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线上作业设计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1
/ 2

高中历史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线上作业设计路径

赵军旗

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  邮编:236111

摘要: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高考评价体系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校在线上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利用翌思维智慧课堂建立了线上学习平台,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学校历史教研组立足部编版教材内容和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为核心目标,从作业设计与实施等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探索研究,逐步形成了“多元视域下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线上作业设计路径”。

引言:传统的线上作业设计在内容、形式、难度等方面,都不能很好地满足高中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作业也成为了教师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途径。笔者在一线教学中,针对高中历史线上作业设计,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学情分析,在结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要求的基础上,基于多元视域下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对线上作业的需求,探讨了高中历史线上作业设计路径。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线上作业

一、精选作业题目,精选“读”的内容

在布置作业前,教师应结合线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挑选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作业题目,包括“读”的内容。可以以课本知识为基础,结合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要求,精心设计作业题目。在作业题目的选择上,既可以是教科书中的相应内容,也可以是社会上一些历史读物中的相关内容;既可以是阅读课本相关的内容,也可以是阅读其他历史读物;既可以是了解有关历史事实的基本知识,也可以是了解历史知识的发展演变。例如:学习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时,我们就可以布置以下作业:阅读《大国的兴衰》、《第三帝国:一部历史》等书籍;通过布置不同类型的阅读作业题目,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能不断提高自己对历史问题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又能结合新教材内容进行思考,达到有效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问题,引导“想”的思考

“想”是思维的起点,是知识的基础,是开启思维的金钥匙。“想”决定着学生作业的质量。问题是学生思考、探究的对象,也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起点。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并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在设计线上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并在线讨论交流,也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或其他方式进行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等活动。如在高中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1)中华文明是什么?(2)中华文明有哪些特征?(3)中华文明是如何起源的?(4)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和成就?(5)这些思想和成就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既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体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再如在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成功?

三、巧妙设计活动,促进“做”的实践

开展线上作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做”的实践,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将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作业。如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这一单元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1949—1978年间,我国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自建国以来我国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了哪些成就?2.分析科技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学生在作业过程中通过史料实证活动,探究历史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相关史料进行分析、论证。这一作业任务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是对教材内容的有效拓展。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并能用所学知识说明历史问题,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在用史料实证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种作业形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水平。

四、巧用多媒体,提高“写”的效率

线上学习期间,教师应注重利用好微信、钉钉等平台的优势,将多媒体手段与作业设计进行结合。比如:

1.利用微信、钉钉等平台发布预习作业和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通过网络空间将自己的学习内容发布到网络上,完成阅读理解,完成预习任务。

2.利用微信、钉钉等平台发布任务,学生可以直接将自己阅读的内容在网络上进行讨论和分享,完成讨论和分享后再通过平台提交。

3.教师可以利用微信、钉钉等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直接通过平台提交。

4.教师可以利用微信、钉钉等平台发布作业并讲解要求。在作业布置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材料作为辅助材料进行设计。如:

5.利用微信、钉钉等平台发布的“练习”、“测试”和“课堂笔记”等学习资料,要求学生在线完成练习,并在系统中提交。

五、注重评价引导,提升“评”的实效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科技辅助教学”的线上教学中,学生对作业的反馈是极为重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情况、学习态度、完成情况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评价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线上课期间,我们经常使用钉钉在线测试功能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测评,让学生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对于提升学生对作业完成的自觉性、积极性有很大帮助。我们还注重开展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教师通过与同学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到不同同学在作业完成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并给予针对性地指导。

六、结语

实践证明,通过在网络空间中的线上作业设计和实施,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而且也能为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提供借鉴,从而更好地推进“科技辅助教学”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苏文楠.“互联网+”视域下教学交互软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21.

[2]魏雪莲.高中历史线上教学的现状及对策[D].苏州大学,2021.

[3]陈东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21.该成果为2022年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AH2022083“ 双减”政策背景下历史学科线上作业设计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