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英译本的概念隐喻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2
/ 3

二十大报告英译本的概念隐喻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陆心怡,赵秀莲,钱静,陆宇宸,彭博

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尽管国内外学者对政治报告中的概念隐喻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对于政治报告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研究还有待完善,最新的、最权威的政治报告中出现的概念隐喻及其译本的翻译策略尚待探索。本研究以《二十大报告》及其官方英译本为例,对政治报告中的概念隐喻及其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并取得以下研究发现:《二十大报告》主要运用了建筑隐喻、旅途隐喻、战争隐喻、人类隐喻、植物隐喻等概念隐喻;《二十大报告》英译本主要使用了由同一概念隐喻所投射的隐喻表达方式、由类似概念隐喻投射的隐喻表达、取消概念隐喻、增加概念隐喻、省略概念隐喻等翻译策略,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二十大报告》,为未来的政治翻译提供参考。

关键词概念隐喻;《二十大报告》;翻译策略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国内外对政治文本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研究十分关注。学界主要关注政治话语中概念性隐喻的特点(李玉萍,2000;Lakoff,2002:154-155)、概念性隐喻的功能(Jeffrey Scott Mio,1996:127-146;Jonathan Charteris-Black,2011;50-51)、概念性隐喻的隐喻模式(黄敏,2006;王维民、黄娅,2012)。综上,尽管国内外学者对政治报告中的概念隐喻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对于政治报告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研究还有待完善,最新的、最权威的政治报告中出现的概念隐喻及其译本的翻译策略尚待探索。

本研究旨在研究概念隐喻在政治文本中的应用,分析出二十大报告中使用哪些概念隐喻类型,探索出二十大英译本中对概念隐喻的翻译使用的翻译策略,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二十大报告》,为未来的政治翻译提供一些参考。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二十大报告及其官方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对报告中的概念隐喻及其翻译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主要探究:报告中出现了哪些类型的概念隐喻,各类概念隐喻出现的频率如何?这些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是什么?

本研究首先使用定量分析,对二十大报告中的概念隐喻进行统计分类。其次,使用定性分析,结合隐喻的作用机制对每种概念隐喻进行阐释。最后,结合案例分析,对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三、研究发现

(一)《二十大报告》中概念隐喻的类型

本研究将分析《二十大报告》中出现的不同类型的概念隐喻以及这些概念隐喻出现的频率,并选择典型的例子来分析这些概念隐喻的使用情况。

1.建筑隐喻

建筑隐喻主要指有关建筑的动词,如 “夯实”“铸就”,也包括有关建筑物的形容词,如 “牢固” “扎实”。建筑隐喻在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本中是非常常见的隐喻。本研究检索了《二十大报告》中的建筑隐喻以及每个样本的出现频

率,结果如下。

根据表1,《二十大报告》中共有45例建筑隐喻,总出现频率为509次。“建设”一词出现的频率最高,因为中国正处于发展时期,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各个领域的建设,主要体现了“国家的发展是建设”。

例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例1体现了国家和党的发展是建设,就像建筑施工一样,需要一步一步地完成。

2.旅程隐喻

旅程隐喻通常可以理解为为到达某个地点的有目的的行为。旅程隐喻在政治文本中被广泛用于表达中国政策的目标、实施等。本研究检索了《二十大报告》中的旅程隐喻以及每个样本的出现频率,结果如下。

根据表2,《二十大报告》中共有61例建筑隐喻,总出现频率为462次。其中“推进”和“推动”出现的频率最高,与党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相一致,主要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是旅程”。

例2: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例2用旅程中的“道路”来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和目标,用“走”来描绘中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做的努力。

3.战争隐喻

战争隐喻通过将一个共同的事件或问题比作战争,使人们对其产生更强烈的兴趣和关注,让读者深刻意识到这是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完成的重要任务。本研究检索了《二十大报告》中的战争隐喻以及每个样本的出现频率,结果如下。

根据表3,《二十大报告》中共有35例战争隐喻,总出现频率为245次。其中“战略”一词出现的频率最高,因为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制定战略计划和实施战略举措十分重要,主要体现了“改革开放是一场战争”。

例3: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例3以一场攻坚战映射改革开放,以战争中的水深火热映射改革开放的困难。它揭示了改革开放的革命性,生动地描绘了改革开放的艰辛。

4.人类隐喻

当涉及描述人类的特征、情感和行为时,语言中有许多常见的隐喻。通过使用人类隐喻,我们能够以更富想象力、更令人难忘的方式表达复杂的想法和感受。

本研究手动检索了《二十大报告》中的人类隐喻以及每个样本的出现频率,结果如下。

根据表4,《二十大报告》中共有45例人类隐喻,共出现了287次。其中“心”和“精神”出现的频率最高,反映了党对思想政治建设的高度重视,主要体现了“国家(地区)是人”。

