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课程:让幼小自然衔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3

主题课程:让幼小自然衔接

王小敏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白马小学  471000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课程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注重幼小衔接,减缓坡度,降低难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课程是学生在学校全部生活的总和,依据国家要求,我们将语文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以活动化、生活化,游戏化为主要形式,研发一年级新生入学课程“我上学了”。通过“初识小学生活”“熟悉小学生活”和“融入小学生活”三个板块儿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助力儿童生命成长。

【关键词】主题课程,幼小衔接,活动化、生活化,游戏化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要求“小学一年级设置过渡性活动课程,注重做好幼小衔接”。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指出,课程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注重幼小衔接,减缓坡度,降低难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1]“幼小衔接”第一次写进了课程标准。为贯彻落实国家精神,科学、有效实施幼小衔接,我们结合一年级新生特点,从语文课程出发,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积极探索幼小衔接主题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课程理念

(一)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传统教育理念是培养有准备的儿童,希望儿童可以适应小学的教育环境,希望儿童能为小学教育做好充分的准备。而真正的幼小衔接,应关照儿童的已有经验及需求,将儿童看作教育的主体,幼小衔接的中心。环境是课程的一部分,因此,我们秉承“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这一核心理念,重视文化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营造,让环境真真正正、实实在在成为儿童成长的支持性因素。

(二)构建“基于主题的多学科融合”入学课程体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幼小衔接。课程是学生在学校全部生活的总和,因此,我们将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研发实施一年级新生入学课程“我上学了”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五大领域的特点,延续幼儿园“在生活中、游戏里学习”的原则,加强生活和学科的双向联系。围绕主题,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中选取学习素材,或是把教材内容转化为他们的生活经验。重视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多学科融合,让课程资源成为儿童融入环境、爱上学校、爱上学习的重要载体,让儿童依照自己的生命成长规律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双向衔接。

课程目标

(一)协助儿童幼小平缓过渡

幼儿园和小学分属不同学段,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儿童在入学适应期面临不同程度的困难。因此,我们将幼小平缓过渡作为课程的首要目标,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儿童学习发展特点与规律,优化开学主题课程体系,让儿童在新的环境支持下做好幼小衔接,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减缓坡度,顺利过渡。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入学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助力学生拥有学习力、思考力与实践力。一是知识,它包括学科内容。二是技能,它包括儿童为了完成课程实施任务而必需的创新思维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三是品格,它包括儿童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的勇气、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以及探索欲等。四是自我认知能力,它包括儿童对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能力、同伴关系等的认知意识、评价和态度。四是学科素养,它包括语言积累、思维发展、文化自信、审美创造等。

  (三)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基

  借助开学主题课程,全面做好儿童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工作,有效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时间意识、 探究意识,保证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向小学生活的过渡,帮助学生成就更好的自己,为儿童未来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实施

我们将一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设置为入学的关键适应期,将九月开学课程主题确定为“我上学了”,按时间先后,由浅入深共分三个板块儿:“初识小学生活”“熟悉小学生活”和“融入小学生活”。

