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崇高的心灵美与人格美——人民教师道德和道德修养浅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4
/ 2

锻造崇高的心灵美与人格美——人民教师道德和道德修养浅见

刘桂林

湖北省孝感应城市实验小学    432400

摘要: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是一个复杂问题,新的时代要求道德教育者把爱倾注到一切,倾注到策略中,倾注到诚实的心,倾注到心灵深处,形成青少年的健康人格,为他们的教育作出贡献。同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说的就是老师必须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去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地进行修养和锻炼。高尚的师德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每位教师在学生面前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想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教师高尚的师德形象尤为重要。

关键词:教师素养;关爱青少年;提升措施

引言

习总书记曾说: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中国基础教育的新时代,"中国"、"发展"、"劳动教育"、"教育现代化"等词语被普遍使用。无论人们举起的是哪一面教育旗帜,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都是为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人性的教育,是为现代人未来全面发展的教育。此外,健康人格的教育是人类发展的最坚实基础。

一、尊敬爱护青少年的心

童心就是要知道如何做一个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尊重爱是"和他们一起哭,和他们一起笑"。青少年从人们的脸上和嘴里知道教师尊重他们,教师爱他们,他们的幸福就是教师的幸福,他们的快乐就是教师的快乐。这种尊重的爱要求教师用相应的感情去感受儿童的世界;否则,成人对儿童心灵的冷漠将不会被儿童般的真诚所取代,所有看似严肃的教育实际上都是无用的。为了赢得青少年的心,教师必须首先关心自己。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班主任都应该问自己:我和我的学生有共同的兴趣吗?与学生的共同兴趣为通往童心世界铺平道路。青少年们会不自觉地把老师看成是朋友,青少年们会笑着玩,忘记了自己的"尊严",带着尊重和爱,这不仅是教育成功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真正需要。

二、通过理解爱,赢得青少年的心

时代在变,社会在发展,青少年们受到的影响很多,他们的内心也会发生很多变化,当表现在语言行为上时,成年人需站在老师的角度,感觉很难理解和接受。只有了解当前的学生,教师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真正有效地引导他们。为了理解爱,教师需要像青少年一样思考。理解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作为教育者将思想降到他们的水平,而是在教育过程中,当教师试图从青少年们的错误中找到美感甚至智慧时,教师要学会将他们的思维和心态分开。青少年们总想做一些善事、美事,想得到周围人的赞扬、认可和羡慕,由于心理不够成熟,他们想事情往往不太周全,往往出发点是对的,但方向是错的。此外,教师要坚持不懈地了解他们的想法,寻找爱,赢得学生的心,有效地引导学生。

三、用爱和关怀培养儿童的自信心

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无论教师教什么班级,总有成绩不好的学生,而造成他们各种问题的原因很复杂:教学方法不当、父母行为不良、离婚和其他家庭原因,以及教师的歧视和学校教学的错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为了改革他们,结合多年的实践,考虑在集体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意关心学生的情绪。改变他们的第一个补救措施是老师真诚的爱。人文关怀有助于他们对自己的人格尊严和个性发展信心。他们感到自己没有被老师拒绝,而且受到同伴的尊重,这激发了他们对社会的热爱,这种感觉导致他们有信心向上爬。第二,它创造了一种向上流动的感觉。在教育领域有一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只有当学生有强烈的愿望和信心,只有当进步是可持续的,才会有进步。第三,集体关怀。鼓励、关心和支持学生的集体声音,远比教师个人的声音更有力量。

四、用爱回应心灵的呼唤

为了优化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形成健康的人格,教师需要一个"学生的心灵",这就要求教师拥有有学生的大脑、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兴趣。健康的心理是拥有健康人格的唯一途径。儿童的思想是自由、自发和民主的。心理学家认为,思想必须战胜心灵。有的老师认为,每天从早到晚和青少年们在一起,伴随着晨读,伴随着健康,伴随着自主学习,所有的工作都一丝不苟地完成,对青少年们来说是最好的,却往往让学生的心越走越远,却不能理解和欣赏学生,对学生来说,这一切都很无聊------那种老师不会觉得太难受吧?他们认为他们的学生太"无情无义"了?作为教师以这种方式诱惑学生,无视青少年对心灵世界的理解,这是一个悲剧。因此,不合适的教育是导致青少年儿童教育世界悲剧的鸿沟的核心。学生们希望教师可以把他们当作人,而不是教学机器,不使他们受制于僵化和严格的规则和条例--这是青少年的呼声。当教师是青少年最信任的朋友时,教师怎么能不倾听他们的想法呢?教师可以通过研究了解青少年们对学习和其他问题(生活、人际、事业、育儿、自我、情感等)的关注,真正关注青少年们关心的问题,回应青少年们需要回应的问题,缓解他们的焦虑和痛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青少年们的好老师和好朋友,真正回应他们的内心。

五、积极进取,提高业务素养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六、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

终身教育,这是现代人必备的思想观念,教师更应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

结语

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需要被证明。在新时代背景下,在中国伟大振兴过程中,当前教育为儿童的发展服务。儿童的成长过程是他们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其所面临的问题、冲击和忧虑等,需要教师们无私的关怀和贡献。爱要求教师具备发现和发展儿童作为自主个体的健康人格的技能。此外,爱不等同于教育,但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让当前的人们携起手来,用爱心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何长涛.不忘人民教育初心  争做新时代四有教师[J].新课程(下),2018(11):279.

[2]吕狂飚. 从崇高到底线—近四十年我国师德观的脉络与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17.

[3]刘学英.立足“三个坚守”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J].新校园(阅读),2015(09):175.

[4]黄俏雄.乡村教师道德形象的文本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22.

[5]黄文英.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的核心是爱孩子[J].教书育人,2018(35):60-61.

[6]刘志新.谈怎样做好一名新时代的“四有”好教师[J].才智,2018(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