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2
/ 2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李婷婷

海南屯昌思源实验中学 海南屯昌 571600

摘要:大单元教学模式有助于对统编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有助于对学科思想进行传达,有助于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基于此,本文在对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总结的基础上,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科学内涵进行探讨,并就大单元教学的原则及优势进行分析。同时,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在大单元教学背景下探讨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高中语文

引言

大单元教学策略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以教师和课本为主,向以学生自主认知、理解、探究、内化语文学科知识过渡的“拐杖”,在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的影响下,其内涵、本质、存在价值等给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创新设计、对学生引导工作“度”的把控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不仅要兼顾学科与学生之间的关联需求,为学生做好打开语文之门的铺垫,还要考虑如何精准捕捉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滋生的新的学习需求生长点,并借助大单元帮助学生读薄课本,使其具备运用课本知识解读生活中各类语文现象的能力。

1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意义

1.1落实核心素养理念

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以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整个大单元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展开。大单元教学目标依据学科核心素养而设定,以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目的。大单元教学强调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这里的真实是指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此外,大单元教学始终与实践活动紧紧相连,在实践活动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建构语言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1.2实现深度学习目标

深度学习是较浅层学习而言,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活动解决问题,并在教师的帮助下,挖掘具有难度的学习内容,从而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整个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领学生走向深入学习。大单元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实施任务驱动,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通过子任务的完成,逐步将学生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新、更高的水平,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2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教学策略

2.1育人为本,进行大单元教学构建

以语文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形成“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以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在“育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下,高中语文教学应突破现有的“教材观”,不仅要从课本的角度出发,还要从语文能力的本质出发,把育人的内涵和语文学科的内涵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充实知识的基础上,逐步积淀出一种文化素养。具体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大单元的教学思想对不同课文进行组合,突出以单元为基础的核心思想,结合学生的基本特征,利用他们对课外知识的广泛好奇,将具有人文教育意义的小故事引入课堂之中,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教育和启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抓比较,横纵对比细研单元主题多样化表现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引领单元编排,文本作为各单元之间关联的关键词,以文本联结、文本壁垒、文本整合逻辑序列等链接起教材与学生。当学生接触教材内容时,无论是学生对文本语言运用的关注,还是对描述对象的形象解读,都要以独特的逻辑思维和文本阅读兴趣点为基础要件。教师在教学任务群、教学活动等设计过程中,要以文本包含文本主题、语言、架构、意蕴、描述对象、体裁的相似性为设计任务,鼓励学生有侧重地比较,拓展分析和探讨话题内涵、外延等。

2.3把控重要节点,灵活运用任务群引导教学

除主题人文性外,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大单元的编排同样凸显了任务群设计和应用这一要点,教师在日常教学时,要发挥好学习任务群这一利器,以学生阶段性变化的自主探究内驱力、需求与行为的变化为依据,从持续维持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侧重地、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逐步引导其从“我要学会”向“我要会学”方向探索学习技巧、知识内化方式等目标着眼,将教师和学生以往为了强化知识记忆,达成应试教育要求而浅表化、机械、被动、零散的学习状态,转化成在真实的任务和情境中促成师生有计划、有目标、有选择、有自主空间地教与学。为此,教师需要把控好以下几个节点:1.学习目标与核心任务的阶段性、差异化设计;2.对学生立场、学生需求生长点的精准锁定;3.创设适配学生兴趣与阶段性需求的阅读氛围、情境;4.学生在各个自学探究阶段,评价与指导方式的选择和“度”的把控。

2.4确定“大任务”,有效训练语文素养

大单元教学以大概念为载体,将零散的知识结构化,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大任务”是有效落实大单元教学目标的核心。“大任务”需要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将核心知识转化为个体语言经验。首先,聚焦单元目标,设置“核心任务”。大单元学习目标以核心知识为载体,依托有效学习活动,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基于单元目标,科学设计“核心任务”是大单元教学的重中之重。比如,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学习之道”主题单元,教师可围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确定“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为单元学习目标,设计以下核心任务:题向广大学生征集文稿,形成文稿集。要求:稿件论述具有针对性,以《师说》《劝学》为题材,写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其次,注重循证应用,设置具体“小任务”。为了让核心任务有效落地,教师需要巧用“循证”法,引导学生巧用文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以致用”。仍以上述“学习之道”主题单元为例,为了有效完成“说文论道”论文集,教师可以以“说理针对性”为核心学习点,设计以下三个“小任务”。具体为:(1)初识学习之道,即阅读《师说》《劝学》两篇文本,搜集有关“学习之道”名句,张贴到“班级日签”宣传栏;(2)感悟“学习之道”,即绘制两篇文本的思维导图;(3)陈述“学习之道”,即围绕生活中学习之论(如,机械学习、学习有无价值、碎片学习……)等等话题,谈论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搭建可视化的学习平台,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真正实现语文学习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为了有效生成上述“说文论道”文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为文集设计腰封、序言、封面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运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孟子译注》,提炼孟子的思想,帮助学生掌握博喻的写作手法,并帮助以孟子的口吻写一篇《劝学》。

结束语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打破语文教材以课文为基础的构成规律,按照大单元核心思想为教学主体,通过补充材料、统筹教学等方式形成大单元教学体系是有效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方式与手段。因此,本文首先对高中语文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不足进行了总结,随后对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及大单元教学原则进行了探讨,最后从教学体系、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师能力四个方面对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后续的相关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泽汉.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23(13):27-29.

[2]苏革.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尝试[J].中学语文,2022(33):86-87.

[3]张晶婷.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冷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5):14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