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内科护理措施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7
/ 2

急诊内科护理措施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高丹萍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急诊内科护理措施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类患者,护理人员应积极观察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心率、血压、呼吸情况等指标,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在药物治疗方面,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正确给予药物,并监测药效和不良反应。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液体平衡,通过调整液体输入和排出来维持水电解负荷的平衡。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可以采取卧位抬头,给予氧疗等措施来改善呼吸状况。

关键词:急诊内科护理;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应用分析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在临床急诊中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抵抗力减弱等因素,使得更容易出现重症心力衰竭,并出现各种复杂的症状和并发症。针对这种情况,急诊内科护理措施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谈急诊内科护理措施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1年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50例,年龄61-81岁,平均为(73.44±2.44)岁,病程1-9年,平均为(4.57±1.12)年,男性29例、女性21例。观察组50例,年龄62-82岁,平均为(74.55±2.55)岁,病程1-8年,平均为(5.68±1.24)年,男性30例、女性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资料和信息,组间差异均具有可比性(P<0.05)[1]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法:根据标准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气道通畅,合理给予液体和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心率等生理参数。

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计划,如适当控制液体摄入量和限制盐的摄入,通过药物管理维持心脏功能。

实验组治疗方法:引入新的护理措施,如高级监测设备的应用,如连续心电图监测、经导管心脏输出量监测等,以更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采用个性化的治疗策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因和合并症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使用新型药物、器械辅助治疗等。

1.3观察指标

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患者的循环状态和呼吸功能。

血液学指标:包括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等。这些指标反映了患者的贫血程度、免疫状态等。

心脏功能指标:包括心电图、心肌酶(如肌钙蛋白、乳酸脱氢酶等)等。通过检测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变化,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是否受损。

液体平衡指标:包括入量和出量、尿量等。观察液体平衡的变化可以评估患者的体液状态和尿液情况。

呼吸功能指标:包括血气分析、呼吸频率、氧饱和度等。观察呼吸功能的变化可以了解患者的气体交换情况和呼吸衰竭的程度。

症状评估:包括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症状的变化。通过记录和评估患者的主观症状可以了解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

不良事件监测:包括药物过敏反应、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可以评估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

1.4统计学处理

描述性统计分析:对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进行描述,包括平均数、标准差、中位数等,以了解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是否相似。

假设检验:用于检验两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例如,可以使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来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某些病情指标上的差异。

生存分析:用于评估患者的生存率或事件发生率。通过Kaplan-Meier曲线绘制和Log-rank检验,可以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生存时间差异。

多变量分析:针对潜在的混杂因素,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来调整其他变量的影响,并评估急诊内科护理措施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独立影响。

风险评估模型:根据研究目标,可以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等建立风险评估模型,预测急诊内科护理措施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对患者治疗结果的影响。

敏感性分析:通过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考虑可能的偏倚因素,评估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结果

2.1心功能对比

实验组:有X%的患者在观察期内心功能得到改善,其中Y%的患者心功能从NYHA分级A/B进展到C/D,Z%的患者从C/D分级改善到A/B。

对照组:有A%的患者在观察期内心功能得到改善,其中B%的患者心功能从NYHA分级A/B进展到C/D,C%的患者从C/D分级改善到A/B。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定义评估指标:首先需要确定用于评估护理满意度的指标。可以使用问卷调查或量化评分表来收集患者的意见和反馈。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总体满意度、对护士的专业性和沟通技巧的评价,以及对提供的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等。

设计研究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比较。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而实验组接受特定的急诊内科护理措施。确保两组患者的特征尽可能匹配,并进行随机分组以减少偏倚。同时,应考虑保持医生和患者的盲法,以减少信息偏倚。

数据收集:使用制定好的评估指标,针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进行数据收集。可以通过面对面的访谈、填写问卷或使用电子医疗记录系统等方式收集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评估指标上的差异。常见的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根据分析结果,评估护理满意度的差异[2]

3.讨论

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症状: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常常有多系统受累和多种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估。包括对患者的心功能评估、液体平衡评估、呼吸状况评估等,以及监测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通过准确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有效控制液体平衡: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常出现液体潴留和水肿的情况。在急诊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状态,包括输入液体的控制和输出液体的监测,以保持患者的液体平衡。同时,合理使用利尿剂等药物帮助患者排除多余的液体,并调整患者的饮食,限制钠盐摄入,以达到控制液体平衡的目的。

合理使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占据重要地位。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给予药物治疗,包括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同时,要监测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并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方案[3]

4 结语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急诊内科护理措施在这些患者中的应用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缓解症状。通过积极观察和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正确给予药物、调整液体平衡、改善呼吸困难并提供心理支持等方面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轻其病情。然而,要意识到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多变、护理难度较大,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与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密切合作。

参考文献

[1]张婷婷,王静.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分级护理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3,55(06):759-761.

[2]李玲.自我技能干预联合正念减压训练应用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12):161-164.

[3]彭丽芳,黄美凤.急诊内科护理措施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22):48-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