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职生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5
/ 2

新时期中职生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思考

惠香

徐州机电技师学院221131

摘要: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式是目前新兴的职业人才培养方式,在中职学校的教育体制中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在目前的时代发展背景下,随着社会对技术性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对中职学校教育的关注也不断提高,对中职学校的教育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经历较长时间的发展与改进后,虽然在教学方面也获得了一些成绩,但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因此,改进与改革现行教学方式势在必行。本文重点对中职学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展开进一步探讨,并与现实联系,针对目前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合理改进,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

伴随国家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有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制造业崛起,第三产业迅速扩张,与此相对应的就是需要更多的技术性人才。因此,国家特别举行了一次职业教育座谈会,并根据我国实际发展国情,制定出一套有利于促进中职学校长期发展的政策。目前,我国教育学界对这一教学模式的研究还处于萌芽状态,缺乏相应理论依据,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因此,有必要对中职学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探讨,为今后的教学与实践工作的展开提供借鉴。

一、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对于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说,它是目前一种创新型职业人才培养方式,重点在于职业素质以及技术能力的提高,提高就业竞争力,可将已有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并在高校与合作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为学生提供实习工作机会,促进学生对自身理论基础以及专业技能加以提高,充实工作体验。在此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多以理论基础为主,而合作型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工作机会。总体而言,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表现出如下特点:第一,它是一种将学校内部理论知识与学校外部实践工作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可得到理论知识,又可得到大量专业技能训练。第二,因中职院校与合作企业构建合作关系,双方可以达到共赢、互补的效果,因此,学生在校外的实践工作是由学校以及企业共同认可的,并对学生的工作实践进行专门培养。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录用不具有强制性质,而是双方相互自愿;第三,在院校合作企业中,学生开展实践工作,必须遵守企业对正式员工的管理标准,将学生的学业目标以及职业目标结合。第四,在实践工作中,学校会对学生的工作情况实时监控,并做出相应评价与考核。

二、中职院校强化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机制探索

(一)制定完善相应政策法规,保障工学交替顺利实施

在进行工学交替教育实践中,企业与中职院校是其中的两个主要参与者,因此,对两者之间的问题进行适当协调以及解决显得非常关键。首先,国家应制订或出台相应法规,对参加培训的企业、院校等进行专业培训;其次,利用中职院校与企业签订的合作协议及评价制度,进行多层次监督,切实履行各方责任,互相监督,互相协作,达到双赢目的。最后,建立一套鼓励机制,对于在教育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工作人员以及学校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鼓励政策,推动中职学校教育改革,同时加大企业参与力度。

(二)更新院校办学理念,提升企业参与度

中职院校在加强师资素质教育的同时,需做到“两手抓”,尤其加强师资队伍培养,更需主动对课程设置方案加以探究,抛弃过时思想,以企业要求为基础,开发出与之有关的课程,使其与市场生产需求更为紧密。而对合作企业,则应以大局为重,以长远合作发展为目标,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同时,对校企合作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最初的合作当中,企业需与学校一起进行课程调整,这样既可对人才进行塑形,又可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更多资源。除此之外,企业是否具备较强社会责任感,也是吸引人才的主要方式。因此,企业与高校应在共同战略高度上,密切配合,保证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成功实施。

(三)构建保障体系,促进培养模式顺利实施

为保证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实施,必须有一套完善的保证体系。国家应制订工学交替有关政策,运用法律法规对实行工学交替模式的中职院校以及相关企业约束规范。在中职教学中,不能只单纯将教学计划实践教学纳入课程内容中,而需将重点放在学生在企业中做了什么、做的怎么样、学到了什么,还可利用构建好的信息反馈机制发现问题,并在第一时间加以解决。在企业中,也需提前制定相应规章制度,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应履行的义务,这样不仅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还可维护实习者的合法权益,确保人才培养能够稳定、有序实施。

(四)制定“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案

在实行工学交替制度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工学时间冲突可以得到很好的处理,因企业的生产与销售都有淡季,不想每年都有很多实习生加入,这样会加大企业经营成本。为适应学生对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要求,学校与系部对可对专业相关课程进加以整合,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等课程整合归纳。在企业淡季时段内,安排专业核心课程展开工学交替,授课地点以企业为主。在其余时间里,将公共基础课以及专业基础课内容重点编排,基于此,学生将会参与到一些企业的各种活动当中,还会有一些企业到学校里做演讲,并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在教学内容上严格遵循认知规律,遵循教学次序,并确保每一学期都能有一次实际工作机会,实现“旺工淡学”的工学交替教学培养方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社会专业性人才需求度飙升的背景下,对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因此,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必然。然而,因这种方式在国内理论基础以及实践经验都比较薄弱,所以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让其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推动职业学校与合作企业一起办学,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增荣,章红梅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及其应用[J].职业,2019(7):15-16.

[2]张淑娟,张德芳,严军虎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8(18):121-122.

[3]万兵基于三学期制思想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以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6):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