课程主题

板块

周主题

课程内容

9月

我上学了

初识小学生活

入学了

活动:开学典礼、入班仪式

熟悉小学生活

第一周

我和我的学校

活动:参观校园、认识朋友

课文:《我上学了》《我是中国人》

绘本:《大卫上学去》《小阿力的大学校》《蚂蚁和西瓜》

儿歌:《喇叭花》《小狗找朋友》

美术:《我的树叶姓名牌》《我的文具朋友》

音乐及游戏活动:《读书郎》《找朋友》

    第二周

我和我的好朋友

融入小学生活

    第三周

我们一起做游戏

课文:《天地人》《金木水火土》

《口耳目》《日月水花》《对韵歌》

绘本:《风喜欢跟我玩》《搬过来,搬过去》《100层楼的房子》《天生一对》《一年级的小豌豆》《一年级的小蜜瓜》

儿歌:《手影》《皮筋歌》《跳房子》

《编花篮》

美术:《纸杯花篮》《手工月饼》

音乐及游戏活动:《幸福拍手歌》《虫儿飞飞》

读写绘:《我上小学啦》

第四周

我们一起去探险

(一)初识小学生活--入学仪式,开启小学

.环境营造

  真正丰富的学习体验需要将好的环境和课程优化相融合。因此,我们将环境看作课程实施中的重要部分。 “自然、经典、生活化” 的校园环境,与儿童形成天然的精神链接。校园中的各种树木、沙池、秋千、攀岩墙,一年级教室走廊外的“阅读长廊”,精美的绘本,漂亮的绿植,为学生营造出了富有童趣、安静高雅的学习环境。教室内贴有学生姓名贴的课桌以U形摆放,班级读书角、生活用品角,温馨的图文标识,良好的班级环境为儿童的探究、阅读、游戏提供了最好的支持。

.入学仪式

  仪式感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九月一日,我们举行盛大的开学典礼和入班仪式,开学典礼上,校长和任课教师给每个一年级新生送上深深的祝福,六年级的哥哥姐姐们给每个新生送上鲜花和拥抱。伴随着淡淡的音乐,他们在教师、家长的注视下,哥哥、姐姐的带领下,小手拉大手,走过爱之门,感受生命的至尊与美好。拓印成长环节,每个一年级新生拿着自己喜欢的笔,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名字,拓上自己的小手印,留下小学生活的印记,开启愉快的小学旅程。与此同时,学校还为每个新生精心准备了阅读花园和跳绳,希望每个孩子能畅游书海,更希望每个孩子能够坚持锻炼,快乐成长。

在随即而来的入班仪式中,为了减少孩子们对新环境的不适,我们会为每个新生送上爱的拥抱和棒棒糖!每一个棒棒糖上都写满了老师们的祝福和期许,让每个入校新生心中充满了快乐与甜蜜。

庄重而又活泼的入学仪式,满满的仪式感中,每一位一年级新生都感受到了入学的乐趣和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他们体验到了被看见的喜悦和生命的至尊,他们带着满满的爱和祝福,开启了美好的童年时代,愉快的小学生活。

(二)熟悉小学生活--建构规则,走进校园

为让学生真正走进校园,适应小学生活,建立归属感,入学第一周、第二周,一年级任课教师会带领新生聚焦“我和我的学校”“我和我的好朋友”这两个周主题,开展认识校园、班级、老师、同学等系列活动体验课程。参观操场、门卫室、功能室、办公室、教室,引导学生主动问好,了解交往礼仪、入厕礼仪、洗手礼仪,教会学生如何使用体育器材,文明游戏,建构“请归位、请等待”等规则,帮助儿童建立安全感和秩序感,同时针对一年级新生,进行《我们为什么要上学》的讨论课,帮助学生在同伴对话、师生对话中,逐渐清晰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及上学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走进语文课本中有关入学的相关课文,并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已有经验,引入与入学相关的课外绘本以及儿歌。学生在听完绘本《小阿力上小学》后,分享说:“我知道要像小阿力一样做好上学的准备,要准备好学习物品。”“从小魔怪上学这天起,一切都改变了。当他学会阅读,念着书上的故事时,大家都变成好朋友了!”

在“我和我的校园”“我和我的好朋友”这两个周主题课程中,让学生通过介绍前后左右的同学,介绍自己教室及教学楼的具体位置,完成数学“位置”单元的学习目标和语文识字课部分内容的学习;体育、音乐教师则通过认识操场、律动训练“排队集合快静齐”、唱游活动“找朋友”等,让学生巩固对“位置”及同伴和新环境的认识。最后,同学们在主题讨论课中分享自己结识的朋友,感受绘本中好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

