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教育中现场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贵州遵义干部学院现场教学课程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1
/ 2

党性教育中现场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贵州遵义干部学院现场教学课程为例

熊 燕  王拥军

河南大别山干部学院  河南 新县 465550

【摘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是提升干部整体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需要紧密结合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改进,对标先进找差距,开阔眼界启思路,探索干部教育高质量发展近年,贵州遵义干部学院加强现场教学课程打造,以独特的红色文化优势以及教学内容设计入手,结合参与现场教学模式研发的一些心得体会,探讨党性教育方式方法创新的实践。

关键词: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党史学习

遵义,一座关乎中国共产党前途命运的转折之城。炎炎盛夏,或骄阳炙烤,或大雨倾盆,却阻挡不住参训学员追寻先烈足迹感悟革命精神的脚步。来到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首先映入学员们眼帘的是毛泽东同志亲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88年前,在这栋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二层小楼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通过陈列的珍贵实物史料图片,以及讲解老师的讲述,大家深刻感悟了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的遵义会议精神。

此次赴遵义培训旨在通过走出去学先进,借他山之玉提升学院教职工教学科研、服务保障等各项能力,切实做到学以致用以学促变,更好地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使命,奋力创建全国一流党性教育干部学院。为学习借鉴党性教育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切实提高学院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特对贵州贵州遵义干部学院现场教学进行课程分析。

一、贵州遵义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的独特优势

贵州遵义干部学院一共有8个现场教学点,在贵州遵义干部学院的培训中,有五次现场专题讲授:分别是《从遵义会议看团结统一》《红军菩萨的启示》《从苟坝会议看坚持真理》《打破才能得生机》《铁骨忠心铸党魂》。五次专题讲授分别讲授了团结统一、坚持真理、对党忠诚,为民服务,勇于创新五个主题。《从遵义会议看团结统一》这堂课是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遵义会议是一次真正的顾全大局、团结统一的会议,是党团结统一的成功典范,讲述清楚,环环相扣,讲出了团结统一在遵义会议、在长征、在党的革命过程中以及新征程上起到的关键作用。《红军菩萨的启示》课程围绕为人服务的人民宗旨这一主题,以不知名卫生员的故事切入,讲述了革命战争年代军民鱼水之情,其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诠释普通党员做好本职工作就是践行党的宗旨。《从苟坝会议看坚持真理》这场现场专题讲授老师将苟坝会议那短时间内的背景、史实、矛盾,清晰的交代出来,接着便条分缕析,从坚持真理的政治前提(实事求是,高瞻远瞩)、关键(胸怀坦荡,勇于修正错误)、顾全大局,保障(敢于担当)三个方面来解题,将毛泽东个人的抉择,有决定权的周、朱、张几人的迅速修正,全体与会者顾全大局,24小时内从全体反对到全体赞成层层递进。《打破才能得生机》围绕一个字展开,讲述茅台酒在万国博览会上因为打获得金奖,从而联系贵州省打破固定的经济发展模式焕发新的生机;还能够联系周围红色标志景点,讲述红军在四渡赤水过程中打破固有思维模式,跳出敌人包围圈,为自身赢得一条出路。《铁骨忠心铸党魂》讲述了娄山关战役中红三军团的第十三团政委钟赤斌的故事,21岁的他在战斗中英勇作战不幸负伤,半个月被三次截肢,却执意完成长征,翻雪山过草地,以常人不敢想象的精神战胜了巨大的困难,最终到达了陕北。以其震撼人心的事迹点题——以铁的意志铸造了铁的党魂。

贵州遵义干部学院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他们的现场教学点的课程开发非常精细,主线突出,主要围绕遵义会议和遵义会议精神这个主线展开,与教学点讲解内容紧密契合。每一个教学点都有多个现场专题讲授课,课程主题鲜明、内容集中,是一点多讲、反复讲,但是切入点不同,讲解内容有的偏史实,有的偏党建专题,以小见大,以人讲史。整体讲解主题鲜明、理论联系实际,并辅以丰富史料佐证。

二、贵州遵义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的特点分析

(一)教学老师素养很高

外出教学的整体感受就是现场教学的讲解员和专题讲授老师,整体素质较高,语言表达流畅,给学员的第一印象很好,落落大方,语速适中、感情充沛,临场反应自然舒适。以茅台镇的现场点评《打破才能得生机》为例,列举多项事例深入浅出地讲出了打破才能得生机的历史真谛,教学过程中老师侃侃而谈、举止从容,非常值得学习借鉴。课程能够联系实际,紧密联系贵州的发展,提出观点,给人印象深刻,并且在烈日下,能够坚持20分钟的授课,在场的老师们能够坚持认真听完,足见老师的控场能力。整个的教学过程是舒适自然的,语言很放松,娓娓道来,没有因为天气原因影响自己的授课节奏,给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现场教学。几天的现场教学,专题讲授老师基本上是没有出现授课失误,语言表达都是很出色的。由此可见好的教学效果是讲稿内容和教师能力水平,以及现场演绎综合的结果,需要我们苦练内功,提升自身本领,加强学习。

