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完善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评价体系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2

改革完善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评价体系问题研究

杨军艳    李钗    王娟    刘莹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文章指出评价体系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考核而忽视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这导致毕业生面临适应能力不足的困境。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从确立面向实际职场需求的评价目标、构建知识与能力兼顾的指标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改进评价方式的多样性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对策建议。文章强调要建立质量保障机制,进行跨部门合作,不断优化完善评价体系,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使高职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评价目标;指标体系;多样化评价

引言

当前评价体系存在偏重理论知识考核而忽视实际操作能力的问题,这导致毕业生面临适应能力不足的困境。深入探讨如何改革现有评价体系,使之更贴合产业和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是推进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拟通过分析现有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提出从确立评价目标、建构指标体系、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调整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完善评价体系的对策建议。希望为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益的政策参考。

一、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评价体系面临着待改革完善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在适应新形势下的复杂需求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在现实职场中,技术技能人才所需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日益凸显,这导致评价体系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差距。因此,对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和改革,以更好地契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问题

(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评价体系与实际职场需求之间的脱节。传统评价体系偏向于以书本知识为主要依据,而现实职场所需的技能更加强调实际应用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这种脱节不仅使得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面临难以适应的挑战,也造成了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对多元化、综合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越来越高,然而传统评价体系往往未能全面考量这些方面,导致毕业生缺乏与时俱进的综合能力。因此,为了使评价体系更加贴近实际职场需求,必须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推动评价体系的合理优化和改革。

(二)效果不佳的后果

评价体系与实际职场需求脱节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初期面临着能力不足的问题,难以胜任实际工作任务,从而增加了用人单位的培训成本和时间。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评价偏向,可能使得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受到挫折,限制了他们全面发展的潜力。评价体系未能充分考量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可能导致毕业生在创新型企业中无法有效地贡献和融入。不仅如此,评价体系的不完善还可能加剧就业压力,使得毕业生在职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和成长。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效果不佳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凸显了对其进行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三、改革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对策

(一)目标制定与指标体系建构

为改革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评价体系,需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在目标制定与指标体系建构方面,确立以适应实际职场需求为导向的评价目标。评价体系应充分考虑实际操作能力、创新、团队协作等,以确保毕业生能在职场有所作为。构建多维度指标体系,将知识、应用、创新、社会责任等纳入评价。这有助于更全面评估学生素质,提升评价准确性。注重定量与定性指标结合,以更好衡量综合能力。明确目标和科学指标体系可实现评价与需求结合,支持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发展。

(二)教育方法和评价方法的整合

必须深度整合教育方法和评价方法。在教育方法方面,应当推崇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环节应得到充分加强,例如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项目、案例,从而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性项目,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以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评价方法也需要相应调整。除了传统的笔试外,应引入更具实际意义的评价方式,如实际操作考核、项目成果展示、团队协作评价等。这些方法将更能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水平。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采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注重发现学生的优势和潜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意识。

(三)质量保障与改进机制

在改革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时,建立有效的质量保障与改进机制至关重要。需建立定期的评价体系评估机制,以监测实际效果并及时调整。可通过学生、教师和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职业发展等评估有效性。高校应建立跨部门协同合作机制,确保教育与评价方法整合。教务、实习、就业指导等部门合作,推动评价体系全面落实和优化。引入外部专家、企业代表等开展评估与指导,为评价体系提供客观第三方意见,从广角度审视合理性和适应性,为改进提供支持。另外,鼓励高职院校经验交流、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探索质量保障与改进模式。

结论

改革完善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与实际职场需求的有效对接,是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需要从评价目标、指标体系、教育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多方面入手,实现评价体系的科学化和体系化。应确立面向实际职场需求的评价目标,构建兼顾理论和实践、知识和能力的指标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改进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针对性。要建立定期评估和跨部门协作的质量保障机制,并鼓励校际合作交流,不断优化完善评价体系。通过深入推进评价体系改革,可以有效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使高职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课题项目:2023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立项课题:《改革完善技评价技能人才评价体系问题研究》,项目编号:JRS-2023-3136

参考文献

[1]张冠男,郎卫珍,李彦伟.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3(11):69-72.

[2]何仙珠.新时代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3):255-257.

[3]黄国汀,刘发奎.高职院校影视技术专业“2332”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