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2

浅谈“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彭敖

四川天府新区华阳实验小学(西区)      610213

摘要:

中小学德育中“五育”并举落实是一项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共同努力才能够顺利进行的,只有各方之间的相互协作配合,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道德与品质,使学生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算将“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的教育原则真正落实到底,班主任在落实“五育”并举中的德育时,需要与各科教师达成共识,以学生为本,从各科教育教学活动出发,利用各个科目渗透德育理念。

关键词:五育并举;德育;有效;教育

在现代化的教育中通过重视并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既是现代化国家对人的素质的综合要求,也是现代化的教育要能够达到的一个目标。五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组成的部分,它们之间既不能相互替代,又不能彼此分割。

一、多样化,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实在课堂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中指出,劳动教育应坚持育人导向,构建以实践为主线的课程结构,加强学生生活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倡导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我校深入解读新课标理念,积极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开展系列劳动实践活动,立求在课程与系列活动中改变学生劳动观念,提高学生劳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 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学会劳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劳动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结合学科整合与少先队建设,通过开展“劳动正当时,一起向未来”为主题的劳动节比赛,各个年级在规定时间内,看谁做的又快又好:一年级,正确穿校服、系红领巾 ;二年级 ,叠被子;三年级,小组合作打扫厕所;四年级,送餐、分餐行动;五年级,削土豆、洗菜;六年级,毕业班服设计(白底 T 恤)。分年级进行生活类、生产类、服务类劳动技能大比拼,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感受劳动的乐趣,体会劳动的价值,促进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素养。

劳以树德,劳以增志,劳以强体,劳以育美,劳以创新。劳动是生命的底色,也是每个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学校通过寒假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营造学生热爱劳动、积极劳动的良好氛围。

二、乐闯关学科牵手欢乐行

“减负是为了提质,提质才能促进减负”,“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不减教师责任、不减教学质量、不减学生成长我校“达标+成长”的新教育理念下,探索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在低段以闯关活动代替传统的测试,以“学科牵手,欢乐同行”主题趣味闯关活动。

比如一二年级的游园活动围绕“趣”字,共有六轮闯关活动,涉及不同学科,将知识融于闯关活动中。语文老师们带着小低段学生说起了脱口秀,一幅幅色彩鲜明、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语文课本插图,在学生那里成了一个个趣味盎然的故事。生动的表情、夸张的动作,语文,就是这么有趣!数学老师带着玩牌游戏来了。老师轻轻说出一个数,小朋友快速从众多纸牌中选取三张或三张以上的纸牌凑数成老师们报出的数字,多强的计算能力啊!数学,就是这么好玩儿!

三、与时俱进,画笔展才华形式又新颖

美术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培养孩子的耐心和专注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校本课程是美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美术校本课程更具多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学校把璀璨的地方艺术、乡土材料、现代工艺等和美术教学合起来,开展了蜀绣、国画、泥塑、书法、粘贴画、热熔胶片、版画等多种美术活动,践行“乐体验、爱探究、展才艺、会反思”的育人四大核心素养,不仅提升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让民间艺术在校园中得到发扬和传承。

美术课程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向以及学校课程发展的实践基础,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将美术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和延伸,让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艺术乐园中自由翱翔。比如:场景线描画,生活场景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每一个角落或者区域都可以是一个场景。场景分为室内场景和室外场景,室内场景主要为房间内部的某个区域或一些局部;室外场景范围更加宽广,包括 一些房屋建筑的局部,街道,花台等等。

四、体育与“四育”协同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改进和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深化体教融合改革,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国防教育,丰富体育活动,一体化推进“教会、勤练、常赛”。让每一位学生能在运动会中收获健康,快乐成长。

我校坚持每月有体育比赛不仅是为了强身健体,也是为了落实双减政策,增加孩子们在学校的活动时间,合理调配文化学习和其他活动的比例,丰富校园生活,体育组

教师精心设计比赛,既有趣味性,也有挑战性,让每个孩子参与,体现全员运动会的意义;比赛前期体育课中要加强训练,让孩子们在学会、勤练的基础上更好的享受比赛。

赛前教师将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个细节考虑周到,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每月比赛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比赛顺利进行,力争把比赛办得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

五、新时代五育并举,形成多主体积极参与的实践路径

家长不仅是家庭教育的主角,也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与合作者。为了构筑学校、家长和孩子三方互动的平台,充分挖掘家校合作的巨大潜力,让家长走进课堂、走进学校、关注教育,促进家长对学生学习生活的了解,形成家校合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好地落实劳动育人。“劳动是世间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这是高尔基对劳动的诠释,也是劳动的真谛。劳动最光荣,它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了让孩子们学习、实践、体验劳动带来的幸福,“家长进课堂”紧紧围绕“劳动教育”,分层、分段,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一、二年级主题为“我是清洁小能手”,三、四年级主题为“种下一颗种子”。“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植也是劳动教育的一部分。除了讲解理论性的种植知识,三四年级的家长们还利用丰富的道具和材料,把种植园地从户外搬到了教室里。孩子们拿着喷壶、种子、纸杯等道具,亲自动手体验了如何种植。还有家长带来了编制篮和各种豆子,教大家如何用豆子制作粘贴画。这样有趣的手工活动课程,极大地调动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

语:

总之,小学德育教育的效能与质量,以及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体验与感知,

直接影响着预设德育目标的达成效度,同时也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

是随着“双减”要求的逐步落实,更为小学德育教育的精准化、精细性落实提供

了保证,指明了方向。更为重要的是,小学学生显著的身心特性,以及其在思想

认识、价值观念、人生定位等层面的实际情况,更对“双减”背景下的德育教育

目标确立、导向设定指明了方向,且提出了全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潘红霞.让德育之花在生活中绽放——小学德育生活化的途径[J].清风,2022(04):5.

[2]吴伟.“双减”政策下开展德育教育的思考[J].华人时刊(校长),2022(Z1):48-50.

[3]郭家琴.大格局落实“双减”,小细节德育赋能[J].教育家,2021(52):53.

[4]范作宝.“双减”背景下学校德育美育校本资源开发与整合探索[J].教书育人,2021(34):12-13.

[5]胡有安.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小学德育管理的一些思考[J].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