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验与常规检验在孕妇产前检查中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免疫检验与常规检验在孕妇产前检查中的临床价值

余晓梅

云龙县人民医院   云南 云龙 672700

摘要:目的:探究免疫检验与常规检验在孕妇产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22年5月到2023年8月经本院开展产前检查的高危孕妇共计82例,运用信封法实行分组,对照组41例实行常规检验,观察组41例实行免疫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乙型肝炎、微生物、梅毒疾病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乙型肝炎、微生物、梅毒疾病阳性总检出率92.68%均比对照组75.61%显著更高(x2=4.479,P=0.034)。结论:孕妇产前检查过程中,采用免疫检验的价值优于常规检验,可更高机率检出高危孕妇乙型肝炎、微生物和梅毒疾病,确保母婴安全。

关键词:免疫检验;常规检验;孕妇;产前检查;阳性检出率

孕妇生理阶段相对特殊,需要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向尚未分娩的妊娠女性予以科学临床诊断,尽早发现孕妇病理变化并及时接受对症治疗措施,降低妊娠期间孕妇的不良妊娠风险,保证母婴安全。鉴于此,孕妇分娩前科学检验与临床诊断是高危孕妇接受有效治疗方案、促进病情好转、改善分娩结局的必不可少措施[1-2]。常规检验和免疫检验都是临床应用率较高的检验手法,为分析两种方法对孕妇产前检查的诊断作用,本文着眼于2022年5月到2023年8月期间本院妇产科产前检查高危孕妇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把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年5月到2023年8月研究时间段中,在本院实行产前检查的高危孕妇总共82例,采用信封法分成两组,获得如下治疗小组:对照组41例,年龄的最小值是24岁,最大值是37岁,均龄(28.44±2.46)岁;孕周的最短值是25周,最大值是34周,均数(29.34±4.21)周。观察组41例,年龄的最小值是23岁,最大值是36岁,均龄(28.40±2.44)岁;孕周的最短值是24周,最大值是35周,均数(29.38±4.18)周。组间资料对比差异并不明显(P>0.05)。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孕妇认知功能正常;(2)正常单胎妊娠;(3)无合并症孕妇。

排除标准:(1)认知障碍;(2)血液性疾病;(3)计划终止妊娠者;(4)不愿配合研究者。

1.3研究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检验,对孕妇年龄、体质量指数、身体状况、心理情绪和孕周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制定保健计划,叮嘱孕妇定期定期产检,不足32周的孕妇可每月检查1次,对胎儿发育情况、孕妇体质量、血压、胎位等状况进行检查,而对超过32孕周的孕妇中,需每月检查2次,对36孕周孕妇,可每周产检1次,直至分娩。

观察组予以免疫检验,清晨采集空腹孕妇10ml静脉血液,分离血清,转速每分钟3000r,离心5min,免疫检验血液样本,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丙型肝炎病毒、梅毒抗体进行免疫检验,如果结果为阳性,需再次离心分离,应用TORCH检验方案,检验孕妇微生物感染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弓形虫免疫球蛋白M抗体结果,阳性结果代表孕妇发生病毒感染疾病。

1.4观察指标

具体统计两组孕妇乙型肝炎、微生物、梅毒病毒阳性检出例数,比较检出率。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软件SPSS26.0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的表述方法为(均数±标准差),符合正态分布,组间检验值t;计数资料的表述方法为(百分比),x2检验;P<0.05提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孕妇病毒阳性检出率显著更高(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孕妇病毒阳性检出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乙型肝炎

微生物

梅毒

阳性检出率(%)

对照组

41

11(26.83)

12(29.27)

8(19.51)

31(75.61)

观察组

41

12(29.27)

14(34.15)

12(29.27)

38(92.68)

X2

4.479

P

0.034

3讨论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梅毒和微生物感染均是常见感染性疾病,会严重威胁患者健康,但因这些疾病极具感染性特征,会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尤其是对孕妇来说,更为担心母婴传播对腹内胎儿产生的不良影响,增加婴幼儿感染风险,所以开展有效的诊断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观察组阳性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乙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孕妇病情持续恶性会表现出慢性感染问题,病情严重,亦会增加肝硬化疾病,表面抗原、核心抗原均是乙型肝炎抗原类型,检测过程中,重点分析表面抗原,可大大提高诊断价值。孕妇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代表感染源强,抗原持续10周以上,考虑孕妇为慢性肝炎疾病[3]。B族溶血性链球菌是造成婴幼儿败血症、脑膜炎的重要因素,会严重影响孕妇分娩结局,加强免疫检验工作,可及时发现孕妇微生物感染情况,尽早治疗,控制母婴不良结局[4]。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便是性行为,作为慢性性病种类,梅毒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诸多器官组织,直接影响女性妊娠结局状态。对于梅毒孕妇来说,妊娠期间很容易发生胎死腹中、早期流产问题,只有少数孕妇携带梅毒分娩,甚至分娩后的胎儿也会携带梅毒病毒,此时,只有加强科学免疫检验工作,才是分娩前完善梅毒血清病原学检验的关键,也是避免胎儿感染梅毒的重要手段,保证母婴安全

[5]

综上,免疫检验与常规检验在孕妇产前检查中都具有临床实用价值,但相较之,前者在孕妇乙型肝炎、微生物、梅毒疾病的诊断中运用价值更高,是理想的临床诊断方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冰. 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对孕妇和胎儿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7):139-140.

[2] 蒋海霞. 免疫检验与常规检测在孕妇产前检查中的应用比较[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0):120-121.

[3] 王雅. 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对于孕妇以及胎儿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45):247-248.

[4] 胡志团. 孕产妇产前检测免疫学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53):244-245.

[5] 邹培伟. 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对孕妇和胎儿的临床价值探讨[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