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人生之青春与暮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3
/ 2

诗词人生之青春与暮年

范才美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650031

摘  要:唐宋诗词中的少年意气风发,充满豪情壮志,他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书写最美人生的青春年华。暮年之诗词也同样不甘示弱,诸多诗人虽已至暮年,仍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势。呐喊着: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

关键词唐宋;诗词;少年;老年

一、绪论

唐宋是我国诗词演绎的巅峰时期。在其间涌现了无数文人墨客,本文主要就是通过对唐宋时期的文人墨客与他们的作品进行剖析,分析诗人在青春与暮年时诗歌创作的特点,研究其诗词人写作生涯走向及人生经历。看古人笔下的青春与暮年,看青春与暮年时期的古人。学习其中的写作手法与创作思路,丰富自己的诗词常识,提升自己的诗词修养。

唐宋时期可谓诗词之巅峰,其中涌现了无数震铄古今的伟大诗人,也留下了无数赞不绝口的诗词。通过对唐宋时期的诗人与诗词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唐宋时期的文学常识,根据时间顺序串联起唐宋时期的诗词演变历程,对于我们文化修养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二、诗人的区分

(一) 年少成名类

唐宋时期人才辈出,其中不乏年少成名的天才,在当时尚文之风浓重的熏陶下,许多诗人在少年时期便崭露头角,写下了传世之作,留下了千古才名。  

王勃十六岁写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只要提到到诗词界的少年天才,必不能缺少王勃。有传言说这首诗是王勃,送一位去四川做官的朋友所写下来的一首送别诗。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气魄和胸怀,无不彰显出少年才子的意气风发。除此之外,王勃还有一篇超级出名的序文《滕王阁序》,也是在文坛屹立千百年不倒。据传,王勃写《滕王阁序》奇文的时候,也不过24岁。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才华造诣之高,世所罕见。

(二) 老而弥坚类

唐宋时期是诗词演绎的巅峰,但其中也不乏一些诗人或因出生没有赶上时代,“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或因年少时无所事事虚度光阴。在年少时籍籍无名,直到后来才声名大噪。

陈子昂是初唐十分重要的诗人,被称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先行者,他和初唐四杰一起彻底改变了当时脆弱旖旎的诗风,对盛唐诗人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王维等影响深远,他的代表诗作《登幽州台歌》入选了《唐诗三百首》。但是这样一位杰出的诗人,在年十七八岁时,完全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后来因为击剑时误伤到无辜者,始弃武从文。

(三) 对比

唐宋作为诗词的巅峰时期,涌现了无数惊才绝艳之辈,其中不难发现年少成名的诗人大多出生在较为和平的时期,且出身名门。而大器晚成的则多出身在战乱时期且家境贫寒。

三、诗词的区分

(一) 青春类诗词

唐宋不乏年少成名的诗人,自然也不乏年少轻狂的诗句。少年情思难藏,在诗词盛行的唐代还有什么比写诗更能寄托情思呢?

《青春》

[作者] 韩偓[朝代] 唐

眼意心期卒未休,暗中终拟约秦楼。光阴负我难相遇,情绪牵人不自由。遥夜定嫌香蔽膝,闷时应弄玉搔头。[1]

《江南春怀》

[作者] 李白[朝代] 唐

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心飞秦塞云,影滞楚关月。身世殊烂漫,田园久芜没。[2]

(二) 暮年类诗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很多诗人在暮年时期仍然老而弥坚,创作了不少不输年轻人的作品,颇有一番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之势。

《登高》

杜甫 〔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3]

《夭老》

[唐]白居易

早世身如风里烛,暮年发似镜中丝。

谁人断得人间事,少夭堪伤老又悲。[4]

(三) 对比

 唐宋时期无愧为诗词演绎的巅峰。无论是少年时期的少年情思,还是暮年时期的聊发少年狂,都留下了无数传世之作。少年时期的诗词多为情诗,哪个少年不怀春,在诗词盛行的唐宋,写诗自然就成了少年们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而人至暮年,当然也少不了思愁别绪,暮年诗人的笔下则充满了人生的感慨与哀叹。

