结合主观感悟去品读课文的语言,再感受语言的意境和韵律之美。而在讲解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一课时,则需强调劳动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朱德为什么要亲自挑粮上山,从而既能从中感悟红色精神,也能理解劳动是一种美德、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课后,则让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完成哪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并让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劳动的意义,如打扫班级卫生、整理班级图书角、帮助父母整理房间、饭后刷碗等,基于实践体验劳动的快乐,并从中获得成就感,真正养成良好劳动习惯。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五育元素,是课堂教学优化的具体方向,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所在,落实“五育融合”理念,深度挖掘教材内的德育素材、优化问答互动、组织拓展活动、重视美育与劳动教育,强调教育的综合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实际需求,实现高效教育目标。未来小学语文教师还要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传递知识的同时,坚持以生为本思想,让学生在真正爱上语文学习的前提下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释放出更多语文学科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郝元军.“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3,(35):77-79.

[2]李昕.“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策略[J].家长,2023,(34):83-85.

[3]陆丽敏.基于“五育融合”理念的小学语文研学创新性研究[J].华夏教师,2023,(28):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