(二)教学流程规范

贵州遵义干部学院的现场教学具有连续性、完整性,教学延展很好。每个半天或一天的外出现场教学大部分都涵盖了现场讲解,体验和点评这三部分内容,内容形式丰富完整,为现场教学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员全方位的沉浸其中,既让学员客观地了解了历史,也能够给学员增添更加深刻且丰富的感官体验,后面的专题讲授又做了最后的启示和升华。以息烽集中营的教学为例,里面分为好几个场馆,但是有一位老师是全程跟着讲解,开头有导入老师的导语介绍,中间穿插各个点的讲解、体验教学、现场点评、最后还有老师的结语。整体教学由浅入深,讲解与体验相结合,环环相扣,层次分明,各个环节教师的衔接也很紧密,虽然现场游客很多,但是整体给人的感觉是教学,而不是旅游,体现的是精心的组织和安排。

教学流程的规范还体现在教学设计有关联性、有体验感。以感化室教学为例,作为息烽集中营的教学的一个环节,感化室整体体验不过两分钟的时间,但是通过老师的讲解、亲身的体验、及时的反馈感想,一气呵成的教学设计,强烈的直观对比,让学员体验感极强,更好的延伸了教学效果。

(三)教学主题鲜明

贵州遵义干部学院的现场教学以小见大,选题精准,切入点好。以《红军菩萨的启示》为例,他讲的是1935年1月,红军长征到达遵义有一位年轻的红军卫生员,用祖传秘方治好了老乡的伤寒,人们亲切地叫他“小红”,一天,有老百姓生病求助,卫生员“小红”受命前往。这时,部队紧急开拔,“小红”在追赶队伍时被地方反动武装杀害,年仅18岁。“小红”牺牲后,老百姓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悄悄地埋了他的遗体,因不知小战士姓名,墓碑上就刻了“红军坟”三个字老百姓一直以红军“菩萨”来祭拜,后经考证,卫生员叫龙思泉。1990年,遵义红军烈士陵园请著名雕塑家将“小红”的雕像设计怀抱生病小孩的女红军卫生员的形象。

贵州遵义干部学院的现场教学大部分都是讲述一个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是他们把一个个小故事背后凸显的主题都明确点出,并且情节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紧扣人心。通过老师现场精彩的讲授,从人物或者典型事例出发进行剖析,故事性强,比单纯的讲党史,罗列党史事件更加吸引学员,也更加启迪心灵。

三、思考与建议

(一)明确教学主题定位,突出特色和吸引力。

贵州遵义干部学院紧紧抓住遵义会议这一特色和优势,开发课程开展培训,基本所有课堂教学、现场教学都是围绕遵义会议前后这一段历史,不断强化,让人印象深刻。对大别山而言,也应重点围绕知名度高、吸引力强的资源进行重点打造,比如在党史上的著名事件、知名人物等,如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中原突围、董必武、李先念、邓颖超等等,应围绕这些内容开展教学,增强吸引力。

(二)牢固树立课比天大理念,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一是探索课程形式创新。感化室的教学打破了常规体验式教学的思路,将以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打造和参与的体验式,改造为只需几分钟的亲身感受,穿插在现场的讲解过程,这种方式很新颖,也更能引起学员的共鸣。在参观完党内政治文化教室后安排微党课,既丰富课程体系,也增加了年轻教师上讲台的机会。二是课程打造注意史料挖掘。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开发课程,必须以史料为基础。无论是现场教学,还是课堂教学,都需要史料的支撑。贵州遵义干部学院老师讲授的每一段故事或者材料都有出处,这都是老师查阅了大量史料后的积淀,足见下了真功夫。红军在遵义前后停留不倒半年,史料有限,但贵州遵义干部学院在史料有限的情况下,进行深入挖掘,建立场馆,开发课程,精细化程度很高。所以,学院开发课程要以史料为支撑,对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史料充分利用,讲述学员知而不全、知而存疑的知识,不能浮于表面,避免讲大话、空话、套话。三是构建完整课程体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以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为主线,构建理论教育、党性教育、能力培养三大课程体系,即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和特色实践课程为核心的党的理论教育课程体系,以大别山革命历史、大别山精神为特色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以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干部教育培训是提升干部素质能力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培养造就好干部的重要保障。作为新时代的干部教育工作者,要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把学到的先进教学理念、新颖的授课技巧、好的管理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和专业化能力,为干部教师培训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编著.《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学习辅导  [M].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2]宋晓路主.《遵义会议精神文献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 陈勇 .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发展研究 [J]. 领导科学论坛,2017(7):29-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