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在消化内科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9
/ 2

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在消化内科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杨勤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 南京 210000

要:目的:研究消化内科临床诊疗中无痛胃镜和普通胃镜实际应用效果。方法:在消化内科2023.1至2023.10时间段内参与胃镜检查患者中选择62例,31例选择无痛胃镜检查方式,31例选择普通胃镜,比较不良反应出现率、临床指标和满意度评分、疼痛评分(VAS)、焦虑情绪评分(SAS)指标。结果:无痛组和普通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率3.23%、25.83%;VAS评分(2.65±0.86)分、(4.83±1.01)分,SAS评分(47.75±1.62)分、(50.84±2.65)分,及其临床指标前者数据偏小;满意度评分(90.86±2.15)分、(84.85±2.88)分,前者数据偏大,组间具备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临床诊疗中无痛胃镜效果优于普通胃镜,具有痛感小、不适感少,指征稳定优势。

关键词:消化内科;普通胃镜;无痛胃镜;满意度

前言:胃镜检查有利于早期鉴别胃肠疾病,但出于对检查疼痛感的担忧和恐惧,某些患者只在病症表现强烈时进行检查,容易耽误病情。无痛胃镜作为有减轻疼痛感作用的安全高效检查方式,具备实践应用意义。在我院消化内科2023年1月~2023年10月参与胃镜检查项目患者中选出62例予以研究。

1 患者档案和诊疗方法

1.1 患者档案

在我院将62例胃镜检查患者视为样本。每组31例。普通组有20例男性和11例女性,平均(38.98±5.35)岁,25岁至50岁。无痛组有19例男性和12例女性,平均(38.76±5.28)岁,26岁至51岁。组别患者档案信息与研究结果无相关性(P>0.05)。选入者均符合胃镜检查适应症,且已签订同意书;剔除精神心理疾病者、消化道畸形及患有急危重病者。

1.2 诊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保持8h空腹状态,随即普通组采用普通胃镜,在检查室内保持左侧卧位,口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国药准字H20041523 10mL/支),检查前一刻钟按照说明含服2min后吞服,由专业医师手持胃镜导管从患者咽喉处伸入,分别观察患者胃肠食管部位病变表现。

无痛组应用无痛胃镜检查方式,以无痛麻醉方式建立静脉通道,连接吸氧机,每分钟供氧2.5L,以屈膝体位采用地佐辛注射液(国药准字 H20080329 1mL:5mg /支)复合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国药准字 H20030115 20mL:0.2g /支)进行麻醉。待麻醉后同样向其胃肠部位插入导管,记录胃镜反馈结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不良反应出现率(咽喉反射、恶心呕吐、咳嗽、痉挛)、VAS评分、满意度评分、SAS评分、临床指标(HR:心率,60-130次/min;SBP:收缩压,≤140mmHg;DBP:舒张压,≤90mmHg)。

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定患者检查过程的疼痛感,从0分到10分分别代表无痛、剧烈疼痛,分数越大疼痛感越强。

以本文自制满意度问卷评估满意度,100分为满分,分数高于60分视为满意。

以焦虑自评量表测定焦虑感,包括20道题目,分数高于50分表示有焦虑感,焦虑感与分数有正相关关系。

1.4 统计学标准

数据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构成比(%)描述,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数据输入后P值小于0.05,证明两种检查方式具备统计学对比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不良反应出现情况

由表1可知:检查后无痛组不良反应出现率略低于普通组,具有可比性(P<0.05)。

1 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对比

组别/比例

咽喉反射(n/%)

恶心呕吐(n/%)

咳嗽(n/%)

痉挛(n/%)

合计(n/%)

普通组(n=31)

2(6.45)

3(9.68)

2(6.45)

2(6.45)

8(25.83)

无痛组(n=31)

0(0.00)

1(3.23)

0(0.00)

0(0.00)

1(3.23)

4.679

P

0.031

2.2 对比检查期间疼痛感和满意度评估结果

    由表2可知:检查后无痛组患者VAS评分和SAS评分略低于普通组,满意度评分较高,组间有可比性(P<0.05)。

2 检查期间疼痛感和满意度评估结果对比

组别/评分

VAS评分(分)

满意度评分(分)

SAS评分(分)

普通组(n=31)

4.83±1.01

84.85±2.88

50.84±2.65

无痛组(n=31)

2.65±0.86

90.86±2.15

47.75±1.62

t

9.150

9.311

5.539

P

0.000

0.000

0.000

2.3 对比检查前后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

由表3可知:检查前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未见对比差异(P>0.05);检查后无痛组略低于普通组,具备可比性(P<0.05)。

3 检查前后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组别/指标

HR(次/min)

SBP(mmHg)

DBP(mmHg)

普通组(n=31)

80.93±4.67

104.38±2.96

133.27±5.83

128.73±4.07

80.99±2.53

83.76±2.26

无痛组(n=31)

80.94±4.66

74.87±2.53

133.32±5.79

120.96±3.25

80.98±2.49

78.52±2.08

t

0.008

42.195

0.034

8.306

0.016

9.499

P

0.993

0.000

0.973

0.000

0.988

0.000

3 讨论

无痛胃镜因其能够在患者麻醉状态下完成检查任务,进而更易得到患者的认可,无论是疼痛感还是焦虑感,又或是检查期间的不适感,都能在规范化检查过程得到有效控制,其应用优势明显强于普通胃镜[1]。经由无痛组数据验证:消化内科诊疗环节应用无痛胃镜检查方式,能够保持临床指标稳定,并且满意度分数较高,VAS评分和SAS评分及不良反应出现率偏低,此种检查方式有实践推广意义。

学者宿静[2]研究中95.56%的患者得到了有效诊疗,仅有2.22%的不良反应率,临床指标趋于正常。学者刘忠瑛[3]发现检查后疼痛感最低分为1分,97.5%的患者评分高于60分,与本文数据有相符性,该研究内容有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消化内科临床诊疗期间无痛胃镜效果显著,不易形成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普遍较高,同时临床指标趋于稳定,整体疼痛感较小,因而可以将其视为普通胃镜之前优先考虑的检查方式。

参考文献:

[1]孔娜,刘永华,张肖,等. 探究消化内科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2):110-111.

[2]宿静. 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在消化内科诊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23,18(09):45-48.

[3]刘忠瑛. 无痛胃镜在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社区医师,2023,39(12):92-94.

作者简介:杨勤 ;性别:  女; 出生年月:1971年1月 ;籍贯:浙江省杭州市  民族:汉   ;最高学历:大学本科 ;目前职称: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