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作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6
/ 2

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作用研究

贾万妃

云南省文山市人民医院  云南文山 663099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3月——2023年3月,将在我院进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比组。两组人员均进行凝血指标检验,比较两组人员的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APTT、PT、TT均高于对比组,FIB低于对比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作用显著,能够诊断出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凝血检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健康人员;作用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病理性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衡的疾病状态,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的疾病。患者机体内的凝血和溶解机制同时活化,导致血小板凝集和纤维蛋白形成,也导致纤溶系统活化,使得纤维蛋白降解增加。这样一系列异常的血液凝固事件在全身范围内同时进行,导致血液内部的凝固和溶解过程紊乱。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通常是其他疾病的并发症,比如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血管内溶血等等[1]。该病的症状取决于其原发病和严重程度,可能有出血、瘀斑、血尿、意识障碍等。确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比如凝血功能检查以及原发病的评估。本次研究以我院5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在该病诊断中的作用,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22年3月——2023年3月,将在我院进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23例,年龄27—78岁,平均年龄(46.8±6.2)岁;再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比组,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为26—77岁,平均年龄为(45.3±5.8)岁。两组人员资料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两组人员均进行凝血指标检验,比较两组人员的各项指标。

纳入标准:①研究组患者经病理检查符合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标准;②资料完整且愿意配合检查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者;②合并慢性肝功能不全者;③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

1.2方法

两组人员均展开凝血指标检验诊断,本次研究所需要的设备仪器为Sysmex C7000血凝检测仪,具体的检验方法如下:在进行凝血指标检验前8 h,医护人员需要提醒患者严禁进食,在隔日清晨,收集检验人员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3ml即可,在收集到血液样本的1h内送至检验部门处理,将收集到的血液样本进行均匀振荡混合,然后放入台式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将离心设备的参数调整为3000r/min,22.5离心半径、离心时间为10 min。离心处理完毕后,取出上层清液放入血凝检测仪中进行全自动分析。医护人员需要详细记录检测出的凝血指标。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指标:研究组、对比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变化。

评定标准:患者的凝血指标包括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纤维蛋白原(FIB)。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数据是使用SPSS23.0软件展开统计,所用到的计量资料以(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Tencent Files\1457190732\Image\C2C\KQ3N~T5~GJ%QY5O$%6[WQA9.gif+s)做表示,利用t作检验,%则是表示计数资料,X2作检验,统计结果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对比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变化

研究组50例患者的APTT为(78.68±40.63)、PT为(23.51±5.87)、TT为(22.32±4.68)、FIB为(2.54±0.81),APTT、PT、TT高于对比组,FIB低于对比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数据见表1所示。

表1  研究组、对比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变化

组别

例数

APTT(s)

PT(s)

FIB(g/L)

TT(s)

研究组

50

78.68±40.63

23.51±5.87

2.54±0.81

22.32±4.68

对比组

50

53.21±36.62

17.28±3.61

4.71±2.08

9.91±1.43

t

3.293

6.393

6.874

17.932

P

0.001

0.000

0.000

0.000

3.讨论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严重的凝血系统紊乱症状,常是基础疾病或临床情况的并发症,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2]。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两个指标用于评估血液的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通路。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这两个指标通常会延长,反映了凝血系统的功能受损。凝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血小板,它们在血栓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由于血栓形成和消耗,血小板计数通常会降低,反映了凝血功能的异常。纤维蛋白是形成凝血块所必需的蛋白质,它的水平在DIC中通常会升高,因为机体试图通过产生更多的纤维蛋白来修复破损的血管。了解血液中的各类细胞的数量及比例,有助于评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严重程度。通过综合分析这些凝血检验指标,医生可以对患者的凝血状态进行全面的评估,从而帮助诊断和评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严重程度

[3]。值得注意的是,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病史等多方面信息来综合判断。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50例患者的APTT为(78.68±40.63)、PT为(23.51±5.87)、TT为(22.32±4.68)、FIB为(2.54±0.81),APTT、PT、TT高于对比组,FIB低于对比组患者。由此可见,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作用显著,能够诊断出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吕雅妮,常伟.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婚育与健康,2023,29(07):40-42.

[2]林静,李启欣.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01):11-13+16.

[3]王盈.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0):78-80.

作者简介:

贾万妃(1985-09);女:苗族;云南麻栗坡人;本科;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医学检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