例4: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例4体现了对 “台独”分裂行为的强烈反对。把地区比喻成人,表明了地区的重要性和独立性,强调了对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和主动权的维护。

5.植物隐喻

植物隐喻通过将抽象的概念与自然界中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帮助人们理解抽象的概念。正如植物的生长和发展一样,人们可以用植物隐喻来表达关于生长、发展和变化的想法。本研究检索了《二十大报告》中的植物隐喻以及每个样本的出现频率,结果如下。

根据表5,《二十大报告》中共有16例植物隐喻,总出现频率为98次。其中,“根本”一词出现得最多,反映了党认识到必须抓住和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主要体现了“腐败是植物”。

例5: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任务依然艰巨

例5将腐败比喻成植物,说明腐败可以像植物一样传播和生长,需要从源头上拔除,表达了根除腐败的难度和复杂性。

6.其他概念隐喻

《二十大报告》中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概念隐喻,如水隐喻、机器隐喻、动物隐喻等等,但出现的频率相对较小。

(二)《二十大报告》英译版中使用的隐喻翻译策略

1.由同一概念隐喻所投射的隐喻表达方式

通过使用相同的概念隐喻来翻译原文的概念隐喻,可以帮助保持译文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在《二十大报告》中,这种翻译策略被广泛使用。

例6: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The theme of this Congress is holding high the great banner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原文含有战争隐喻,将“社会主义”描述为战争的旗帜,表达了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

2.由类似概念隐喻投射的隐喻表达

受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的影响,严格使用同一概念隐喻所投射的隐喻表达方式可能会导致不恰当的翻译。因此,在翻译中使用相似的概念隐喻可以帮助译者在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合理地模仿原文的隐喻表达,提高翻译的自然性和流畅性。

例7: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uman resources are the foundational and strategic pillars for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in all respects.

原文含有建筑隐喻,用“支撑”来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而英译版中将其译为“pillars”,同样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性。所以当目标语言与原文存在相似的概念隐喻时,译者可以用类似的概念隐喻来表达原文的意思。

3.取消概念隐喻

取消概念隐喻是指取消或限制使用原文存在的隐喻表达。当目标语言文化中没有相应的隐喻概念,或者原文的隐喻表达与目标语言文化背景不对应时,通常会采用这种翻译方法。

例8:风雨无阻向前行

forging ahead with resolve

原文用“风雨”来表示挫折和困难,而在英译本中取消了概念隐喻,用“with resolve”来表达坚定的决心。译文成功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也符合英语的语言特点,变得更加简洁易懂。

4.增加概念隐喻

增加概念隐喻是指在目标语言文本中添加原文中没有的隐喻表达。该方法的目的是创造容易理解的文本,并有效地向目标受众传达预期的含义。

例9:亲仁

fostering neighborliness

英译版中增加了植物隐喻 “邻里关系是植物”,以此表明人际关系也应像植物一样被照顾、培养和维护,用“fostering”一词来表达良好的邻里关系,使译文更加生动和准确。以此看出,当翻译需要突出某些重要的内容时,增加概念隐喻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

5.省略概念隐喻

省略概念隐喻是指翻译时有意省略目标语言中的隐喻表达。这种技巧是为了简化目标文本,使其更简洁、更容易被目标受众理解。

例10: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存在不少短板弱项

Many shortcomings were affec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and the military.

原文使用了建筑隐喻,把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描述为一座建筑,英译版中省略了建筑隐喻,将“短板弱项”译为“many shortcomings”。

四、结语

《二十大报告》主要使用了旅途隐喻、建筑隐喻、战争隐喻、人类隐喻、植物隐喻和其他概念隐喻。《二十大报告》英文版主要采取了由同一概念隐喻所投射的隐喻表达方式、由类似概念隐喻投射的隐喻表达、取消概念隐喻、增加概念隐喻和省略概念隐喻等策略。

未来的研究可以使用语料库语言学或认知语言学方法来识别概念隐喻,并分析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模式,把重点放在语用和社会因素,对翻译策略的研究采取更全面和多维的方法。

参考文献

[1]Charteris-Black,J.Politicians and Rhetoric:The Persuasive Power of Metaphor[M]. 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2011

[2]Lakoff,G.Moral Politics: How Liberals and Conservatives Think[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2

[3]Mio,J.S.Metaphor: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M].Mahwah: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6

[4]黄敏.隐喻与政治:《人民日报》元旦社论(1979-2004)隐喻框架之考察[J].修辞学习, 2006,(01):15-23

[5]李玉萍.俄语报刊政论文中隐喻的特点[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3(05):43-47

[6]王维民,黄娅.从概念隐喻看政府的意识形态与执政理念: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1978-2011)为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13(03):40-45

简介:陆心怡(2003-)女,江苏泰州人,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在读本科生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二十大报告英译本的概念隐喻及其翻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KYX2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