四、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区分

(一) 少年时期

辛弃疾,南宋词坛上众人都知道的一位大词人。年少成名,23岁以前为他最意气风发之时。自身的能力和自信使他有“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多数创作来表达自身的满腔热血与雄心壮志,即是对年少时自身美好的寄语,又是对自身人生际遇的同甘与自勉。《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5]词的上阙写元宵节热闹非凡的街面,下阙“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仅仅就是这最后一句倾述成为人世间口耳相传的绝美情话。

(二)暮年时期

暮年时的辛弃疾是失望落寞的,辛弃疾的晚年生活郁郁寡欢不得志,最终忧郁而卒。 回首往事笔落现实,暮年时的他也写出无数的佳作。.辛弃疾在词中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少年不言愁,老年不言风流,回首他在词作中将自己年少时的愁表现得淋漓尽致,落笔于暮年风流与豪情也丝毫不漏。

(三)对比

在辛弃疾词作中,有浪漫热烈的士大夫情调,有壮志难酬、失望落寞的老者觉悟。无论是年少的意气风发还是老年时的悲壮慷慨,无数的经历成为他写作的素材。独属于年轻人的意气风发,让人心折。共勉于老者的顿悟,使人心悸。我们在词人不同的时期学到的智慧是不一样的,更应该去把握理解诗人或者词人创作的历史背景与当时的心境。

第五章 总结

时间对于一个诗/词人来说是重要的,只有经历过世间故事的人对人生才会有感悟,写出的诗/词才会有智慧与韵味或感情的一种看法和思考,而经历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青少年写出来的诗词自有青少年的气魄(如朝气),中年人有中年人的的气质(如沧桑),老年人自有老年人的气概(如豁达)此时老年的阅历便成了他们创作的一种底气和意蕴。通过这次论文的研究,学会了如何更好的走进作者,以及创作出一首好诗佳词,丰富了自己的诗词库存,提高了自己的文学内涵。诗词人生,不光有着满满的年少感,万丈光芒,对自己青春的独特体验。而且有着更多的老而弥坚,其诗词中体现自己对人生的觉悟对往事的回首。都说今年不比往年,老年不如少年,在诗词人生当中,我们应让老年人的智慧来指导青年人的朝气,让青年人的朝气来支持老年人的智慧。

参考文献:

[1]吴斌,吉佳,孟琳,石川,《赵惠东基于迁移学习的唐诗宋词情感分析》[J] 电子学报 2016,11(15) .

[2]冉红音,《不应埋没的少年奇志——骆宾王《咏鹅》诗赏析》[J]  语文建设 2005,05(01).

[3]韩立新,《忧喜是心火 荣枯是眼尘——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解分析》[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3(25).

[4]童一秋,《中国十大文豪--白居易》[M].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1.

[5] 李霞,许兴宝《“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深刻内涵揭示》[J]  阴山学刊 2021,04(20) . 

[6]刘铁芳,《唐诗之教:以唐诗气象培育中国少年》[J] 高等教育研究 2021,12(01) . 

[7]张剑, 《唐诗宋词研究专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02). 

[8]王闽红,《论苏轼的人生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5(15).

[9]童一秋,《中国十大文豪--杜甫》[M].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1.

[10]童一秋,《中国十大文豪--李白》[M].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1.

[11]童一秋.《中国十大文豪--苏轼》[M].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1.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2JK22 

 


[1]出自《香奁集》作者:韩偓

[2] 出自《李白诗集》作者:李白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3] 出自《杜甫诗集》作者:杜甫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出自《白居易全集》作者:白居易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5] 出自《辛弃疾诗词全集》作者:谢永芳 出版社:崇文书局出版社 辛弃疾部分全部源于《辛弃疾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