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3
/ 2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对策

张秋林

610526197705266412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结构的施工需要使用混凝土,因混凝土属于混合型材料,所以其质量易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原材料的配置、拌合施工、振捣施工以及浇筑施工等,实际施工容易出现质量隐患,影响建筑结构施工质量。在众多质量隐患当中,最为常见的质量隐患是混凝土裂缝,其产生原因以及治理方式各异,需要建筑企业派专业人士进行研究,同时还需要施工人员在日常施工过程中做好防治措施,尽可能降低混凝土裂缝发生概率,有助于为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对策

引言

混凝土属于基础建材的一种,是影响建筑施工的关键,加强混凝土施工管理,提高混凝土施工应用水平,可有效保证施工质量。混凝土是否存在裂缝问题,是检验其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反映混凝土整体性、紧密性、刚硬性的重要指标,因此,应加强混凝土施工监控,采用各类防治技术,以有效保证混凝土质量,这也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点内容。因混凝土施工流程繁琐,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问题,需要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采取有针对性的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进行有效防治,以有效保证混凝土施工的安全性。进一步了解发现,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与材料配比、温度控制、施工工艺、后期养护等有直接关系,需在具体施工中予以关注、控制。

1混凝土裂缝的危害

混凝土裂缝持续加剧会对土木工程品质和现场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在实地施工期间,裂缝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会削弱整个建筑物的强度,随着裂缝的持续性加剧,混凝土强度也日渐削弱。此外,若裂缝规模和数量增加,将会极大地拖延施工的总体进度,若不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来整治裂缝,就会导致裂缝扩大,继而对后期施工造成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位置也在不断变化,这会增加混凝土开裂频率。由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在持续性下降,其形变总量就会日渐增加,使施工现场存在极大的安全威胁。一方面,混凝土裂缝问题会使混凝土体的防水性能下降,发生漏水或者是渗水等问题,长此以往,腐蚀内部结构,影响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混凝土裂缝容易导致建筑结构荷载能力下降,在发生地震等不可抗力情况时,极易造成事故,影响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和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2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2.1塑性收缩裂缝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塑性收缩现象,这是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胶凝材料固化和晶体结构逐渐调整所导致的。塑性收缩不仅造成了混凝土表面的龟裂,还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裂缝。塑性收缩裂缝的产生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混凝土浇筑时未采取充分的防裂措施、环境湿度和温度变化较大等因素有关。为预防和控制塑性收缩裂缝的发生,建议加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调整,避免含水量过高;采取充分的防裂措施,如在浇筑过程中添加控制裂缝剂或采用预应力技术等;应加强环境监测,尽可能控制环境湿度和温度的变化。

2.2沉降裂缝和干缩裂缝

沉降裂缝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地基松软、承载力不足或地下水位变化等情况下更为突出。由于地基沉降不均匀,建筑物就会出现变形应力,尤其是在混凝土结构中,这种应力很容易产生裂缝。沉降裂缝的成因较为复杂,可能是由于地基处理不当、防水措施不到位或原地面荷载压缩不充分等因素造成。针对沉降裂缝的产生,可采取加固地基、增加支撑、加强排水等措施修复和预防。干缩裂缝是指混凝土过度干燥时出现的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部水分丢失导致混凝土体积收缩而引起的。干缩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较为常见的裂缝类型,尤其是在高温、低湿环境下更加明显。

2.3温度方面

温控方面主要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控方式不正确或者忽视了混凝土保温、保湿等的重要性。例如,混凝土浇筑时和浇筑后,没有测量其内部、表面温度,没有准确把握内、外温度情况,进而没有采取合理的内部散热、外部保湿、保温等措施,使得施工结束后,混凝土出现表面或者深层裂缝问题,影响混凝土体结构的稳定性及整个施工质量;未有效控制水热化速度及其温度变化,使得拉应力等受到影响,致使裂缝问题出现。

3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施工控制策略

3.1构建人员培训体制

混凝土施工较为专业,其裂缝的产生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施工人员的专业性是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前提条件。一方面,建筑企业需要加强对技术以及管理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与教育培训活动以及相关知识讲座等。技术人员需要着重学习先进技术应用技巧,提升自身各类施工技术的实操能力,而管理人员需要学习管理相关知识以及实践方法等,重在提高自身先进管理意识以及管理技能等。另一方面,针对施工人员,建筑企业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注重施工人员安全施工意识的提升,同时还需要通过人才培训体制的构建引导以及督促施工人员积极参与各类培训活动,以此提高其施工水平。

3.2混凝土置换

混凝土置换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方法,主要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置换材料。在混凝土置换之前,要选择合适的置换材料。通常可采用聚氨酯泡沫、硬质聚氨酯泡沫、水泥砂浆等材料进行置换。(2)施工现场准备。在混凝土置换之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检查,确保施工环境整洁、安全、符合要求。同时,要确定置换深度和范围以及置换材料的配比和使用方法。(3)混凝土置换。将置换材料注入混凝土结构内部,直到填满整个置换区域。如果置换区域较大,可采用多次注入的方式逐步填满整个置换区域。(4)养护。置换完成后,要对其进行养护。在初期养护中,应采取覆盖保温、湿润养护等措施,以保证置换材料的稳定性和强度。

3.3提高养护质量

选用现浇成型的混凝土,如果养护作业未做好,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均不满足施工需求,就会对混凝土强度造成直接影响,导致其裂缝状况加剧。养护期间,需严格把控现场的温度和湿度参数,为获得良好的施工品质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养护期间也可将薄膜加盖至混凝土表层,保持水分。

3.4严格控制温度湿度

常规情况下,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体积较大,施工后期以及养护阶段混凝土的温度、湿度控制十分重要,施工人员需要重点关注水泥原材料,即在混凝土浇筑期间防止水泥发生水化热反应,又或者是在混凝土搅拌以及振捣期间尽可能降低水泥发生水化热反应的几率,必要的情况下,施工人员可以在混凝土振捣期间适当添加缓凝减水剂,以此可以减少胶凝材料的使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抑制水泥原材料发生水化热反应,防止混凝土出现内、外温差较大问题,最终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病害。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处理裂缝问题非常关键,需针对不同的裂缝,采取不同的措施,以更为妥善地处理裂缝问题。温度控制不佳,容易热胀冷缩,使混凝土内部受力不均导致裂缝问题,或者混合料配比不合理,使混凝土内部水热化反应影响过大,以及后期养护不当,如洒水保湿工作出现漏洞,都会引起一定的裂缝问题,但温控是最常见、直接的原因。目前,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分析混凝土裂缝问题的重要性,在了解不同环节、不同原因引起裂缝问题的基础上,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有效处理,能够有效处理裂缝问题,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白雪,李明.混凝土结构裂缝形成原因及其治理措施[J].建筑技术与设计,2018(03):35-39.

[2]王刚,周云.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方法比较分析[J].建筑科学,2019(06):59-63.

[3]杨志勇,刘维华.混凝土结构裂缝综合治理技术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20(04):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