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科和历史学科的整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8
/ 2

初中语文学科和历史学科的整合

弋阳县葛溪乡初级中学,江西上饶334400

摘要:历史和文学,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密不可分的。初中语文课程包含了大量的历史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扩充,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初中知识学习。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历史知识来引入新的课堂,利用历史知识来分析其思想的含义,利用历史知识来充实课堂的内容,由此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内容的目的,以提升学生的读写水平为教学目的,以改善初中语文教学的成效。

关键词:历史知识;初中语文;思想内涵;教学内容

在初中时期,学生们对历史课程已有了较好的认识,许多人对这门课程和相关的历史知识也有了较高的兴趣。另外,初中语文的教材和历史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将这些历史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既可以充实教材的内容,又可以提高教材的质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课文内容和思想情感,改善实际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能够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相结合,对历史知识进行有效地引入并应用,从而更好地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效能。

一、以历史为背景引入新课

在初中语文新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调动起学生对新课文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高效的学习,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在初中语文新课程中,许多文章都是以历史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可以以新课的内容为基础,对与之有关的历史背景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并以丰富的文本、图片和视频为基础,将其呈现出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更好地引入新课教学。比如,在七年级的《木兰诗》课上,作者用平实的文字描述了一位名叫“花木兰”的姑娘,她扮成男装,为父亲参军,立下赫赫战功且“归家团圆”的传说,歌颂了女性勇敢善良,保家卫国的优良品德和对父母的尊敬。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把与该课文有关的一些历史信息(如:公元402-492年,在南、北两个国家之间,发生了20次大大小小的战争),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如迪士尼动画《花木兰》和《花木兰》的宣传片等,把这些信息导入到课堂上,就可以创造一个活灵活现的教学环境,通过历史信息的指引,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在古诗、古文等其他文本中,老师也可以采用上述方法来教授。

二、运用历史知识解析思想内涵

在初中语文课本上,许多文本都具有较深的思想意蕴,我们可以从文本的写作历史、作者的履历背景等方面去挖掘。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从课本的主体入手,对其中的一些有关历史的知识进行收集、梳理,把历史知识和课文内容结合在一起,展开讲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中所包含的思想含义,从而更好地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来实现。比如,在七年级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中,笔者将这篇文章的创作时间是在我们国家抗日战争的时代。这段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加拿大医师白求恩赴中国协助中国抗日,在抢救受伤人员时,被一把解剖刀子割开了一层皮,染上了脓毒症,死于河北黄石口村。老师们可以通过介绍与这一历史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和历史图像,帮助学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了解中国人民对白求恩的哀悼,了解白求恩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三、加强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阶段进行历史教育,主要是为了使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历史的影响。它是一种情感与人格修养的过程,是一种心灵愉悦的过程,是一种对人生的感悟与升华,这是一种提升生活品质的方法。例如,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但使学生能把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机智辩论,语言流畅,富有气魄等特点。而那一篇《鱼我所欲也》,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使同学们明白,“不识礼而贪财”是“失其本心”,也就是失去了作为人类本性的良知,明白牺牲自己才是做人的最高理想。可以说,历史知识可以使学生学会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关注,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同时,也是对素质教育方针的具体反映。

四、利用历史的知识充实自己的课堂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基础,将跟它有关的历史知识引进来,并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工具将其进行直观的呈现,利用与之有关的展示,让其变得更加丰富。在此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知识和文化的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为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七年级的《观沧海》一课中,笔者就指出:这篇文章的作家是曹操,他用浪漫的笔墨,描绘出海洋吞日月,气象万千的壮观场面,描绘了波澜壮阔的美景,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作家的乐观向上,有一种豁达的胸襟,有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介绍这首词的时间,也就是曹操在西晋的时候,征服了乌桓,取得胜利,他回到秦皇汉武所居住的地方,考虑到自己的后方已经稳固,马上就要南下,一统天下,所以他就把这首词留在了碣石山。老师们可以从《三国演义》中,甚至是新《三国》中,将这些画面搬到课堂上,这样既能充实课堂,又能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这首诗歌所表达的精神意蕴。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最后一课》中,老师们可以通过介绍反法西斯战争的相关历史,从而使课堂上的教学更加充实和充实。在对文本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文本的内容以及相关的历史知识,写出一份阅读后的感想,来对学生进行写作进行训练。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人生观和历史观的阶段,在初中语文和历史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始终贯彻“文学与艺术不分离”的思想,在准备语文和历史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历史材料来对语言进行一些背景介绍,这样可以让语文的学习变得更有意思,也可以让人们对语文的了解更深入。在历史课上,还可以借用语文教材,使简单的历史演化在文学故事中更为生动,并利用多媒体科技,重现历史、历史及事件。综上所述,可以对初中语文与初中历史进行关联性研究,实行融合式备课,有利于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史素质。

【参考文献】

[1] 高丽金.浅谈历史教学中与语文学科的渗透[J].才智,2009(29):111-112.[2] 宫少华.让语文历史联合备课实现教学双赢[J].语文建设,2014(6):17-18.

[3] 杨尚丽.论新课程学习中语文与历史的结合[J].科学大众,2016(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