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学生数感培养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1
/ 2

核心素养下学生数感培养的策略

宋春燕

哈尔滨市香坊第二小学校

摘要:数感培养作为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现阶段教学中需要充分认识到数感培养的重要性,积极探究数感培养方面的策略和措施,不断增强学生的数感,实现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感培养;问题;策略

引言

数感代表的是一种数学能力,其体现了人对于数字、数量和运算的敏感度,在数感的帮助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思考、理解和处理相关数学问题。数感能力较强的人在处理各种复杂数字问题时,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完成对问题的解答和处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培养作为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点和关键,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下的数感培养能够从多方面入手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成效和教学水平的提升。第一,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数学概念的意义和各种不同的数量关系。各种数学概念以及数量关系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和关键,通过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够使其更好地理解各种不同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与生活实际形成有效结合,加深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二,增强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学科,其严谨性要求非常强,不仅需要通过数字和数量关系准确表达相关问题,更需要以简洁精确的结果来获得问题的答案,这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通过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够使学生形成更加清晰明确的逻辑思维,准确表达相关数字数量关系,从而用于阐述和解决在生活中相关数学问题。第三,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逻辑能力。数学中有相当一部分知识都是抽象的,通过数感的培养,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各种复杂或者抽象的知识,在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相对应的数学模型,进而理解相关抽象概念和知识,在发散思考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得到进步[1]。因此,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全面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增强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实现育人的目标。

2.现阶段学生数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已经认识到培养小学生数感的重要性,并且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计划,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关原因具体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对于数感方面的理解认知相对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深入挖掘教材中与数感相关的内容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案导致数感培养效果较差。第二,课程内容相对单一,并没有与生活实际进行全面结合。数感的培养和形成需要深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所设置的课程内容灵活性不足,并没有围绕学生的主体需求进行课程设置,与生活实际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不能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或者具体问题来理解数学知识和数量关系,进而影响学生修改的行程。第三,缺乏相对应的评价体系。数感这一概念在我国数学教学中的引入时间较短,在当下并没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评价体系用于评估和分析数感培养的效果,影响了数学数感培养教学的持续改进和进步。

3.核心素养下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

3.1加深对数感的认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小学数学阶段数感培养极其关键,通过数感培养能够更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为其今后的发展进一步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充分认识到数感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和学习中重视培养数感。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字或者数量关系的表达,比如钟表上的时间、超市物品的价格等等;另一方面则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分析数感的应用,比如购物时的找零、各种不同物品的价格比较等等,使学生理解数感在生活中的便利性。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从教材入手,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数学教材中,大多数知识都与数感相关,比如数的意义、表示方法、运算规律等,这些是数学的基础,同时也是数感培养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深入剖析教材,理解相关知识的本质和属性,以此为基础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措施,积极培养学生的数感[2]。比如在引导学生思考数的产生时,可以提出有哪些数的表示方法、数大小之间的规律变化等等;再或者也可以围绕不同数的表达形式、不同运算规律来提出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数量数字的感知能力。

3.2数学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增强数感

数学与生活间的联系极其密切,因此数感的培养也必须建立在生活实际的基础之上。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围绕以下几点加强数学和实际间的联系,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数感。第一,创设生活情景,在情景模拟中感受数学知识。比如关于路程计算方面的问题,就可以模拟一个出行的场景,规划学生从家到公园再到学校之间的行程,在此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定行进的速度或者交通工具,从而理解时间、路程和速度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掌握相关数学概念,并学会在生活中解决类似的问题。第二,小组合作,实践练习。结合教学大纲以及所学的相关数学知识举办类似主题的实践活动,比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数感。比如以长度测量为主题,先介绍相关测量知识,然后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测量工具以及待测量的物品,然后随机安排小组来抽取测量工具和待测量物品,由学生自己进行测量分工,然后将结果进行汇总,帮助学生学会使用不同测量工具。同时再进行进一步的延伸,比如计算各类物品的周长表面积等等,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形成初步的数学思维。第三,强化练习。数感的培养需要建立在大量实践练习的基础之上,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来帮助学生增强手感。尤其需要针对口算、心算以及笔算等方面的知识设置一些简单和常见的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3]。第四,个性化指导,因材施教。学生间的差异导致在数感培养存在进度不同,教师需要做好对每位学生实际情况的观察,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需要重点围绕基础层面的练习和强化,不断巩固基础;对于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需要围绕拓展训练,来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

3.3完善评价体系,持续改进培养策略

为了更好指导数感培养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构建相对应的评价体系。根据数感培养的目标,在评价体系中需要重点围绕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等展开评价,而评价的方式则可以通过设置各种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利用随堂测试、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来进行评估评价。需要注意的是评价目标和评价方式需要根据学生数感的增强以及教学发展及时进行更新或者改进,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终结性结果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在评价完成后,需要及时将相关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掌握学生在数感方面的进步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以此为依据来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结语

数感培养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作为教师需要加深对于数感培养的认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并结合数学教学的现状,积极进行相关教学策略的优化和实践,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瑞芳.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数感的策略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6):47-49.

[2]王兴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策略[J].江西教育,2022,(44):33-34.

[3]王志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数感的培养策略[J].名师在线,2022,(35):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