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课堂革命”路径研究--以数控专业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5
/ 2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课堂革命”路径研究--以数控专业为例

张俊生   马振哲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职业教育“课堂革命”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及手段,是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高职院校数控专业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以“1+X”证书制度、技能训练和双师队伍为突破点,探讨了“课堂革命”在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课堂革命  高职院校  数控专业

作者信息:张俊生(1989-),男,汉族,山西省阳泉人,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马振哲(1997-),男,汉族,辽宁省大连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教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基金支持: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规划一般课题《教育生态学视域下推进职业院校“课堂革命”的支持体系构建与路径突破研究》(主持人:张俊生;项目编号:K22YG602671)阶段性研究成果。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项目《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课堂革命”的路径研究与实践》(主持人:张俊生;项目编号:388)阶段性研究成果。

职业教育“课堂革命”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及手段,《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明确提出要推动职业院校“课堂革命”,适应生源多样化特点,将课程教学改革推向纵深。数控专业实训课程是高职装备制造大类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主要内容是理论基础知识学习、虚拟仿真、数控加工,本文以数控专业为例,对整体的教学过程进行研究,剖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堂革命”的路径研究。

一、高职院校数控专业“课堂革命”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智能制造领域迅速发展,高职院校课程体系面临着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形势,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课程和实践相对真正企业一线的需求明显滞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数控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内容相对滞后,由于企业生产实际应用技术更新迭代较快,部分数控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相对滞后,存在教学与现场脱节的现象,无法实现学生“学什么”和“用什么”的有效衔接。高职院校数控专业的课堂革命需以“岗”为方向开展实训教学设施改革,主动对接企业的岗位需求,分析岗位工作能力,体现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另一方面是数控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较单一,缺乏创新性;部分数控专业实训课程存在“以讲代练”的情况,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实操练习。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难懂,而学生无法及时在实训中验证相关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另外部分数控专业实训课程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实训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这种实训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高职院校数控专业“课堂革命”的路径创新

(一)打造“1+X”证书制度教学环境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在职业院校启动 “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以下简称为“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以“1+X”证书为抓手,重构“1”与“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践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把企业实战、工作环境、实战项目和实战检验引入课堂教学,实施校企双导师教学。以AHK-DMG、多轴加工、数控车铣等证书为桥梁,对接岗位需求;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和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方式改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造数控专业相关精品在线课程,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建立数控车、数控铣、多轴加工等实训室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学生实战训练,实现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并利用网络及虚拟仿真的方式,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创设虚实融合的学习情境。

(二)促进实践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学生以实际操作能力为主;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多给学生亲自操作机床的机会,使每一个环节都能熟练掌握从简单到复杂,并且让学生亲自动手以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以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要求学生在技能上体现出较高水平,同时注重实用、实效、规范,为后期技能大赛提供理论和技能基础。一是强化训练,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作为训练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和技术能力,将实践操作水平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渗透到现实生产中去。二是以技能大赛为契机,通过比赛检验和评估学生专业理论与实践动手能力之间是否协调统一。三是技能大赛前加强培训,由相关单位负责组织优秀参赛成员到各个国家及地区进行学习交流或比赛观摩,参加全国竞赛和专业技能竞赛同时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定期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专项训练。

(三)构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作为“供给侧”,在提升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中是关键,数控专业想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做好技术的传承,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普遍是理论知识掌握比较系统而实践能力明显不足,这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在工作的第一年,采用有经验的老教师“一带一”模式,培养有发展前途的青年骨干。

其次,实行校企双导师是制,从校外企业、行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实践技能。

最后,选择优秀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为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最佳实践锻炼的场所,让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校外实训基地浓厚的职业氛围中接受锻炼,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职业技能在实践中不断增长。

三、结论

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院校课堂革命是一项艰巨、长期、循序渐进的系统性工作。以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加强实践能力,同时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渗透技能大赛的标准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广泛讨论,遇到问题积极与老师探讨解决方法,综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有利于推动“课堂革命”走向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