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灾害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8
/ 2

农业气象灾害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马俊国,何剑,韩芮瑶 ,王敏

山西省神池县气象局   036100

山西省忻州市气象局   034000

山西省保德县气象局  036600

山西省偏关县气象局    036400

要:随着近些年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出现了各种极端气候和气象灾害。这些气象灾害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会给生产经营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而农业在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针对各种农业气象灾害,山西省相关部门要加大研究力度,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对此本文将分析山西省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与灾害特点,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改善防范措施。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农作物产量;洪涝灾害;防范意识

山西疆域轮廓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貌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最高点为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61.1米,是华北最高峰。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神池县,忻州市辖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神池县是典型的农业县,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养殖等。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冬夏气温悬殊,昼夜温差大。在山西省农作物种植管理过程中,气象灾害是不可避免的。而为了保证地区经济良好发展,很多地区都重点关注着农作物栽培管理工作。与传统农作物栽培相比,气象灾害问题需要重点引导和管控。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问题包括霜冻、干旱与洪涝灾害。

  1. 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1.1霜冻灾害

霜冻灾害具有十分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在春季对农作物产量较大。此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受寒潮影响导致气候温度较低,对农作物生产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同时昼夜温差过大,在夜间温度降低时也会导致农作物在夜间发育温度条件不足,进而影响着农作物的正常出苗与健康生长。如果霜冻灾害十分严重,农作物则无法按时出苗,甚至还会死亡,影响农作物生长周期的同时也会造成当地农作物减产。
1.2干旱灾害

导致干旱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就是降水量过少,导致土地因失水量过大出现龟裂情况,农作物的根系无法从土地中汲取充足水分,进而发生了无法生育以及停止生产等问题。同时,长时间的干旱灾害也会引发大面积的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这也是对农作物产量影响最大的一种气象灾害。
1.3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主要包括洪灾与涝灾,在夏季多发。因为夏季降雨量较大,持续的降雨或短时间暴雨都会导致农田出现大量积水问题,如果没有及时排出,那么就会造成洪涝灾害,进而导致农作物大量减产。
2.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分析
2.1季节性

像洪涝、干旱与霜冻等农业气象灾害都存在一定的季节性特征。其中干旱主要分为春旱和秋旱,一般会发生在春夏交接季节[2]。因为农作物受外界环境气温影响较大,所以在夏季和秋季温度较高季节是灾害爆发频率最高的时期。而在夏季一旦出现强降雨量,也会对农作物的健康生长状态造成影响,此时期对农作物造成的气象灾害影响较大。
2.2地域性与局部性

不同地区的农业气象灾害都存在一定的规律。通常情况下,地区内的农业气象灾害相对固定,具有一定的局部性特点。比如洪涝和干旱等灾害经常出现在南方地区。
2.3并发性

很多农业气象灾害会表现出局部性发生特点,这并不意味着一种气象灾害只出现在一个区域范围内,而是代表着不同气象灾害逐渐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并且很多农业气象灾害都是以组合形式发生的,在发生一种农业气象灾害之后,会先后出现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比如暴雨会引发洪涝等等。这种气象灾害的组合问题会对农作物产量质量造成严重危害,必须要加大重视力度进行防范。
3.有效改善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方法
3.1加强农业生产人员的灾害防范意识

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农业气象服务已经相对成熟,基本可以提前预知各种气象灾害,可以为农户开展农作物生产活动提供可靠参考。而作为农业生产者本身,必须要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严格落实农作物的护理工作,进而将农业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比如在农作物播种初期,要了解寒潮到来的时机,可以在地面覆盖薄膜来应对霜冻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而如果是降雨量充沛的季节,还要及时做好排水工作,避免田地长时间出现积水问题影响农作物产量。
3.2优化气象服务

要想有效预防农业气象灾害,将其带来的损失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则必须要提供完善的气象服务,通过此方法来向当地农户和农作物种植企业推动动态化的气象变动信息,从而能够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减灾措施[3]。在此过程中,农业部门和气象部门要加大配合力度,在农田种植区域要建立起完善的基础监测设施和气象发展趋势预测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大户数技术,在分析当地气候变化规律的前提下,将各项气象数据整理成符合当地气候特点的气象简报,及时预测气象灾害的发展方向。在此期间如果发现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几率较大,那么就要将相关信息及时 上报给相关部门重点落实灾害防范工作。整个过程可以通过短信和网络电视等渠道来向种植户提供专业气象服务,正确指导他们进行种植生产,以此来消除农业气象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


3.3加强气象条件利用效果

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会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严重不利影响。为了保证农作物产量则必须要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能力与应对能力。对此,农业部门和相关企业要重视气象条件的合理利用,确保农作物产量可以得到明显提升。比如山西地区洪涝灾害占据着主要灾害原因,从近些年洪涝灾害发生情况来看,造成的农作物损失和人畜伤亡损失较大。因此,当地要合理结合这一气候条件,与当地农作物种植部门进行沟通合作,从而能够合理利用这一气象条件种植高产农作物。
3.4加强绿色环保意识

自然资源透支是导致农业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沉重,城市建设开发也导致地面透水率不断下降,进而引发了高温干旱与洪涝灾害问题,需要加强整体环保意识,重点规划与使用自然资源,有效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带来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气象灾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很多灾害问题都存在不可抗力因素。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灾害防范意识与环保意识,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加强防御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为农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温进利.中国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探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06):149-150.

[2]于栋阁.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J].河北农机,2021(05):27-28.

[3]古鑫.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1(02):128-130.