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安全管理与通风事故防范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9
/ 2

矿井通风安全管理与通风事故防范探析

赵广瑞

612724199401060617

摘要:在煤炭生产作业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都突出了煤炭能源的关键作用。在煤矿开采作业中,若无法保障总体施工的安全性,不仅会造成事故伤亡,还会导致资源浪费,进而阻碍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煤矿行业,应突出体现安全性原则的关键指导作用,随着生产作业的推行,要求各部门人员都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在煤矿矿井通风环节,应突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为施工人员提供适宜的作业条件,使其能在优良的环境中工作。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加大对通风事故的防范力度,形成稳定、可靠的安全管理模式,有利于保障煤矿矿井的安全性。

关键词: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对策;通风事故

一、引言

煤矿的开采工作是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要想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保持畅通的通风条件是基础要求。只有将通风安全管理措施做到位,才能保证矿井内的通风效率和质量。在煤矿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其总体质量水平的提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煤炭资源开采作业逐渐推行,往往会涌出大量瓦斯气体,该类气体具有一定毒性,若浓度持续增加,容易引发爆炸,不利于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煤矿行业要对此高度重视,促进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针对内部环境与空气,要设置良好的疏通条件,确保瓦斯气体浓度能随之降低。加大防范通风事故的力度,有利于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二、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一)改善井下空气质量

受基本地质条件的影响,矿井内部区域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空气中飘浮着粉尘颗粒,如果采矿工人长期处于此类环境条件中,容易给其安全健康带来直接影响1。若无法排除粉尘颗粒或不良气体,在井下作业会给安全隐患问题提供温床。在打造有效通风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应结合矿井内的总体作业情况,在设置通风系统时遵循完善的基本要求,及时促进矿井内部和外部的空气转换,为充足的氧气供给提供保障。对井下位置的空气质量进行全面改善,打造良好的作业环境,有利于保障采矿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二)为采矿人员提供氧气支持

在矿井日常生产作业中,大多数采矿工人都要在井下位置完成相应的采矿任务2。矿井下的作业位置氧气含量较少,空气稀薄,若无法设置完善的通风系统,难以为采矿工人提供充足的氧气,将会对采矿工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严重时甚至会发生休克、死亡等安全事故。一般情况下,在矿井开采作业开展的过程中,深度持续加大时,氧气含量会逐渐减少,容易引发缺氧事故。由此可见,在煤矿日常生产过程中,要结合矿井的总体情况落实通风管理工作,以保障人员安全性为主要目的,设置完善的通风设施。通过提供必要的氧气供给,全面改善矿井内部氧气环境,形成安全、稳定的作业环境。

三、防范煤矿矿井通风事故的有效对策

(一)借助预警系统,合理预测事故

在建设煤矿通风系统的过程中,为保障该套系统的完善性,应加强通风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在引进计算机网络技术时,对收集的通风信息予以全面分析,为事故预警监控系统的建设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对相关安全事故予以全面预警,获得良好的监控系统运行成效。在现代化技术融入的过程中,可以打造仿真系统,使其具备可视化功能,在通风安全管理阶段结合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隐患,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采取有效措施合理规避安全问题。同时,可以将此类系统的建设作为煤矿通风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3

(二)注重矿井风量的调节

矿井通风系统的建设和使用的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会对不同的作业点风量产生直接影响,导致风量的引入无法满足标准要求。为此,需要采用科学、有效地改进对策,对风量的设定进行改善,使其能够与设定要求相符合。对施工巷道的影响,需要调控系统的风量,并重视落实扇风机调节作业,确保矿井内部的总体风量引进能够符合安全性的基本标准。局部风量的调控方法具有多样性,如增加风阻、减小风阻、辅助通风机设置等,可以为开展调节作业提供充足的方法支持。在设置通风系统时,需要将其设置于矿井内部,确保能将大量的新鲜空气及时输送至矿井下方,并及时排出矿井下的毒害气体,保障煤尘排出作业的高效性。在矿井生产作业地实施过程中,通风系统建设项目的落实形成的影响力度较大。通风系统类型具有多样化特点,在矿井风力的输送过程中,为达到高效化的基本要求,应结合实际情况筛选适宜、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

(三)通风设施的科学设置与合理维护

在应用煤矿通风设施的过程中,要从设计和器材安装入手,保证煤矿通风系统设计的完善性,确保井下所供给的风量充足。通风装置持续运行的过程中,要使其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对涉及的巷道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通风阻力问题,需要充分强调合理性。相关器材选择时要对效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突出安全问题这一重点。在遵循标准化要求的基础上,筛选出合适的器材,帮助煤矿实现开采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在对原有通风设施更新并改进时,需要满足日常管理工作的实施需求,还应确保备用数量的充足性,如通风检测仪规格、性能、质量、参数等。风门和风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整合通风工作实际需求,并严格遵循相关要求,使其发挥高性能和长效化的使用优势。

(四)控制瓦斯聚集,加强瓦斯管理

在煤矿开采作业的实施过程中,瓦斯事故属于常见类型。为有效预防瓦斯事故,减少瓦斯聚集,应突出体现通风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为保障煤矿生产作业的总体效益,需要从各个区域入手。以开采作业和生产水平等区域为主,在设置回风巷道时采用单独形式,关注分区的总体通风效果,确保所有的开采工作面中都能保障空气的流通性。在瓦斯监测过程中,可以将监测频次控制在每日2次,并对高瓦斯煤矿区域适当提高监测频次,以每日3次为宜。若瓦斯问题较为突出,应对技术人员提出明确要求,使其佩戴甲烷断电仪。为有效避免瓦斯聚集等问题,需要采用科学的管理形式,及时找到瓦斯集聚点。在风障引导、风筒引导等风流方法的作用下,稀释瓦斯浓度,有效减少瓦斯爆炸等危险问题的发生。

四、结束语

在煤矿生产作业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安全通风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并完善,加大防范风险事故的力度,在全面落实通风管理工作的同时,要有效控制安全隐患的出现频率,在合理预防的过程中,切实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帮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煤矿矿井生产作业中,要重视开展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提出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对策,帮助煤矿行业实现高效、健康、持续等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源.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探究[J].当代化工研究,2021(18):41-42

[2]马世波.矿井通风安全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的研究[J].化工管理,2019(27):76-77.

[3]尹龙.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J].当代化工研究,2021(10):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