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小学美术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唐中正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二小学 5284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小学教育的要求也在逐渐地提高。而且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系统知识学习的初始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和动手实践的快速提升时期,本文针对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动手能力

小学美术学科具有特定的性质,通过对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视,可以体现出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不仅需要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需要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动手操作的兴趣

由于各方面对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重视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过于注重对这几门学科成绩的提升,缺乏对美术学科教学中自身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忽视,导致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时,发现不了相应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式存在单一性

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随着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应该进行不断地更新。但是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有一部分老师在教学的活动中受到以往教学经验的影响,习惯性地使用自己常用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导致教学方式存在单一性的特点,没有对自身的教学方式及时地进行更新。在他们的教学中,认为美术课程最主要的即时教授学生一些绘画的技巧,所以课堂模式存在重复性的知识学习,并且在学习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绘画,缺乏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2]。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活动归于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建议

(一)多媒体建立情境,激发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兴趣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踏入信息化的时代。先进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其中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所以在今后的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在美术的学习中进行动手操作的兴趣。同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为美术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动手操作。除此之外,老师在进行情境创建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本内容进行充分地研究,确保创建的情境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情况,使学生能够不自觉地加入到动手操作中去[3]。比如在学习岭南版小学一年级下册中的《大嘴巴纸玩偶》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折纸、联想、装饰等步骤,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制作出特征突出且色彩搭配比较鲜艳的玩偶作品。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进行有效地培养。那么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各种制作纸玩偶的工具以及相应的纸玩偶作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到纸玩偶制作的教学情境中去,使学生想要动手操作的欲望被充分地挖掘。

(二)开设专门的手工课程,为学生的动手操作创造条件

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手工制作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设置手工制作课程,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老师在进行手工制作课程的讲授中,老师应该丰富手工制作的课程形式,激发学生进行手工制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寻找到动手操作的乐趣。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开展手工制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激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比如在学习岭南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中的《小礼物》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按照自身的喜好制作相应的礼物。在进行“小礼物”的制作环节中,学生对自己想要制作的礼物进行思考,并且将这些想法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进行验证。在这一过程中,会加强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促进了自身动手能力的提升。

(三)通过多样的美术工具,激发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意识

在小学美术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前提是激发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意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还存在不成熟的情况,所以小学阶段的学生存在非常强的好奇心理。所以老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种好奇心理,向学生们展示美术教学中多种多样的美术工具,比如彩笔、橡皮泥等美术工具。这些美术工具的展示,可以激发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兴趣,同时激发出学生使用这些工具进行动手操作的意识[4]。比如在学习岭南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中的《我们的泥玩具》时,老师可以在讲课之前将早已准备好的橡皮泥等美术工具向学生进行展示,激发出学生使用橡皮泥进行动手操作的意识。之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器皿或者人物、动物等物体的制作。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意识,在意识的驱使下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老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通过创建情境、向学生展示美术工具或者开设专门的手工制作课程等方式,激发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意识,提高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兴趣,为学生的动手操作创造充分的条件,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培培.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 科幻画报,2022,(05):201-202.

[2]魏小勇.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 新课程,2022,(08):166.

[3]缪鑫.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 科幻画报,2020,(07):279.

[4]宋婧.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 华夏教师,2020,(0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