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与岗位对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1
/ 2

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与岗位对接研究

吴贤钦

十堰高级职业学校   湖北省十堰市442000

摘要

随着国家对中职院校教学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将培养专业化应用型技术人才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新教改要求中职院校学生毕业后既能满足社会进步需求又符合企业生产需要,尤其是汽车维修专业,对学生技术能力、素质能力、文化水平等方面都有着较高要求。因此如何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对接的问题,成为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汽车维修、教学改革、校岗对接、实操技能

前言: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日常教学内容无法满足企业的人才要求,与企业实际用工人才素质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维修专业,企业需求的是可以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有产能的“专门型”人才。而治愈院校则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全技能,没有重点性。并且大多中职院校存在教师能力不足,对学生即将进入的岗位技能标准掌握程度受限,并且不重视实践技能教学内容。而中职院校还存在硬件设施老旧、设备不齐全等客观条件,使学生无法接触到最新最常见故障事例,更不会进行这方面的教学联系。这些情况导致很多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无法完成实践工作,就业压力大。而这部分的缺陷就转嫁给企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及经济成本重新培训新入职的学生。

一、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日常教学与企业岗位技能对接存在问题

1.师资力量的长期发展及培养机制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选取汽车专业的学生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但是带来的问题就是各类院校汽车专业的专、兼职教师数量、质量都无法匹配。师资力量的不足就会造成教师教学压力大,只能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日常繁杂的基本教学任务重,而无法关注最新汽车维修故障的学习及积累[1]

(2)师资培养受限

各大中职院校非常重视学校教师的能力提高,都会安排教师外出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帮助教师在短时间内完成专业知识的更新、巩固及积累。但是受时间、教师个人能力、培训活动内容等因素的影响,培训效果往往没有预期中的成功。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动手能力与汽车行业的实际发展之间出现了差距,给教师能力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兼职教师的长期聘用

中职院校专职教师通常都存在实践维修案例缺乏,最新维修技能方面短缺的问题。因此学校可聘请企业一线专家长期进校培训,不但可以保障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条件,还可以促进专职教师不断学习、进步。

2.生源质量有待提高,数量有待控制

不可否认职业院校录取的学生大部分文化课基础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以及思考习惯等,老师的教学难度非常大。而且随着报考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数量的不断增长,目前每个学校都存在班级数量过多的情况,也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尤其是需要实训车辆的实习课程,当一个班级实训小组超过三组,每组人数超过5人时,教学质量就无法保障。并且由于师资力量薄弱,一些没有轮到实训的学生只能安排其他自学内容,对于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就无法保障正常的学习效果。因此学校要合理安排实训人数和实践,保证难度较大、耗时较长的实训内容有效完成[2]

3.实训场地需完善建设

针对目前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很多学校对教学内容、课程进行了一体化改革,尤其是重视实训教室的完善。尽量避免由于由于学校教学场地的限制,使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很多院校将实训室设施设备的管理与应用作为教学质量提高的必需条件。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积极创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强校企合作途径有效解决。首先,企业可利用学校的场地建立维修平台,加强学生维修人力人力资源储备能力,解决企业员工培训以及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学校在企业提供设备、资金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建设实习实训室,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最终保障学生通过实训参与,充分掌握企业中的相关文化,了解企业运行中的规章制度,逐渐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专业能力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实现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3]

二、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日常教学与企业岗位技能对接解决方法

1.有效完成校企合作

(1)校企合作现状

目前国家中职院校维修专业在教学时长和内容通常是:在校学校两年,第三年安排学生进厂实习。实习方向分三种:一是进入汽车售后4S店或维修站点;二是进入大型汽车制造厂;三是进入电子设备厂。但是这三种校企合作相对职能独立,学校在前两年完成传统教学任务,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练习实操技能;实习期企业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但是不能保证学生在校学习内容可以满足企业要求。企业只能重新为学生安排岗前培训,甚至造成部分学生需要重新学习一种技能,才能完成岗位安排。

校企合作的初中是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让学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快速提高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这种“二加一”的实习合作也具有一定的优点,可以使学生迅速转变身份,体会真实就业后的压力和常态,并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

(2)校企合作改革

第一,互通有无。

首先企业和学校之间要建立积极、有效的沟通桥梁,需要根据企业需要共同商定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更加符合企业要求。企业可定期安排一线岗位专家到学校进行指导,学校为企业中已经就业的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培训,而且可以为企业员工进行更专业的二次培训[4]

第二,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学校可以在学生入学时,就为企业提供订单式人才培训。企业与学生直接签订就业协议,学校在根据协议中不同岗位的要求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做到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就可以学以致用。

第三,建立企业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企业为保障录取学生的工作技能更高,工作效率更佳,可以与学校合作建立更加专业化的实训场地,签订不同岗位的学生可以进行更加专业且更符合企业培养要求的学习和实操,而且学校还可以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基地作为二次集中培训的场所。

2.教学内容丰富化

针对中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不佳等问题,学校可积极组织各类互动丰富教学内容。例如邀请一线专家对教师、学生进行现场指导;还有借助专业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岗位培训,如每年可举办校园车辆维护活动,针对学校教师的车辆,学生可进行免费检修、维护等作业项目,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服务项目,通过参加前的专题集中培训,让学生熟练相关技能操作,效果胜于课堂。

总结: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与岗位对接问题的解决,首先以学校的教学特点为基础,并参考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以课程的专业划分作为教学重点,使用课程内容技术化、构建管理专业化、就业方向合理化以及学生考核标准化等,作为实现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提高的保证。学生在这种状况下,不仅职业技能适用能力会快速增加,还会对专业内容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尤其是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职学生而言,专业建设和就业创业的融合,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对其就业后平台构建的打好基础,实现中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现代教育体系改革及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韩会臣.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开放移动式”实习教学探析[J]。汽车维护与管理,2018(4)。

[2]韩超.基于行动导向的汽修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以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8(4)。

[3]赵晓宇.汽修专业中“政企校”三方协同的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究[J]。汽车维护与管理,2018(8)。

[4]周友银.浅谈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以浙江交通技师学院为例[J]。汽车维护与管理,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