就这样,同学们在跨学科、多元化课程的参与体验中,走进了校园,不知不觉间爱上了学校,爱上了学习。

(三)融入小学生活--遵循天性,自然衔接

第三周和第四周我们分别以“我们一起做游戏”“我们一起去探险”作为周主题,旨在帮助学生在认识校园、结交朋友后,遵循儿童的天性,借助课程将他们的视野引向游戏及探险,与周围的一切自然建立关系,从“熟悉小学生活”进阶到“融入小学生活”。

  在这两周里,教师会推荐孩子阅读《风喜欢跟我玩》《搬过来,搬过去》《一年级的小豌豆》《一年级的小蜜瓜》等系列绘本,同学们通过阅读、交流、分享,与当下的学习生活配对,从身心上更快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他们还会将从儿歌、绘本中学习到的游戏方式迁移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和身边新认识的小伙伴一起玩。孩子们在绘本阅读中感受着心灵的滋养、世界的辽阔,进而带着自己的好奇和勇气在教室、在校园,学习、生活,游戏,探索,在丰富的课程体验活动中与小学生活自然衔接。

在九月“我上学了”主题课程中,我们通过活动化、生活化、游戏化的课程形式,丰富的课程内容与实施,帮助学生逐步适应,平稳过渡。让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潜移默化中建立稳定的秩序感和安全感,学得有趣鲜活,学得丰富饱满。

四、课程保障

(一)教师的专业提升

教师是课程设计、改革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因素。在课程具体实施中,教师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意识及专业素养,将会有效推动课程改革实践。在课程开发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发展规律;在课程具体执行中,我们要对课程目标、内容等及时做出调整,表现出较大的自主性;在课程评价上,我们要关注多元评价及过程性评价。

为更好的实施九月的入学主题课程,我们认真学习《3-6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儿童人格养成》《捕捉儿童敏感期》《幼儿园入学准备指导要点》《课程的建构与实施》等内容,提升自己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

(二)学校的研训支持

为了深入推动入学主题课程,学校在新学年开学前,对一年级学科教师进行全面细致的培训,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儿童,及入学主题课程的实施意义和要点。在常态教学中,通过每周两次的入学课程教研,帮助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把握方向,解决问题。借助校本课程开发、校本研修开展,教师变成了课程的创生者,课程内容不再拘泥于国家教材,更多地面向世界、大自然,真正的与孩子的生活链接,凸显了学生主体性、个性化,推动学校课程改革持续深化。

(三)家长的全力配合

家长是幼小衔接中极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入学主题课程的教学增加了家长的参与度,对家校深层合作提出了要求。为了课程更好的开展和实施,我们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在学年开学前,进行为期2天的家长培训,由学校校长、业务校长、学科骨干教师就学校课程理念进行详细深入的解读,让家长真正成为孩子步入小学后良好的第一环境,使之成为引导孩子顺利过渡的“首席老师”。

同时利用每月家长会,我们进行智慧育儿经验分享,建议家长给孩子个性化的支持。如家长可尝试利用睡前小故事,进行故事情节、亲子语言互动,以此锻炼孩子们持续的专注力,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逐步养成自我照料、帮助家人的习惯,以及坚持、认真的学习品质。

五、课程评价

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在“我上学了”入学主题课程实施中,我们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通过成长记录袋,收录学生一个月来日常学习生活的点滴画面,记录学生日常情况,呈现学生的识字、阅读、表达、生活应用等方面的成长印记,同时我们邀请家长填写“家校沟通反馈表”,借助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让学生清晰自身学习生活情况,实实在在看到自己的成长,使评价真正助力学生发展。

 与此同时,在一年级新生入校后,我们还会开展有趣好玩的非笔试测评。如“介绍我的新朋友”“说说我的小学生活” “跑跳练习我第一”……花样的测评方式充满了挑战和乐趣,考察了学生在主题课程体验中的综合收获与成果。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认为,“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借助入学主题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可以让幼小衔接从“单向”变“双向”,从“陡坡”变“缓坡”,从“短途”变“长程”。我们从课程出发,基于儿童立场,向未来看去,让科学幼小衔接助力儿童生命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