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和护理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2

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和护理对策分析

覃荣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

内容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的6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饮食护理前后血压状态和遵医饮食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血压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饮食依从性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分析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发生原因,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可以有效地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遵医饮食行为,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遵医;饮食行为;原因;护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逐渐增多。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易伤及心脑肾,最终导致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卒中和肾衰竭等疾病,忽视治疗很容易面临心肌梗死、脑卒中等致命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饮食控制对治疗高血压具有重要的意义,患者如不遵医进行高血压饮食治疗,会导致血压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护理干预为提升患者饮食依从性、稳定患者血压水平重要环节,但常规护理多以护理流程为主,难以满足患者个性化护理需求,护理存在一定程度局限性,因此需调查其不遵医饮食行为原因,以便制定针对性干预对策、提升护理质量。为此,选取我院6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明确其不遵医饮食行为影响因素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临床价值,以期更好的完善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将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的600例高血压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1],其中排除心肝肾等脏器严重功能障碍、精神异常难以配合完成调查者、研究期间失访、无法经口饮食者;男性318例、女性282例,年龄41-78岁,平均(61.35±4.18)岁。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等基础资料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遵医嘱指导用药、指导饮食、口头宣教等常规护理。

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加强对30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饮食指导。(1)针对性进行饮食行为。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需要,尽可能给予患者制定更为简单的饮食方案。(2)针对性进行健康行为管理。戒烟限酒,禁饮烈性酒。在饮食控制同时指导高血压患者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2]。(3)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健康讲座,解释有关高血压的知识和日常饮食控制的重要性。

1.3观察指标

持续随访3个月,进行两组护理效果比较。(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包括收缩压、

舒张压;(2)比较两组饮食依从性,包括饮食观念、饮食行为,每项满分为10分,分数高表示依从性好。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计算软件为SPSS24.0,x±s、n(%)表示计量、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血压状态比较

护理前两组血压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护理前后血压状态比较(x±s,mmHg)

组别

例数(n)

收缩压

舒张压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00

152.13±10.26

141.71±6.26

103.19±7.76

88.69±5.68

观察组

300

151.19±11.32

134.31±5.46

102.48±8.23

85.36±4.76

t值

0.303

3.447

0.512

3.151

p值

0.716

0.001

0.601

0.002

2.2两组遵医饮食依从性比较

护理前两组饮食观念及饮食行为依从性评分差不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饮食观念及饮食行为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遵医饮食依从性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n)

饮食观念

饮食行为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00

6.16±1.01

7.78±1.13

5.05±1.26

7.91±1.36

观察组

300

6.09±1.26

8.42±1.31

4.96±1.12

8.51±1.18

t值

0.286

2.528

0.192

2.306

p值

0.773

0.016

0.848

0.022

3.讨论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病,需要接受终身降压治疗,如血压控制不好,随时都会出现脑卒中、冠心病、肾衰竭和糖尿病等并发症。有研究报道,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方式的形成,能够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减少并发症。

本次研究中,在观察组患者护理中,对其开展遵医饮食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后,进行针对性护理指导,结果发现患者不遵医嘱饮食原因主要是:(1)文化水平因素:高血压患者中多数为老年人,这些患者普遍存在文化水平较低的情况,对疾病知识掌握较少,缺乏科学常识,依从性较差。(2)生活方式因素:老年患者长期的吸氧、酗酒,饮食高盐高脂等,中青年患者压力大、应酬多,生活饮食不规律。一些患者在病情好转,得到控制之后便放松警惕,不再坚持严格的饮食控制。(3)对医嘱了解不清。有的患者认为惟有用药才是治疗,不相信非药物治疗的作用,不愿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未正确理解治疗方案

[3]。(4)社会和医院的防治宣教组织不健全,宣教不到位。(5)客观条件限制.医院由于病人数量过多,医疗资源和护理人员较少,不能完全满足患者需求,同时缺乏针对性,很难对每一个患者制定并实施个性化食谱。忽视了食疗对高血压的作用和重要性,简化了对病人做详细和全面的健康指导,没有引起病人和其家属对食疗的足够重视。

在高血压的长期治疗中,除需要患者本身提高遵医依从性和自觉性以外,医护人员也起着关键作用,必须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1)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制定符合患者需求的饮食计划,包括具体的饮食种类、摄入量、烹饪方法等。强调低盐饮食的重要性,遵照WHO的建议将食盐摄入量控制在每人每日6g以下,控制膳食总热量,控制体重,避免超重、肥胖[4]。(2)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合理膳食的重要性,以及饮食不当对高血压的影响,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3)指导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共同参与饮食调理。家庭成员的参与和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执行饮食计划,同时也可以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有助于改变患者遵医依从性。(4)培养患者的自控能力。通过心理疏导、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控制情绪,克服不良饮食习惯,提高自控能力。(5)定期随访和监督。医护人员应定期随访患者,了解患者的饮食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同时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饮食计划[5]

经过上述干预措施后,本组患者饮食遵医性得以明显改善,与干预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明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造成的,调查分析其形成原因并采取合理化的对策加以干预,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饮食遵医性。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和医院防治宣教组织不健全、地域和饮食习惯的影响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等。因此,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通过针对性护理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遵医饮食行为,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大一;张宇清等.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4):301-313.

[2]张丽丽;张雯静;武永红;郭倩玉.个性化饮食指导结合生活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4):4580-4582.

[3]陈秋云;洪丽梅.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和护理对策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12):71-73.

[4]余章村.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对策[J].人人健康,2020,(08):37-38.

[5]付丽丽.饮食及运动量化行为干预在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2,1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