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急诊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4
/ 2

心理护理在急诊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张辉 李伏琴

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宁夏 石嘴山 753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急诊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为提高救治能力积累经验。方法将某医院急诊科2020年2—12月收治的49例急诊内科患者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将2021年1—12月收治的49例急诊内科患者纳入观察组,给予优化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急诊救治时间、抢救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心电监测、急诊停留、急救及开始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用时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理护理在急诊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可缩短急诊科急救时间,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抢救成功率产生积极影响,值得在急诊科应用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诊内科护理;应用

引言

 急诊内科的护理工作一般均具有节奏快,工作量繁重等特点,而且进入急诊科诊治的患者家属往往存在紧张,焦躁不安,易激惹等不良的情绪反应,在护理期间,若稍有处理不慎,则可能又导致护患纠纷,相关的报道数量目前已经很多。目前针对急诊科的护理工作,不仅要求护士需要具有极高的业务技术水平,同时也要求具有人文沟通能力。而在针对急诊科护理管理的工作中,也要求医院的管理层需要不断的提升护理管理质量以及管理水平,这对于提升急诊科的病情处置效果,保证就诊患者的人身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急诊科 2020 年 2—12 月收治的 49 例急诊胸痛患者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将 2021 年 1—12 月收治的 49 例急诊胸痛患者纳入观察组,给予优化心理护理。对照组男性29 例,女性 20 例;年龄 23~78 岁,平均(61.48±7.31)岁; 心源性胸痛 34 例,非心源性胸痛 15 例。观察组男性28 例,女性 21 例;年龄 25~77 岁,平均(61.46±7.27)岁; 心源性胸痛 35 例,非心源性胸痛 14 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①病情观察:明确呼吸是否规律、神志是否清晰、血压是否稳定等,有异常及时汇报医师处理,并对主诉疼痛难忍者,遵医嘱注射吗啡等药物。②转运途中护理:途中需提前与心内科及介入手术室医师联系,提前告知院内治疗及用药情况,利用微信上传心电图检查,并在途中给予持续吸氧、搭建静脉通道,采集血液给予凝血指标检查及血常规检查等。③急诊科救治:协助患者卧床静养,提供心电监护、鼻导管吸氧,再次诊断患者病情,遵医嘱提供营养心肌药物,必要时复查心电图结果,对患者的病情综合评估后,认真填写护理记录单以及诊疗时间记录表。优化组实施心理护理优化。①提前准备绿色通道:结合实际,急诊科根据既往经验,成立专科急救医疗小组,具体涉及急诊护士、急诊医师等成员,同时加强对组员的专科培训,提高其专科技能及实践操作,具体工作内容有分级预检分诊、紧急处理危重患者等,促进抢救工作顺利开展,并准备好监护仪器、器械、急救药品及平车等,告知相关科室做好准备。②心理护理:待患者意识清醒后,通俗易懂地阐述病因、治疗流程,利用心理学技巧、评价心理状况,给予鼓励、安慰及关怀,辅助音乐、眼神沟通,提高配合度,促进救治流程顺利[1]

2结果

两组患者对护理干预工作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干预工作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表1两组患者对护理干预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组别

例数(n)

对于护理干预工作的满意度评分

对照组

49

81.62±7.25

观察组

49

87.94±6.92

-4.37

0

3讨论

心理护理用于患者中可行,分析:①其为新型护理模式,将护理工作的各个阶段进行整合,可保证患者最短时间内接受溶栓治疗,减缓心肌细胞损伤,缩短疗程、降低并发症风险;②完善绿色通道准备、成立专科急救医疗小组,可明确具体护理内容,为抢救工作顺利提供保证,将监护仪、器械及急救药品提前准备好,提前启动急救程序,可减轻外界因素干扰,提高救治质量,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有异常及时汇报,转运途中提前与相关科室医师取得联系,保证患者短时间内接受救治,并在救治途中给予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等,可减缓其心理应激性、改善心理负担,提高救治依从性,效果理想[2]

(1)接诊护理:在接诊后医护人员应及时做好对于患者病情的系统评估,并及时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分类工作,在此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对病情程度较为危急的患者进行优先救治,从而实现患者急救效果的持续优化。在接诊后,医护人员还应及时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合理搜集并有效完善患者档案,以便为后续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护理人员搜集的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胸痛发作时长既往病史、胸痛发作持续时间、临床症状以及有无慢性病或心脏病等问题。通过分析医护人员可以及时做好对于不同症状及疾病类型患者的合理划分,应积极做好对于患者后续护理工作的持续落实。在此过程中,应积极结合心电图、CT以及超声检查等方式对患者病情进行进一步确认,从而为后续抢救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2)抢救护理:在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积极配合医疗工作者根据患者胸痛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与护理工作。与此同时,通过在护理期间有效实现对于各项工作的合理设计,有利于确保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确保医护人员在护理期间可以真正实现各司其职,对于护理服务综合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促进了患者护理效果的提升与合理改进,对于患者病情的稳定控制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此过程中,通过结合此前进行的评估,可以进一步实现患者护理工作针对性地持续优化。在患者康复阶段应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并及时给予患者吸氧干预,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应结合医嘱发放相关药物并说明药物使用方法,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确保患者护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工作开展期间,抢救和针对性护理工作的开展是否及时对于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医护工作者应做好对于相关问题的密切关注并积极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以便进一步促进患者护理服务水平的持续拓展

[3]

综上所述,对于急诊内科患者而言,优化心理护理进一步确保了其在急诊过程中可以得到妥善的护理和干预,对于胸痛问题的改善与后续不良事件的规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护理工作模式的拓展与改善具有重要的推动价值。

参考文献:

[1]叶娜.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内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1):91+110.

[2]王立波.心理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4):279-280.

[3]严玲燕,徐敏.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0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